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理論宣講要做到“用學術講政治”

理論宣講是黨的理論創新工作的延續。通過理論宣講,使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武裝全體黨員幹部,用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我們黨不斷制勝的法寶。宣講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不能用文件解讀文件,不能用事實解釋事實,也不能只是引用經典著作的個別詞句。要讓受眾感受到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魅力,感受其中蘊含的真理力量和邏輯力量,就需要做到“用學術講政治”,在理論宣講中講清其形成的現實邏輯、歷史邏輯、內在邏輯。

講清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的現實邏輯

理論來源於實踐,反過來指導實踐、服務於實踐,離開實踐的理論就沒有了生命力。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徵。黨的理論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性,具體體現為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價值導向和目標導向。因此,講清楚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的現實邏輯,能夠幫助受眾深入地理解其豐富內涵,掌握其問題導向、價值導向和目標導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的現實邏輯既包括國內背景,還包括國際背景。國內背景即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這是黨的理論創新的重要現實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第一個部分對過去五年工作的總結以及對歷史性變更的闡述就屬於黨的理論創新的現實基礎。國際背景也是黨的理論創新的現實基礎,因為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緊密相聯,中國的發展必須納入宏大的國際視野之中。沒有宏大理論視野,沒有深厚理論積澱,沒有學術思維和理論框架的建構,宣講者就無法講清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的現實邏輯。

講清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的歷史邏輯

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從輝煌走向輝煌。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產生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過程,這就決定了黨的理論具有一脈相承的特質。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以來,隨著時代發展、實踐推進而不斷髮展創新,不斷產生馬克思主義新的具體的理論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髮展。講清楚了這個歷史邏輯,有助於受眾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特徵。

講清楚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的歷史邏輯,就能幫助受眾深刻理解和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豐富內涵、思想精髓。“水流千里也有源,樹高千丈總有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講清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我們就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經過了哪些地方,要到哪裡去,就知道今天所處的歷史方位,就不會迷失方向。

講清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形成的內在邏輯

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是個完整的科學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佈局、戰略佈局和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外部條件、政治保證等基本問題,這就要求宣講者從戰略高度的相關要素中去闡述黨的創新理論。不僅如此,宣講者還需要從內在邏輯形式結構上去闡述黨的創新理論的基本框架。比如,黨的十九大報告,其前面四個部分是總論,這四個部分之間有著嚴謹的內在邏輯聯繫;後面九個部分是分論,闡述了新時代的戰略部署,具體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和軍隊、祖國統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及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等方面的戰略部署。先總後分,先宏觀後具體,受眾掌握了這個基本框架,學習起來就容易多了。

理論宣講必須做到“用學術講政治”,這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學以致用的具體表現,更是對理論工作者開展理論宣講的基本要求。理論宣講做到了“用學術講政治”,黨的理論教育就會彰顯出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就能使受眾內心受到震撼,從而真正做到入腦入心。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副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