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3 TOKENCLUB孫航專訪——聊一聊區塊鏈的未來

最近圈內局勢風起雲湧,先是BEC事件爆發,無論是小散還是大戶都倍感不安。後是幣市迎來“小牛市”,讓幣圈的小韭菜們紛紛進場,頻繁地進出於幣市往往竹籃打水一場空。

然而投資區塊鏈絕不是跟風,存活於此必須瞭解局勢背後的秘密,區塊鏈未來究竟該何去何從,中國監管到底對區塊鏈的發展有著怎樣的影響?區塊鏈投資是不是隻有TOKEN?TOKEN對於我們究竟有什麼意義?小編現在就圈子感興趣的話題有請到了Tokenclub區塊鏈資產分析師。

孫航

TOKENCLUB孫航專訪——聊一聊區塊鏈的未來

巴比特和海外幣圈等區塊鏈知名媒體的專欄作家

資深投研師

資深數字貨幣長線價值投資師

資深項目分析師

一、BEC代碼漏洞事件持續發酵,投資者人心惶惶,也怕自己項目存在這些漏洞,那您覺得這個問題還會持續惡化嗎?

孫航老師:這種情況是有可能的,畢竟現在很多項目的智能合約都剛寫出來沒多久,有不少還沒來得及經過相關的安全檢驗。而且很多的項目也還沒有開始撰寫相關的智能合約代碼。

所以對這些項目來說,他們現有的和未來的代碼裡面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漏洞還真的很難說。畢竟最近出現代碼漏洞的smt項目,還算是幣圈裡面比較專注於技術研發的團隊,如果這樣的團隊都能被發現存在相關的漏洞,那對於其他的新團隊來說,如果不對自己的代碼進行仔細的安全校驗,難保說未來不會重蹈覆轍。

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個時候,懂技術、懂代碼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因為不管我們怎麼把區塊鏈哲學化和金融化,背後支撐數字貨幣價格的,終究是那一連串的計算機代碼,沒有貨幣級的安保措施,沒有牢固的代碼基礎,就算把未來描繪得多麼美好,區塊鏈也無法承擔起他目前被賦予的種種使命。

就像我在最近一部書稿裡提到過的那樣:技術,永遠是區塊鏈鏈項目的根基。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有機會還是要了解一些基礎的計算機代碼知識,這樣在大家投資的時候,心裡多少也能有一個底。

二、EOS號稱區塊鏈3.0版本,它優化了智能合約的費用問題,又本身為開發者搭建了底層模塊,大大降低開發者的門檻,那EOS的底層技術,真的如大家所期待的一樣那麼完美嗎?

孫航老師:EOS的底層技術確實是非常優秀的,但業內人士看好它的原因並不是僅僅是因為他的高併發性和低費用等技術(事實上,目前市場上主打這兩種特色的公鏈非常多),而主要是因為這項技術已經經歷過數年時間的檢驗:EOS的石墨烯底層技術,此前曾經應用在BTS和STEEM上。

但是問題在於:基於石墨烯的區塊鏈項目本身架構穩固是一回事,而在其基礎之上構建新的智能合約、或者是去中心化應用,則又是另一回事。

我們從以太坊的例子已經可以看出,由於他沒有為智能合約開發者提供基礎的合約範式,因此很多開發者都需要去自己動手敲大部分的代碼,結果產生了包括dao、smt、bec在內的一系列漏洞事件,那麼,EOS項目究竟會不會成為一條優秀的基礎鏈,實際上還有待於更多的dapp在上面落地之後,再進行進一步的觀察。

三、有人說Token是區塊鏈的創新和核心,沒有了Token區塊鏈就沒有了意義。但是我們看到了,現在阿里,騰訊,京東等科技巨頭的區塊鏈技術卻根本和Token不沾邊。那Token的必要性是否僅僅是獲得利益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過分吹噓的?

孫航老師: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一下Token存在的意義,或者說具體用途是什麼。

在最開始的設想中,Token是作為激勵記賬者(比如比特幣礦場)記賬的一種數字化資產而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Token的存在就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只有允許記賬者公平進入,才能夠防止記賬節點之間熟悉後共謀篡改數據,從而保證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數據和信息都相對真實。

但是問題在於: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很多Token,它們的具體用途,並不是用在我上面提到的這種“鼓勵記賬者記賬”這件事情上,而只是單純的作為一種融資工具,或者說是代幣類證券而存在,而他們的區塊鏈產品,也並不是那種開源的,允許外來者進入記賬的模式。

有一些屬於聯盟鏈,而有不少產品根本就不是區塊鏈,而是為區塊鏈服務的產品,更有些項目跟區塊鏈邊都不沾,純粹是硬要跟區塊鏈攀親戚的其他產品,在這種情況下,Token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大,也就有一定吹噓的成分。

四、 有人說區塊鏈是一切的未來,有人說區塊鏈是假風口,其實我們區塊鏈從業者每天被各種矛盾的信息所包裹,也是很可怕的事情。那請問孫老師,從您的理解和預測來看,區塊鏈會到一個怎樣的高度呢?

孫航老師:先說結論:區塊鏈技術會對C端的很多產業進行有效的改造,但對B端的產業,提升效果如何,還有待於進一步觀望。而這一點則決定了區塊鏈未來會達到怎樣的高度。

具體來看這個問題。區塊鏈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取決於他跟實體經濟的融合程度。而這兩者之間的融合程度,又取決於實體經濟的數字化程度和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程度,換句話說,區塊鏈未來的會取得的成果,歸根到底還是要取決於目前的數字化技術來決定,不是說大家每天一起喊著“風口來了”,它就會真的改變世界。

我們舉個大家熟悉的移動互聯網例子,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已經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理所當然的結果,但實際上,和區塊鏈一樣,智能手機之所以能達到目前的這個高度,很大程度上也是取決於兩點:一是智能手機本身技術的發展,二是實體經濟對它的接納包容情況。

首先來看智能手機本身的發展情況。我們要知道一點,智能手機的崛起,它並不僅僅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和軟件開發能力增強的結果。這中間的偶然因素其實是非常之多的:例如移動處理器的體積、能耗和計算能力,以及液晶屏幕、電池儲能技術的發展、還有移動互聯網的帶寬和速度等等,這其中的任何一項性能不達標,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可能都不會如此之高。

其次,我們再來看實體經濟對手機移動APP的包容情況。那就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了,以很多朋友熟悉的移動支付為例,如果銀行方面就是不對支付軟件開放接口,那無論你互聯網企業技術多麼高超,也是無法實現我們目前極其方便的電子支付目標。

毫無疑問,區塊鏈從理論上也會極大的提升很多行業的效率,但這也是一個相對漫長和艱辛的過程,首先,區塊鏈技術目前的發展水平就不足以支撐商用的需求,其次,實體經濟對於採取區塊鏈,以及採取什麼樣的區塊鏈的態度,也是正在觀望階段。因此,目前就斷言區塊鏈能夠改變世界,這個結論下的可能還是有些早。

五、現在各國針對區塊鏈都實施一定的監管制度,但是中國目前對於區塊鏈的態度依然沒有明朗化,您覺得這樣會影響區塊鏈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嗎?

孫航老師:會的,嚴格來說,對於中國區塊鏈技術企業的發展沒有太大影響,但對於中國在區塊鏈行業的話語權上會有很大的影響。

在詳細分析這個話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中國對區塊鏈監管政策尚不明朗的原因。中國的監管政策沒有明晰,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政府沒有想好怎麼辦,而是因為監管部門已經提前把手裡的牌都給打得差不多了。目前為止,中國監管部門針對數字貨幣交易所和ico的政策只有一條,就是一刀切,直接禁止這些活動在中國境內進行,導致相關的機構全部出海,想監管也不知道該監管誰。

也就是說,目前其他國家的監管機構可以逐步對政策進行調整,最終根據自己的國情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區塊鏈監管體系,但對於中國來說,除非把這些相關的企業請回到國內,否則你的監管措施永遠是監無可監,因為相關的企業目前都已經出海,不在你的管轄範圍之內。

但是,區塊鏈企業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嗎?相關的過程恐怕不會像很多朋友想象的那麼簡單。

我們要知道一點:區塊鏈行業,尤其是數字貨幣行業,它和很多其他傳統的領域不同,對於地理位置的要求並不是太高。這些企業在中國服務的是全球的投資者,在國外服務的依然是全球的投資者。如果說區塊鏈企業對於地區有什麼要求的話,一般來說無非也就是人才和政策。儘管企業出海可能會在人才招募上有一些影響,但區塊鏈企業的待遇普遍比較好,因此實際上是可以比較輕鬆地彌補這一缺陷的。

而在政策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區塊鏈行業的快速發展,各國的監管水平差距很快就會顯現出來。而對於相關的區塊鏈企業來說,他們會越來越願意呆在那些監管政策成熟的國家。甚至有可能與這些國家共同制定一些國際層面上的行業標準,從而使得這個領域的遊戲規則制定權逐漸落到那些積極擁抱區塊鏈的國家手裡,就好像互聯網行業的一些標準一樣。

想在區塊鏈圈子有所收穫

只關心幣種定不是長久之計

全方位的消息才是賴以生存的根基

今天小編帶來的孫航老師對各個因素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拓展理解

為以後在幣圈存活打下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