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遭遇維權還是“專利流氓”?小米如此迴應

日前,手機廠商酷派正式宣佈,已向深圳法院針對小米科技侵犯多項酷派的發明專利提出侵權訴訟,侵權產品包括:紅米 Note 4X、小米 6、小米 Max 2、小米 Note 3、小米 5X 等共 5 款熱門手機型號,酷派要求法院下令小米禁售這 5 款手機。根據先前資料,酷派起訴小米專利侵權的3件發明專利分別是“移動通信終端的協同方法及其界面系統”、“終端和應用程序的新事件的處理方法”、“終端和應用圖標的管理方法”。


遭遇維權還是“專利流氓”?小米如此回應

看到這個消息,讀者可能會覺得場景有點似曾相識。以前這樣的專利大戰的主角,要麼是蘋果告HTC、三星,HTC和三星反訴蘋果,要麼是像VirnetX這樣的專利持有公司狀告手機品牌,只是今天主角換成了中國手機品牌。曾經的“中華酷聯”中國手機大廠之一:酷派是原告,在香港即將提請IPO的小米是被告。

如果這場專利大戰發生得早一點,酷派告小米會更像是蘋果和Android品牌之間的場景。不過最近酷派在香港處於停牌狀態,今年4月才披露了2016年的財報顯示,酷派2016年收入為79.69億港元,同比減少45.7%;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3.79億港元,同比減少288.4%。其中,2016年酷派4G智能手機和3G智能手機的收入分別是73.46億港元和3.15億元,而且都出現了大幅下滑。由於延遲發佈財報,違反相關上市規定,酷派早在2017年3月31日就暫停買賣。

紛爭的另一方,即將上市的小米目前估值雖有縮水,但仍舊高達700億美元以上,為今年最受矚目的科技公司上市案。截至2018年4月,紅米連續三個月穩坐月度印度線上市場智能手機品牌銷量冠軍。同時,小米在歐洲市場的表現也十分強勁,截至2018年3月,小米連續兩個月穩坐歐洲線上市場手機品牌銷量TOP3,僅次於三星和華為。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30條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第14條之規定,企業上市融資,應當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如果發行人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產或者技術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變化風險,就易被認為不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在國內主板市場,此前已有多家公司因專利訴訟事項導致IPO被迫延期,甚至終止上市。

酷派此時的訴訟對小米非常不利,此時小米如果不能迅速解決酷派的專利訴訟一事,有可能會影響小米IPO。不過,一些第三方觀點,比如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飈表示:“酷派在小米準備IPO的時間對小米提起專利訴訟,更多的應該是刷‘存在感’。”

也有媒體認為酷派舉起專利大棒的背後,其實是公司面臨重大危機的體現。2016年6月,樂視入股酷派成為第一大股東,不到兩個月,原酷派董事會主席郭德英辭職離開。隨後半年不到的時間裡,樂視爆發資金鍊危機,進而嚴重影響到酷派。2017年8月15日,酷派發布業績公告稱,集團流動資產已低於流動負債,近期償債壓力加大。

之所以“償債壓力加大”主要是因為一系列的“催債”:2017年7月27日,平安銀行深圳分行對酷派提起訴訟,要求酷派附屬公司宇龍通信立即償還8000萬元人民幣貸款。8月18日,酷派披露寧波銀行深圳分行起訴宇龍通信等附屬公司,要求立即還清承兌匯票7000萬元。8月21日,酷派披露上海浦發銀行深圳分行已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酷派附屬公司立即補足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人民幣8996.7萬元……種種困境之下,對於如今已經退出手機主流市場的酷派來說,選擇通過專利訴訟解決公司面臨的資金困境就順理成章了,也並不擔心自身會像蘋果那樣遭到其他品牌反訴。


今天下午,小米方面表示:小米自創立以來就對知識產權、專利極為重視,至今已擁有強大的專利積累。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成立近8年的時間內,已經提交23000多項專利申請,其中包括國內3600多項授權專利,海外也已經註冊了3500多項專利,還有16000多項國內外專利申請正在受理當中。

此外,目前小米已經與高通、微軟、諾基亞等公司開展了包括交叉授權、專利購買等深入的知識產權合作。小米歡迎所有擁有真正高質量有效專利的合作伙伴。另外,小米已經注意到了酷派於2018年1月12日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但對2018年5月10日酷派公告其向審理法院申請訴中禁令一事,小米方面截止目前並未收到法院的任何通知。小米經營活動一切正常,各手機機型行如常熱銷。

針對酷派的訴訟行為,小米將積極應對。酷派主張權利的幾項專利的穩定性如何有待商榷。小米已經針對酷派主張的幾項專利提交了無效請求。期待此事在法律框架下有一個公正的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