05.15 《大安》2018.4|出實招 重實戰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設

《大安》2018.4|出實招 重實戰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設

《大安》2018.4|出實招 重實戰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設
《大安》2018.4|出實招 重實戰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設

出實招 重實戰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設

《大安》2018.4|出实招 重实战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设
《大安》2018.4|出实招 重实战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设

近年來,大安區突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落實“百名法學家百場報告會”法治宣講活動,即“雙百”活動為契機,探索舉辦“法治夜校”,至今已開講116期,聽眾超萬人,獲得領導首肯、媒體關注、群眾點贊。活動開展情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大安》2018.4|出实招 重实战 助力法治大安、平安大安建设

一、強化問題導向,直面“三難”率先破題

2015年,大安區法治夜校破題開班,旨在結合實際落實“雙百”活動要求,破解基層法治建設面臨的“三大難題”。

第一,致力於改變傳統法治宣傳教育形式“死”、效果“差”的難題。基層傳統法治宣傳教育存在“三重三輕”現象:一是“重上頭、輕下頭”,作為“關鍵少數”的領導幹部抓得緊,而作為“重要多數”的普通群眾經常被忽略;二是“重形式、輕效果”,停留於文件會議、習慣於擺攤設點,群眾不知其意、熟視無睹,實際效果較差、社會反響不佳;三是“重灌輸、輕互動”,按部就班搞宣傳而不問群眾所需所盼,群眾參與度少、獲得感低。“法治夜校”整合政法力量、行政資源,有計劃、分步驟、常態化地到基層現場宣講,努力使時間、地點、方式、對象“活”起來。

第二,致力於破解基層社會治理法治文化缺失、規則意識不強的難題。基層社會治理中常見的遇事找人不找法、信訪不信法、纏訪鬧訪、醫鬧謀利、堵門阻路等現象,根本癥結在於法治文化和法治良序缺失、法治理念和規則意識不強,與群眾不學法不懂法不用法直接相關。法治夜校堅持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貼近實際,以案說法、釋法明理,讓群眾在寓教於樂中強化法治意識、拓展法治見識,增加法治知識。

第三,致力於解決幹群警群疏遠、法治權威受損的難題。一度時期,個別不文明執法、徇私枉法等個案被網絡深挖細炒、負面輿情無限放大,而先進典型、正面報道少有問津,群眾陷入不瞭解、不理解、不信任的惡性循環,司法執法公信力面臨挑戰和考驗。法治夜校搭平臺建心橋,組織政法幹警、執法骨幹、法律工作者以及行政執法專業人才,犧牲休息時間到廣場、院壩開展法治宣講,既歷練提升幹警素質,又拉近幹群警群距離,更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法官就在眼前、法律就在身邊、正義從未走遠。

二、強化常態長效,突出“三性”務實推進

堅持把“法治夜校”作為全民普法的長期基礎,作為“雙百”活動的具體抓手,實行“群眾點題、專家授課、百姓點贊”模式,系統謀劃、常態推進、務求實效。

第一,突出系統性,狠抓資源整合。一是明確主體責任,構建起區委政府主導、法學會牽頭、執法司法部門參與、鄉鎮街道組織、村組社區落實的工作體系;二是精選法官、檢察官、公安幹警、律師及法律工作者、行政執法部門業務骨幹,組建“52人講師團”,並根據講課實效動態調整;三是將紅袖標隊伍、法律診所、揹包法庭、宣傳展板等載體與法治夜校有機融合,構建起以法治夜校為主的“1+X”法治宣傳教育模式。

第二,突出實效性,關注群眾需求。一是堅持“群眾點題”與“講師選題”相結合,定期由村社區收集上報群眾意願,講師根據專業特長認領課題或自薦“接地氣”的課題。目前最受歡迎的課題集中在民間借貸、勞動合同、物權法、防盜搶、詐騙等方面,講師願意講,群眾喜歡聽,催生了普法內生動力。二是堅持宣講內容與黨政工作相結合,徵地拆遷、棚戶區改造、脫貧攻堅等相關的法律政策成為講師“必修課”。三是堅持以案釋法,每堂課由法律常識、身邊案例、現場互動三部分組成,融入播放專題片、知識競猜、模擬法庭、發放法律知識手冊和講師聯繫卡,確保群眾喜歡聽、聽得懂、用得上。已開講課堂引用案例300餘件,發生在本市區的案例200多件,佔70%以上。

第三,突出長效性,注重務實執行。唯常態方能長久,唯長期才有長效。一是重視組織發動。鄉鎮街道和村社區負責提前宣傳、組織人員、落實場地,導師負責提前備課、精心準備,轄區派出所、紅袖標隊員負責場地及周邊安全保障;二是加強過程控制。所有課件均提前報備審查,授課時講師著正裝、傳遞正能量,區法學會派人隨堂督導;三是注重反饋評價。群眾當堂填寫反饋意見表,區法學會每半年組織普法效果測試。

三、強化制度保障,健全“三制”久久為功

持續構建完善長效保障機制,努力實現一村可講、村村可講,一期可講、年年可講,打造可複製、有生命的基層法治建設新模式。一是健全組織保障機制。成立了區主要領導任顧問、區委分管領導任組長的活動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區法學會,各鄉鎮街道、村社區均明確專人負責。區委常委會每年聽取彙報,實現了常態推進。二是健全物資保障制度。活動經費全額列入財政預算,村社區茶水服務、資料複印、講師勞務等經費補助到位,沒有增加基層負擔。區法學會統一印製展板、海報、背景幕布,統一提供電腦、投影儀、照攝像機等必備教具,確保授課所需物資到位。經統計,費用較常規普法宣傳下降40%以上。三是健全考核獎懲制度。將開展情況納入各責任單位平安建設、法治建設年度考核,作為政法幹警年終考核、評先評優的依據之一。年底對法治夜校活動組織好、授課效果好的單位和人員予以通報表揚,對敷衍塞責、效果較差的單位和個人予以通報批評。

大安區法治建設任重道遠、永遠在路上,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續努力,認真落實“雙百”活動各項任務,奮力推動大安實現大治久安!

源自:《大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