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辣評:凱撒去年營收淨利“雙漲”;Discovery的“荒野求生”

大家好,這裡是《TBO新聞辣評》欄目。這裡將為大家呈現沒有廢話的旅遊商業新聞,以及專業人士的精彩點評。

營收80億、淨利潤2.21億元

凱撒旅遊2017年業績增勢不減

路能否越走越寬?

4月25日,凱撒旅遊發佈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0.45億元,同比增長21.2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21億元,同比增長3.82%。

年報信息顯示,凱撒旅遊通過三個方面加強“旅遊+”產業鏈佈局。具體為,渠道上加大全國線下門店、分公司擴張;產品上順應消費升級,開發主題特色、定製類產品;資源上通過全球化合作,提升上游資源掌控能力。

辣評:凱撒去年營收淨利“雙漲”;Discovery的“荒野求生”

辣評人:@佩奇(化名) 分析師

凱撒的業務增長有兩大方面,一是零售上以提高品質和價格為增長點,二是批發及會獎業務以獲取流量為主,所以渠道下沉的同時產品平均價格也有所下降。但2017年凱撒的淨利潤中其實有著比較大的干擾因素,資產減值損失、壞賬、線下門店佈局等方面拖累了公司業績。

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綜合剔除2017年的資產減值、商譽減值以及轉讓嘉興基金樂視體育項目獲得投資收益5800萬的其他因素,凱撒的利潤增速約為29%,說明其內部業績增長動力十分強勁。另外,凱撒佈局的多個境外目的地今年以來市場逐漸回暖,預計出境遊市場2018年將強勢復甦,凱撒作為出境遊零售龍頭有望獲益。

辣評人:@賈文豪 分析師

我比較關注這樣一個數據。在保持旅遊服務營收佔比不變的情況下,凱撒在2017年的旅遊批發收入佔比明顯升高3.4%,達到總體旅遊服務營收的18.4%;再看眾信年報中披露出境遊批發的佔比僅提升了0.4%。

所以說做出境遊,上游資源太重要了,凱撒背靠海航確實是它的優勢。也正因此,頭部這些自營類OTA為了長期的成本降低,也更多會選擇自己去談上游資源。而從用戶層面來說,凱撒和眾信兩個老牌出境遊頭部企業,基於非常大的基數還能有不錯的增長,代表著出境遊行業還是有著不錯的發展勢頭。

另外一點,中產階級消費需求以及旅遊體驗需求的提高,讓高端旅遊市場有著不錯的增長。凱撒此前一直是以旅遊零售和高端旅遊見長,所以其年報的增幅表現也可以側面印證這一市場現狀。

紮根嶺南的長隆

如何完成教科書式的逆流成長?

浪花淘盡英雄,“淘”不了長隆

上世紀80年代至今,廣東經歷過主題公園興建浪潮與逐漸式微。而這大起大落的市場環境似乎並沒有影響長隆,其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節奏在發展壯大。

長隆做出了很多正確的選擇。區位選擇上,長隆選擇深耕嶺南而非全國開花;IP運營上,長隆沒有IP就自創和培養優質IP;市場營銷上,園區硬件投入與軟文化營銷並舉等。

有專家指出,當前主題公園的痛點就是同質化嚴重、運營效率低、溢出低、消費鏈短。而長隆的發展歷程足以為主題公園提供一個教科書式的經典案例。

辣評:凱撒去年營收淨利“雙漲”;Discovery的“荒野求生”

辣評人:@小駱駝(化名) 全域旅遊平臺從業者

從不同主題公園的建設、借力熱門自媒體及綜藝的產品和宣傳、自創IP品牌、佈局科普教育等方面,長隆確實都在火力全開。

其實高手過招重在細節,長隆在細節方面做的十分到位。舉例來說,其一,園區現場工作人員、指引員,十年如一日的標準齊肘揮手和微笑,動作規範,笑容真誠,印象很深刻。突然會出現的小活動演職人員,創造的歡樂驚喜和互動也讓人很難忘。讓遊客有超出預期的遊玩體驗,這樣的細節才更能抓住用戶。

其二,營銷團隊,營銷政策接地氣,渠道市場培育用心,包容。長隆對合作商家幾乎來者不拒,所有意向渠道起點公平平等,沒有動輒十萬百萬的合作押金硬需,參與門檻很低。不會單純依賴原有的指定合作伙伴,忽視新渠道。指定期間內根據表現篩選可持續發展商家,這對新生渠道的增長是個很重要的動力。整個銷售氛相較和諧,惡性競爭現象較少,引導渠道互幫互助,共贏共榮。目的、過程、結果的表現,長隆都值得不少樂園或景區遠慮深思。

@淺鳥(化名) 主題公園業者

長隆的娛樂營銷確實做得很好,家庭及度假的定位也比較精準。但其遊客量數據,恐怕還有有不小的水分。

另外,長隆的核心吸引點是動物,例如番禺長隆的核心盈利點也是動物,這或將是長隆在一段時間內難以擺脫的現狀。而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娛樂綜藝等營銷,更多隻是樹立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徑,還不足以構成品牌價值觀及其IP。私以為,目前來看,長隆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IP。

長隆目前的運營狀態還是比較健康的,但個人認為,其業務形態的發展還不能稱之為「主題公園」,與迪士尼也還不足以同日而語,其運營水平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國際化的征途也還需不少時日;但實際最重要的還是理念的問題,理念差異或將導致後續發展路徑的巨大偏差。

全民“荒野求生”

Discovery將戶外探索樂園開到了莫干山

人人都能當“貝爺”?

全球首個Discovery 探索極限主題公園在莫干山試運營兩年後,近日ick 表示,這個主題公園沒有蠟像、模型,而是實實在在的攀巖訓練、高空扁帶運動和野外生火淨水培訓等戶外探索挑戰課程。目的就是要讓普通人有機會挑戰自我、超越極限。

開發方之一的川力企劃方面表示,Discovery 探索極限基地還將推廣至國內其他地區。未來也計劃引入高票房電影 IP ,打造軍事主題的主題公園,開發紅色旅遊項目等。

辣評人:@李輝 趣住啊CEO

比較看好這個項目,因為市場機會和用戶需求存在有一定的匹配性。民宿目前炒得太火熱,特別是莫干山,普遍的週末價基本超過了千元大關,來的人大多為情侶、親子群體,具有比較強的消費能力和生活娛樂需求。而目前莫干山除了自然風景,娛樂項目和場地是相對偏少的,這樣的市場空白對於Discovery來說是個極大的利好。

另外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市場,莫干山這個地區品牌知名度較好,對於中高端用戶的吸引力在不斷提升,民宿入住率的提升對於Discovery樂園來說就是不斷擴大的潛在用戶群體,這之間的聯動性有著很大的想象空間。

辣評人:@陳曌 壹牛環球旅行創始人

其實,戶外旅行一直以來都不缺參與者的,對戶外旅行的組織者而言,最發愁的就是缺場地。無論國內還是海外市場,類似真正主打戶外探索的主題樂園非常少,潛在用戶群巨大,資源又有稀缺性,是Discovery的一大優勢。

這類項目真要做起來,一不缺遊客參與,二不缺廣告商,推運動飲料,運動服裝,戶外用品等等,附加營收的東西還有很多。不過有個難點在於,如何設置好玩有趣,真正適合各類用戶群參與的戶外體驗項目,做的不好會失去市場吸引力,做得好了可能會帶來用戶的廣泛自傳播。還有一點,景區離市區太遠交通不是那麼便利的話,可能會失去一部分本地或周邊遊用戶。莫干山的地理位置或許會是這個景區的一個制約項。

財政部:在旅遊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面子還是裡子?

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近日印發了《關於在旅遊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為更好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改善旅遊公共服務供給提出了不少指導意見。

例如優先支持開放型景區開展旅遊PPP項目建設;對一定區域內的廁所、諮詢服務體系、旅遊引導標識系統、旅遊資源保護等與酒店、景區等經營性旅遊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建設;鼓勵和支持政府和社會資本方採取PPP模式開展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旅遊景區等建設等等。

辣評:凱撒去年營收淨利“雙漲”;Discovery的“荒野求生”

辣評人:@楊彥鋒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副研究員

這是文化部和旅遊部合併以後第一次下發這麼重要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亮點就是把景區,全域旅遊和旅遊廁所列為旅遊基礎服務設施提倡進行PPP的開發。摺合之前把旅遊景區作為民福利的公共產品屬性非常相關,體現出了一種會有大量的旅遊景區內的PPP項目出現的導向。而且目前出現的節點也結合了之前的23號文件,清理了一批PPP類項目;同時鼓勵更多人可以考慮旅遊類項目,因為旅遊類項目,特別是景區類項目,長期的經營性收益回報非常適合結合PPP類這種有收益補償廁所的項目。

但是對於《意見》的擔心也是有的。畢竟PPP類項目所推時間已很長,政府的可用財力還存疑。畢竟PPP項目有可用財力百分之十的紅線控制,所以好處則是PPP類項目在受管控的情況下,也會影響旅遊類PPP項目開展。但同時好處也體現在景區的性質發生變化以及景區將獲得一些長期的收益回本空間去滿足PPP項目長期的收益平衡要求。

所以說PPP有利有弊,但我覺得有利端大於弊端。

@鬲永齊 天域文旅投資董事長

我認為態度意義大於實質,畢竟之前沒有發文也在推此類PPP項目,關鍵還是要看項目的兩評一案、政府財政的支付能力和使用者支付能力。PPP只是一種項目融資模式且是以財政為主要擔保手段的融資模式,核心是通過引進社會資本提高項目運營管理水平和項目收益,但這本質上和國務院關於國有景區逐步降低門票價格的精神及全域旅遊是衝突的。使用者付費比例較大的項目其實就是市場化的項目,除了PPP還有很多可選擇的融資模式。

我們也許可以提旅遊投資、全域旅遊PPP、可以提各種各樣的模式、口號,但PPP模式的落地還是要看項目本身,看政府財政支付能力,2017年11月財政部92號文件進一步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PPP項目,防控債務風險。所以喊多少PPP等模式沒有意義,核心是政府財政能力和使用者付費能力,現在很多地方政府債務遠超10%紅線,財政能力好的地方比如上海根本不需要做PPP。所以說這個文件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郭暘 復旦大學旅遊學系副教授

《意見》在鼓勵在旅遊景區、旅遊交通、旅遊城鎮、鄉村旅遊等領域推廣PPP模式。實際上,PPP的經濟本質就是公私合作模式,即代表公共性的政府財政與代表市場性的社會資本之間的合作關係。PPP模式和傳統政府融資模式的區別在於社會資本是否有機會參與傳統由政府投資的項目,並分享決策權與收益權。

此次旅遊產業政策的細化支持,會極大地助力解決旅遊項目融資的困境問題,協調旅遊景區項目開發主體與政府以及周邊居民的利益關係。同時,多元化的旅遊公共服務開發機制和公共服務市場化運營模式的開展,不僅能夠有效解決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內部盈利性不足的問題,還可以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側的產品效率和多樣性,提升旅遊消費者的旅遊體驗和服務感知。

但是,在歡欣鼓舞之餘,還需要實踐主體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ppp模式是多方參與,要注意多重項目約束條件下交易結構的運行效率;第二,ppp合作週期相對較長,要注意合同設置的穩定性與靈活性的矛盾關係;第三,由於ppp投標成本的交易費用影響,要注意調動中小型私營機構的參與積極性和良性競爭。因此,解決好ppp模式的進入退出機制問題、融資成本問題、金融衍生創新問題是旅遊領域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入合作的核心關鍵。

2017年僅融資1000億?

文化旅遊業如此不受資本待見嗎?

這怕是一份「假報告」吧

近日,有機構披露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文化旅遊業流入資金1014.30億元,佔比19.33%,為融資規模過千億元的兩個文化及相關產業領域之一。

具體來看,該領域資金流入以債券、上市後再融資兩個渠道為主,二者合計佔比83.4%;其次為私募和信託渠道。同時,2017年文化旅遊業的融資資金主要流向產業上游的景區遊覽管理細分領域,佔比為72.19%;其次為旅遊服務領域。

另外,上海、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五省市的文化旅遊產業的流入資金規模居於全國前五,湖北、安徽、陝西、雲南、四川緊隨其後。

辣評:凱撒去年營收淨利“雙漲”;Discovery的“荒野求生”

辣評人:@鬲永奇 天域文旅投資董事長

首先,這是不是一個旅遊上市公司的分析?若是整個旅遊產業,僅2016年其總投資已經達到12977億元;2017年由中國旅遊集團、IDG資本、中國建築等成立的產業基金也已遠超千億。由此推斷,文中僅有一千億融資規模的數據估計指的是中國旅遊上市企業。

另外,去年發生多起跨境投資併購事件。例如Priceline入資美團點評、攜程收購美國社交旅遊網站http://Trip.com並整合入天巡網旗下、中弘股份收購A&K、石基收購銀科環企( Galasys PLC )、美國航空公司入資中國南航等等。這一類現象也值得加以關注。

景區遊覽管理細分領域融資佔比最高,為732億。對此,我認為該分類概念有些模糊:如果是輕資產管理公司並不需要投入如此多資金,但包含景區投資的話,該數額又過小。再者,旅遊服務和在線旅遊的分類,二者本身就有重疊。

整體來看,文章對“文化旅遊業”並沒有明確的範圍界定,故其分析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周老師 機構研究員

總體上,我感覺數據比較不準確,與實際情況有非常大的偏差。

誠然,國內旅遊市場需求持續增長,尤其是文化旅遊業逐漸成為吸金大戶,出現了供需兩旺的局面;但旅遊投資週期長、回報慢的問題依然困擾著企業和投資方。從實際來看,文化旅遊項目更多是引入PPP模式,捆綁政府與企業利益,將投資、建設、運營端一體化,規避直接融資,由此成為主要融資手段之一。截至2017年5月31日,旅遊PPP入庫項目總額9283.02億元,這個數字要遠遠大於文中流入資金的數據。

旅遊投資尤其是基礎設施,回收遙遙無期,如果不是PPP模式,誰還敢投呢?除非是流量非常大而且穩定的景區,或許才有資方敢直接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