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智能可穿戴突破口:社交與健康大數據

過去幾年,可穿戴設備廠商的聲勢很大,但最近兩年沒了多大聲響,頹勢比較明顯。從今天的可穿戴設備市場來看,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發展迅速。eMarketer曾經預計2016年美國可穿戴設備用戶數量將增長60%,但是真實的增幅只有24.7%。早前IT研究與顧問諮詢公司Gartner調查結果顯示,有近29%和30%的智能手錶和健身追蹤器被棄用。當前諸多可穿戴手環當前大多數用戶為何對可穿戴設備並不感冒?

智能可穿戴突破口:社交與健康大數據

在筆者看來,可穿戴設備要讓用戶買單,必然需要它與智能手機之間有著明顯的差異化特點,如果智能手機能夠完整實現的功能,再把它複製到可穿戴設備上是沒有說服力與吸引力的。而諸多研究表明了消費者對可穿戴設備的態度:昂貴且無用。

不過智能手錶增速卻相對較快,達到了61%,今年第二季度,蘋果手錶的銷量達到340萬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近50%,而且佔據了可穿戴設備市場13%的份額。某種程度上說,智能手錶正在成為可穿戴設備的主流品類。

加入社交屬性功能

日前,在騰訊《巔峰問答》最新一期訪談節目中,受邀的世界可穿戴之父彭蘭特表示,他不會買蘋果手錶。在他看來,可穿戴設備應該是應用於社交、而不是信息(顯示)。言外之意就是說,蘋果手錶過於著重於信息功能的展示,而在社交屬性上是有缺失的,而這可能恰恰是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下一個發展方向。

如前所述,可穿戴設備發展勢頭相對較好的品類是智能手錶,而其中以蘋果為代表,蘋果今年發佈了AppleWatch3。蘋果在AppleWatch3中,儘量智能手錶與智能手機的差異化使用場景需求進行區分,比如加入了LTE數據連接功能,讓AppleWatch3可以撥打接聽電話,使之脫離手機成為一款獨立的產品。而AppleWatch3搭配蘋果的earpods,跑步聽音樂,擺脫了線纜的束縛。集成有Siri語音助手,用戶可以通過語音技術找到自己想聽的歌曲,此外配合蘋果藍牙耳機AirPods,手錶還可以直接講話,用戶再也不用低頭看屏幕。另外逐步通過AI技術讓手錶在智能交互層面做的更好,包括升級算法之後的心率監測、游泳智能訓練,無需拿出手機即可快速查看出行等相關信息。

蘋果的這些努力都在推動智能手錶往這些方向邁進,一,儘量智能手錶與智能手機的差異化使用場景需求進行區分。二:擺脫智能手機成為一款獨立的產品。AndriodWear和WatchOS最近的幾次更新的都在軟件層面加強了手錶的獨立性,包括增加Wi-Fi連接、離線音樂、手寫輸入等功能以及開發手錶的‘原生應用’。三、AI語音交互化,逐步擺脫屏幕的侷限。四:在與智能手機同質化的功能領域做到更方便、體驗更高效。

可以看出,蘋果AppleWatch3也在引導行業的發展方向,在過去,國內外的廠商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浪潮下,產品幾乎無一例外的集中在普通大眾的“計步、睡眠、心率”這三個功能上,但這些功能雖然是必要的,但絕對不是普通用戶的痛點。

許多廠商忽略的一點是,可穿戴設備讓每個人都具備數據生成能力以及私人數據上傳能力,本質是UGC(用戶生成內容),用戶可以不斷創造內容並上傳到雲端,而海量的數據是AI功能實現的前提。而對於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來說,相對智能手機天然的劣勢是屏幕小,觸屏交互體驗短板難以打破,因此,要用戶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上生產文字、圖片的效率與舒適度與操作性遠低於智能手機,而對於用戶來說,由於觸屏不便,但通過語音交互卻很適合可穿戴設備的場景,更接近用戶的操作習慣。

因此,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一個可行的方向是強化AI語音交互功能,擺脫屏幕觸控的侷限。

健康大數據綁定應用

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另一個方向是與醫療護理與監測結合起來。

從需求層面,智能可穿戴設備當前的品牌標籤是與健康、運動緊密結合。而當前都市亞健康人群頗多,對健康需求強烈,本身可收集和分析用戶身體數據的可穿戴設備單品就已經具備了一個移動醫療設備的雛形,在醫藥研究和臨床領域,當前一些製藥公司、醫院、初創公司等已經在就可穿戴設備上的病患數據進行分析,進一步研究和制定護理計劃。例如國外有家Brockton醫院與一家名為Validic的公司展開合作,從健身追蹤器以及其他設備中收集數據,改善對慢性病患者的護理。

另外,Fitbit也在參與對肥胖、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的臨床研究。智能可穿戴設備之所以能做到與醫藥健康領域結合起來,因為人的位置參數,心跳、血壓、睡眠,都是人體參數。而可穿戴設備可以統計、分析、管理、跟蹤這些數據,幫助醫學領域更好的瞭解並使用這些數據,本質上它可以針對每個人都建立一個醫療數據中心。

而當前的技術客觀條件相對成熟的一個重大標誌是,當前的感應器越來越發達也越來越便宜,因此醫學行業與可穿戴設備的結合的方向是可行的。也就是說,智能手錶不應該僅僅是手機的配件,而是更加獨立的更加智能化的時尚科技外加醫療硬件單品,這才是說服用戶購買產品的理由。

可穿戴之父彭蘭特日前在騰訊《巔峰問答》節目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我覺得最有趣的設備應該是那種……比如我見過能塞進耳朵的小到看不到的設備,單純作為醫療設備使用。它能評估你的神經功能、血液指標。這些功能手錶肯定都實現不了,目前只能在醫院實現。這會很有意思。人們可以預防中風、脫水等狀況,這些風險對運動員、老人、孕婦、嬰幼兒都影響巨大。所以可穿戴設備對於人們保持健康變得尤為重要。不僅是追求健壯,關鍵時刻還能救命,這才是關鍵所在。

結語:

未來如果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語音交互來實現並搞定大部分的功能,社交屬性也會因此得以強化,再通過AI大數據算法功能的結合進一步應用到醫療健康領域延展它的想象空間,通過AI加持後的智能化語音交互功能與智能手機觸屏交互實現差異化,或才能推動可穿戴設備需求的大漲,可穿戴設備才能迎來它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