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晉中人寫狗

我家的狗”大聖”

胡曉光

獨生子女家庭是中國特色。孩子長大獨立生活以後,”2十1”模式的人家也成了時尚。就是兩個相依為命的老傢伙外加一條狗或一隻貓。人年輕的時候慾望橫流,野性衝動,柔性不足。一到4,50歲以後,佛性發動,積澱厚重,愛心湧流。於是寵物就紛紛抱請回家,理所當然的成了家庭一員。寵物世界多姿多彩,國外除貓狗外,還養寵物豬等動物。中國式溺愛教育不只體現在培育兒女上面,更有十八般以上的寵愛功夫讓這種特殊的家庭成員受用嬌慣。光說冠名叫姓的貓貓狗狗,心呀肝呀花花寶寶嬌嬌囡囡…,嗲的讓人聽了起雞皮疙瘩。

我家的”大聖”也曾是家庭的特殊一員。我孩子她媽媽看見別人家手裡牽著”寶貝””親蛋”,心裡也十分的撓癢。終於按捺不住跑住南內環那邊的寵物院裡,也去找一個有緣的狗狗了。那天一去狗狗之家,馬上就有滿世界的吠聲鬧聲汪汪汪合唱,四面一掃,獨有一個傢伙不聲不響的看著陌生的來客。

晉中人寫狗

什麼叫緣分,就叫不期而遇。好象這個笨頭笨腦的傢伙有預感。從今天起它就成了我們家庭的一員。

我那天下班一回家便嚇了一大跳。一開門進屋,猛不防象武松看到一條大蟲衝來。它有一米長半米高,獅頭虎樣,全身毛色金黃,最讓人難忘的是那付直入眼簾的憨態,萌萌的一個傻樣任誰都覺可愛。它不會賣乖,不會討好,渾身找不到狗狗的靈巧,眼睛直直的審查我這個窩裡的家長。

女兒從北京也看到了狗狗的照片,冠名權自然屬於她了。多次推敲形容,我家這個呆頭呆腦的成員有了渾號:大聖。

也就不到三天的時間,經過交流對話,它知道了自己的中文名”大聖”。

大聖準確的講,它是不純種的鬆獅犬。鬆獅犬原產地是2千多公里外的西藏。這種狗狗號稱高貴優雅,又很獨立。它之所以讓人喜歡,就是上述的憨態,緊皺的眉頭,一付悲情憐憫的樣子。我家大聖有這個蠢樣,又有藏獒那種衝動。

大聖在我們老家屬南院很快揚名在外。因為體貌吸引人的眼球,圓滾滾的體態,小跑著屁股一撅一撅十分不含糊的表情。它不和其它狗狗交流,特立獨行。有小狗狗或體態壯碩的大犬近它都不能。在家它靜若止水,一岀樓門動若脫兔,莽壯粗魯,力氣小一點的拉不住。

晉中人寫狗

我家大聖的排洩習慣很檢點,它從來不在馬路甚至明面上撒尿排糞,就是下雨下雪,它也不隨便草率處理,非得讓主人拉它到草叢裡樹根下或隱蔽處才行事。有幾次它突然半夜三更鬧騰,屋內來回竄行,神經緊張,看到不理它,又跳到矮櫃上,瘋了一般。主人也慌了,生怕是狗狗有什麼自然災害的預警。後來才掌握了問題所在,它吃壞肚子,急的團團轉是要領它岀去排洩,它寧願難受死也不要在家裡丟了面子。

狗狗相伴人類,曾有無數個動人的忠犬壯烈及救難救險故事,有的還拍了影視片廣為傳播。如”忠犬八公””哈士奇救險”之類的傳哥大片。狗狗作服務的本領有時超岀人的智能,如警犬,導引等。寵物狗狗為何惹人喜歡,據研究,狗狗不僅嗅覺超常,還有更奇特的情緒辨識能力,無論怎麼偽裝,它能知道你心裡甜或苦澀,開心或沮喪。

晉中人寫狗

每當我們下班回家,踏著樓梯還差一兩層到家的當中,大聖已經恭迎在門口,兩聲開心的吠叫。一開門進屋,迎面熊抱撲來,拱嘴呼呼吱吱撒歡,尾巴左右搖擺的要掉下了。表答完高興,又安靜的靜臥到一旁,傻眼直勾勾的看著主人。晚上看電視的時候,一家”2十1”團聚,我和老婆要坐在沙發上,大聖的頭枕著我孩子她孃的腳上,後腿壓在我的這一邊,恬靜的休息。我在家是第二主人,孩子她娘每天餵它吃飯,每天早晨或晚上帶它開遛,回來給它洗澡梳毛,精心的呵護就象帶一個傻乎乎的孩子。其第一主人的感覺大聖自知。後來我們搬了新家,第一主人退休在即,日日陪伴,夜夜廝守。市政府不允許養大狗佝,一段時間裡,大聖被送到鄉下去寄養了幾個月。大聖不在時,家裡空落落的寂寞,兩個大人也覺得魂魄缺失一般的無趣。三個月後又領回來。

一晃就是八年。那年剛入冬,孩子她媽說大聖又淘氣了,不好好吃飯。因為以前也有過類似的情況。狗狗容易得腸胃病,有時熬幾天,有時到寵物醫院打兩針就過去了。我和我家領導說觀察幾天再說吧。

晉中人寫狗

大聖這次真病了。它的肚子鼓鼓的。吃了好多酶片也不好轉。於是到寵物醫院掛號做了檢查,結果岀來了。可憐的大聖得了重病,肚子裡已經有很多積水。住院後開始給大聖抽取肚裡帶血的液體。大聖爬在那裡,眼帶血絲,哀憐的目光,我無法正面看它……

寵物醫院回家後,大聖似乎已知道自己的命運,它死纏的爬在我孩子她媽媽電腦書桌的下面,緊緊依偎著一夜不動…

大聖臨走的那一天夜裡,它再不想驚擾主人,它難受的無法哼出一聲,自覺的躲在陰暗不被人注意的地方…

大聖就這樣走了。迄今已有幾年了。筆者寫這篇文稿的今天,也就是它的祭日。

晉中人寫狗

一條狗狗的去世讓人揪心一樣的疼。不經過不知道箇中的深藏。為何文學中最動人最煽情的觸物為”故鄉,老狗,女人”。大聖的相伴之情,儘管它是不曉人事的狗狗,但從中卻可讀岀人情中最偉大千古頌揚的親情愛情,不是海誓山盟的諾言,也不是感天動地的壯偉神話。人類最珍貴最值得讚美的情愫是——枯燥的相伴,默默的堅守堅持直到永遠。

假如有來生,我就做一條“導盲犬”

劉紅慶 原刊於太原道

母親是個盲人,她17歲生了我。我是一個盲人的第一個孩子。

我長到四歲的時候,弟弟出生了。他沒有睜眼。見多識廣的奶奶說:“小貓是出生七天後才睜眼的。”於是,我們全家人開始等待。可七天過去了,弟弟還是沒有睜開眼睛。此後等了無數個七天,弟弟依舊沒有睜開眼來。

奶奶早沒了,父親也沒了。最傷悲的是,2008年年初,不足六十歲的母親也沒了。弟弟依舊沒有睜開眼。我家最疼弟弟的上兩代人,都沒有等到弟弟看見光明的一天。

可我還在等,還能等……

整個的童年、少年時代我在太行山上度過,我有我的歡樂,我有我的悲傷。歡樂是母親給我的,悲傷也是母親給我的。母親帶著我和弟弟看太行山盲人宣傳隊的演出,給我們講述盲人們講述的故事,開啟我和弟弟最早的關於藝術與人生的感知。她,也唱在鄉間傳唱的歌謠。

父親去世後,弟弟成了太行山盲藝人中的一個,一年四季行走在蒼茫的太行山中,行無定蹤,居無定所……

晉中人寫狗

晉中人寫狗

我在太行山的歲月,家裡養的更多的是貓。現在弟弟還養著兩隻,不外出演出的時候,一起床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喂貓:兩根火腿。他摸索著從櫃子裡取了火腿,坐在屋子中間的小凳上,用牙咬開火腿的皮,一點點送到貓的嘴裡。兩隻貓在他身邊“喵嗚……喵嗚”地叫,也成了我們家的一景。這時候,我陪母親睡在裡屋的床上,病中的母親樂樂地向我介紹說:“這是尋它爸爸吃火腿了……”

家裡的貓都沒有起過名字,而狗往往都是有名字。我記得的太行山裡的狗,有兩條。

“四眼”是一條黑色獅子狗,它有一對白眼圈,好像戴著一副眼鏡,可識文斷句似的。那時候“文化革命”還在進行,我去父親的單位,除了看見鋪天蓋地的大字報,就會看到“四眼”。它與大字報一起訴諸我的視覺之外,還可訴諸我的聽覺。因為它看見陌生人就會叫:“汪,汪汪——”。但是那時候,人的叫聲比狗大,所以“四眼”更有修養,像個文質彬彬的學者。

父親在單位裡是一名刮腸衣的工人,每天和油星肉頭兒打交道,“四眼”的食物主要來自父親,於是它便與父親更親近。父親下班回家,“四眼”也會尾隨而來。膽小的我很小就敢撫摩它了。一次,我去父親單位,還獨自帶著“四眼”走了一段遠路回家。“四眼”走一走就撒點尿。大人告訴了,它要留下回去的路標。我便覺得“四眼”很神奇。

但是,還是有一次我在父親單位門外探頭探腦地走動引起了“四眼”的警覺,它“汪汪”地一叫,嚇了我一跳。我以為它記住了我,時間長了,它也會偶爾有忽略老朋友的時候。

那幾年,單位裡的職工分成了兩派鬥,但是“四眼”並不歧視被鬥爭對象。“大肚文生”是邢臺來的員工,上衣口袋裡插支鋼筆,一副知識分子的派頭。大字報上有他的漫畫像,他的身邊是單位的“四眼”。我想,只有“四眼”做了“大肚文生”的同黨而不至於被批鬥。“四眼”是不是會令那些受迫害的人感受到更多的溫暖?

幾年之後,已經十幾歲的“四眼”實在太老了,毛也缺少了光澤。一天,它躺著不起來,眼光流露出無望的悲哀。我問父親:“它怎麼了?”父親很柔和而悲涼地回答:“不行了。”

單位的院子裡有幾個人,大家無奈地關注著“四眼”的老去。

後來聽說職工們埋葬了“四眼”。

“來負責”是上中學後家裡養的一條黃狗,名字是父親取的。那時候,我們租住了一個獨立的小院,父親取這個名字是把看門的責任交付給了狗。於是,很多年前的太行山鄉下,你會聽到一個男人有力的喊叫:“來負責——來負責——”那是父親叫我們家的狗。這樣叫的久了,父親漸漸地省略了最後的一個字,於是,父親喊叫狗的聲音便成了:“來富——來富——”,像一個人的名字了。

上中學實在是一件很忙的事情,我與“來負責”相處的細節大多沒有留下印跡。依舊是父親從單位裡帶回了肉屑給它,但是它溫順的性格,漂亮的皮毛,實在不知道在我撫摩下給我帶來過多少快樂。

突然,不論父親怎麼呼叫,“來富”卻不再出現。後來,會熟獸皮的父親接到他的朋友的一個活兒,是一張黃色的狗皮。父親就和他的這個朋友絕交了,因為父親認出這張狗皮正是我們家“來富”的皮。我是聽母親說起這件事的,我並沒有親見這張皮,我不知道深度近視的父親怎麼就一定判斷出這皮就是“來富”的,並且判斷是他的朋友殺了我們家的“來富”。

上了大學我在別一個城市,在那裡的中學兼做教師,與一群男孩子們相處親密。那時,正趕上興起的一個“打狗熱潮”,我的喜歡狗的學生,把他養的一條狼狗,牽到我所在的學校,說是城裡“打狗打得很”。希望他的愛犬能在我那裡躲避戰禍。

但是,很快,狗就被牽走了。可能風頭過去,可能那個學生思念他的狗。反正這個狗與我並未處熟,我也不知道它的名字。

參加工作後,是在一個偏遠的鄉村中學,教師不多,女的只有一個。一天,大個子體育老師呼喊唯一的沒有結婚的而整天想戀愛的女教師:“鳴鳳,鳴鳳,快來看呀!”

整個學校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同事們紛紛到院子裡,結果是兩條狗“連”在了一起。鳴鳳打扮整齊出來了,一看,是兩隻狗在交配,臉頓時紅了,啐了大個子一口。

可是,狗都不臉紅,鳴鳳臉紅什麼?我便想不通。

弟弟在埋葬著奶奶,埋葬著父母的太行山行走著,在埋葬著“四眼”“來富”的太行山行走著,在大個子叫喊、鳴鳳臉紅的太行山行走著。他唱著他的《光棍苦》,唱著他的《瞎瞎活了這輩輩》,嚎啕的聲音,穿透整座的太行,鄉民們唏噓著,專家們感動著,而我牽掛著……

在沒有了母親的太行山,弟弟成了我唯一的牽掛。

帶著這個牽掛,在埋葬完母親不久,我回到北京接了寫作一本書的任務,是關於導盲犬的。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寫好,但是我願意去了解,也藉此驅散沉重的太行山壓在了心頭的陰霾,畢竟母親的去世使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傷悲。

《一把黃土把娘埋》

2008年初夏,我在大連見到了王靖宇,聽他講述他和導盲犬的故事。我突然醒悟了過來:其實,我就是一條沒有尾巴的導盲犬。因為在我童年、少年時代,都是我拉著母親上街,採購家裡需要的東西,與親戚走動也是我拉著母親去。“盲杖”是在盲人手裡的,盲人去不了的地方,盲杖一定也去不了。可是“導盲犬”不一樣,它比“盲杖”多了主動性。可以替盲人做出判斷。而我的童年、少年時代,我的智商應該和“導盲犬”不差多少。

王靖宇很忠誠,具備做“導盲犬”的品質。但是我們熟悉了,我說,我比王靖宇更合適做“導盲犬”。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我挑食,不吃自己沒有吃過的東西,而王靖宇有嘗試新鮮的嗜好,來者不拒。

其實,我就是一條合格的“導盲犬”,在我漫長的童年、少年時代,我做了一條“導盲犬”能夠做的一切。

後來弟弟擁有了導盲犬,一條沒了,王靖宇教授又給了他一條。很多人都希望弟弟在太行山上獨自行走的時候,有一條狗相伴。

晉中人寫狗

晉中人寫狗

晉中人寫狗

有時候我想,假如有來生,我做什麼?我想:就做一條“導盲犬”吧,為像我母親,像我弟弟一樣的人,做他們的另一雙眼睛。

弓宇傑:一個省四條導盲犬引發的楹聯展

5月20日是全國助殘日,為迎接這個特殊的日子,5月18日,《狗年導盲犬公益徵聯展》在榆次文化中心美術館正式揭幕迎客。來自我省的四條導盲犬和盲友與晉中市著名書法家郭齊文等共寫一幅《導盲犬,無障﹒愛》的大型作品,表達殘健互助書寫美好人生的願望。

晉中人寫狗

晉中人寫狗

這期間,《導盲犬國家標準》將正式頒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呂世明表達了對展覽的熱烈祝賀。中國盲人協會主席李偉洪的賀信被印在大型宣傳版上。中國導盲犬(大連)基地和“中國導盲犬之父”王靖宇教授發來了賀信,感謝盲藝人劉紅權為宣傳導盲犬事業而付出的努力,感謝晉中書法家、攝影家、民間藝人對導盲犬事業,對殘疾人事業的謳歌與支持。

《狗年導盲犬公益徵聯展》起源於今年春節,劉紅權拿出1000元,由晉中中華文化促進會通過網絡和微信平臺組織全國徵聯。劉紅權是左權盲人宣傳隊主唱、隊長,他所在的隊伍創建於1938年,而今這個隊伍整整80年了。他們在不同年代唱頌主旋律,也傳唱古老的歌謠,是一個值得尊敬的隊伍。為了在狗年紀念盲宣隊80年,宣傳中國導盲犬事業,劉紅權設定的徵聯活動主題是:“1、狗、導盲犬、黑豹;2、愛、無障礙、公益事業;3、瞽歌、原生態、傳統鄉村文化。”

晉中人寫狗

晉中人寫狗

為了支持劉紅權做公益,中央文史館館員、著名音樂學家田青百忙之中將宋外賓的一副賀聯用紅紙寫出來表達祝賀:“黑豹五載相伴,寄情山水;紅權百年吟唱,留韻太行。”晉中中華文化促進會陸續收到全國寄來的對聯五十餘聯。晉中著名作家李彥喬抱病評選出各個獎項,由公益人魏永軒以微信紅包發了獎。

一直關注公益事業,關注民間藝術、關注劉紅權的山西省文史館館員、書畫家、詩人郭齊文先生組織十九名書法弟子,將優秀應徵作品書寫為可供欣賞的書法作品。榆次文化藝術中心賈寶寶獲悉劉紅權的公益之舉後,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劉紅權將寫好的作品展示給全社會。

晉中人寫狗

導盲犬是新鮮事物,全國不到200條,山西在崗的只有四條。晉中在崗兩條,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早在2010年,劉紅權獲贈多多。可惜,多多於2015年去世。接著,劉紅權獲贈黑豹。2018年晉中特殊教育學校教師許亞麗獲贈優卡。晉中有了兩條導盲犬,晉中導盲犬出行環境如何呢?於是,更多人參加到宣傳導盲犬的行列中來。跟隨亞妮拍攝《沒眼人》的著名攝影家大山,5月9日邀請四條導盲犬在省城拍攝了一組《太原歡迎導盲犬導盲犬愛上太原》的公益作品。他的舉動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

18日上午,郭齊文、劉紅權和著名作家李彥喬、著名攝影家大山一起為展覽揭幕。著名小花戲演員李明珍、著名秧歌演員孫貴明、白美雲助興演出了節目。劉紅權為到場的愛心人士演唱了他的經典曲目《誰說桃花紅誰說杏花白》和《多多大連來》等。

晉中人寫狗

《狗年導盲犬公益徵聯展》在榆次文化中心的展覽將持續到5月22日。之後,展覽將移師長治上黨非遺小劇場展廳、盂縣人民文化館展廳繼續展覽。山西展覽結束後,將赴北京、大連展出,將晉中人的公益心、藝術情懷,呈現給更多關注公益事業的人們。

《狗年導盲犬公益徵聯展》是為全國助殘日而揭幕的。劉紅權告訴記者:“導盲犬是由公益機構免費向盲人提供的工作犬,可以躲避障礙,保證盲人更多地接觸社會,為社會服務。晉中市民看到導盲犬的機會多了,需要更多地包容和接受它,形成無障礙社會、助殘社會的良好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