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電影《少年的你》備受好評,拿了很多獎。但是很少有人會看到這部電影的負面作用。電影不僅僅是娛樂,也在傳遞一種集體意識。在數億票房的背後意味著數千萬的人在接受電影所傳達的理念。

一群敏銳的家長、教師、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者,他們是大量青少年的直接接觸者,他們對電影所表達和折射的價值觀持有不一樣的觀點。希望我們的討論能夠給更多人幫助和啟發。

敏銳的家長預警:莫帶孩子去看《少年的你》

心理諮詢師春:

《少年的你》是隻適合大人看的電影;家長、教育工作者和警察必須要看的電影;但不適合孩子們觀看,需謹慎!

昨晚應我們家兩個女兒被“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而吸引之邀,陪她們去看這部爆紅的影片。

影片中“只有你贏了,我才不算輸”的至真至純至勇愛情,無疑是帶著不落俗套的光的;那個至真至純至堅的守護者,不刷屏也難;兩主角的演技也很贊,有人說“看完回來滿腦子滿世界都是易烊千璽的眼神”也許不誇張。

然而!

影片中校園欺凌、暴力的殘忍狀況和社會各方不作為的責任,是給大人看的、給大人反思的,真的非常不適合孩子觀看,尤其是中學及以下的孩子

其中受欺凌學生的驚恐、疼痛、血腥、多個死亡渲染的鏡頭,尤其是其中完全的無助和無力,錯誤的求助方式、報警方式和自我保護方式,都可能都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對學校和警方的不作為與無力的展現本是影片為孩子發出的控訴和吶喊,但卻會讓孩子失去對社會對學校的信任,找不到社會支持力量。

也包括對高考是改變命運唯一出路的定義、未成年成為犯罪保護因素等,都是不正確的引導。

所以,不得不提示:很好的影片,但莫帶孩子去看。

已經看了的,要找時間與孩子溝通,正確分析引導、陪伴…‍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家長敏:

我昨晚和老公去看的,討論到半夜,很久沒有這麼能引發我們思考的電影了。

我老公想起他小時候跟社會青年混,是因為害怕被欺負。

我想起我們兒子小學4年級左右被大孩子欺負,他到了事情過去,小學畢業才跟我們說小學階段可能最容易發生被欺……因為尚弱小。

我倒覺得要看孩子,有時候孩子的思考能力大人都可能不及,況且他們在學校所見所聞我們都無法全程很進,可以通過電影做些探討,當然家長的陪伴和引導很重要。‍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心田:

1 對成長中的青少年不正確的引導

我第一時間認真回想自己和孩子成長的經歷有沒有這樣的校園欺凌事件發生?

在我和我的社工團隊中遇到的數千個案例中有沒有類似的案例?

調查身邊的朋友家人他們有沒有遇到或看到?

關於校園欺凌,我想起曾經在某小學有一個類似。有一個女孩子,因為父母離異跟年邁的奶奶過,轉學進了實驗班,個人衛生比較邋遢,身上經常有異味,飯盒不洗扔在書桌裡面。

強勢的班長經常與全班的好學生都討厭她,孤立她。老師發現後跟社工商量,我們組織了一個班會,用心理劇的方式教育那些好學生平等看待每一個同學;我們也為被孤立的孩子做了沙盤心理輔導,幫她建立自信適應新的生活,她的衛生習慣改正了,成績也上來了。

校園欺凌這個“社會現象”到底有沒有這麼嚴重?

電影反應的只是小概率事件和被誇大的個案。

我們看電影要覺察:電影為吸引票房,會集中放大戲劇衝突,並不等同於到處都有這樣的事件在發生。

如果是孩子去看這個青少年的成長故事,會對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他們很有可能會去認同:這個世界是不安全的,所有可以保護他們的社會機制如老師,學校,家長,警察都是不值得信任的,他們只能依賴自己苦苦掙扎或尋求“黑社會混混男友”撐腰走出無邊的黑暗。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這樣的責任真的不應該讓青少年來承擔。

另一方面,電影過度強調了人性的惡。我們很難想象十幾歲的青少年可以像劇中的幾個女孩那樣惡毒到如此的程度,和擁有如此惡毒的能量。

還有一種可能:孩子會“對號入座”,把自己遇到校園同學之間的爭端,成長過程中的人際關係的互相磨合放大成校園欺凌。在受到一點點委屈以後就把自己認同為電影中的弱者,留下很大的心理陰影。

2 對社會帶來的積極和消極意義

電影電視劇這種傳播媒介,比較關注特殊的個別事件,這樣才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心來觀看。

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會引起我們對於校園欺凌的關注,引發學校、家長、老師、社會對於校園欺凌的重視,建立良好的支持體系。

作為影視劇及公眾媒體關注社會的黑暗現象,個別現象會吸引眼球和收視,帶來對弱者的同情,引發思考,推動社會現象的改變。例如一張少女被燃燒彈擊中後的照片提前結束美國對越南的戰爭。

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數億的票房可能帶動校園欺凌現象更多。孩子們最容易的就是模仿和追趕潮流,影視劇容易成為他們行為的示範,尤其是他們所喜愛的明星所展現的最“精彩絕倫”的表演。影視明星和偶像所傳遞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力真的是很大的。例如《爸爸去哪兒?》就改變了社會對爸爸承擔育兒責任的認知。很多家庭都以爸爸帶領孩子去認識外面的世界是一件非常健康時尚的事情。

3 我們願意選擇怎樣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花錢買票進入設備一流的影廳觀看電影,其實也是在調動眼耳鼻舌身意去經歷一段不一樣的人生。它會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留下不可抹去的記憶。

當我們在電影院哭得稀里嘩啦,感同身受認同主人翁的經歷,實際上我們也在跟著她們去度過兩個小時這樣痛苦的生活。很久以前我看過日本電影《告白》,看過以後心裡好難受,低落了很久。黑暗現象在社會中真的會有,給予更多的關注反而會放大這些低落無力的能量。

五項正念訓練的建議不要關注帶來負面情緒和意識的圖文、書籍、電影。有意識地拒絕接收太多負面能量有益保持身心的健康。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多麼寶貴,世界多麼精彩紛呈,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投入。關注什麼就會吸引什麼。有覺知地選擇和安排我們的視角。‍

4 每個人都不一樣,你是怎樣看電影的?

每個人觀看電影后受影響的程度不同。

有的人容易不自覺認同和接受外界信息催眠,從而影響自己生活和對社會對世界的看法;

有的人很冷靜理智,知道這只是故事,看過就放下;

有的人可以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免疫,得到力量去改變這樣的狀態。

這需要覺知和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


反思一下,你是哪一種人?你是用怎樣的狀態看電影的?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社工雪瑩:家長是孩子價值觀的第一責任人。

作為家長和社工還是要看看這部電影,既防微杜漸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愛護生命,自我保護,也要覺察如何識別孩子的求助信號,以及不過度的敏感,這個尺度怎麼把握,我想看完影片應該好好思考一下。

我覺得可以有篩選地選取一些片段,也結合孩子班上出現的一些潛在欺凌的事件,跟孩子來交流,如果有暴力血腥的部分過濾一下就好。

而作為社工的話,運用這樣的素材,去引起家庭對於孩子教育和保護的反思,其實是比較好的資源。當家長面對孩子反映出校園欺凌的一些跡象,怎麼去反應和引導,家長也是需要學習和成長的。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夏@心田:

驚歎於心田姐如此清晰且系統的思維,如何從微觀、中觀、宏觀各個層面去看待事情。相當收益

!@春 @茜 你倆就是群裡的磚,心田姐是玉,我負責學習和吸收。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心田:

引出的或許是一個大石頭,可能會“砸痛”某些人,但我們真的希望帶給這個社會更多的美好和陽光。

作為專門做精神意識層面服務工作的社工團隊,我們會比一般人遇到更多的負面事件,接觸數千個比很多影視劇都要離奇的人生故事,知道這是“個案”,我們不認同和放大黑暗,而是用優勢視角陪伴和幫助個案走出黑暗,並積極思考和推動如何杜絕負面現象的發生和蔓延,從微觀、中觀、宏觀層面全面思考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這就是社工的角度。

希望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看到積極陽光和健康美好的示範。

希望社會能夠提供更多積極陽光有價值和正面意義的電影。

把大家帶到光明的地方去,

這樣才能遠離黑暗。‍

保持自己能量的高度也是利益這個世界。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探討:少年不宜看《少年的你》

後記:

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遇到過校園欺凌嗎?

你再思考一下,真的是校園欺凌還是成長過程中人際關係的磨合?

如果真的是比較嚴重的校園欺凌現象,你是怎麼處理和看待的?在你的心裡有沒有留下陰影?

如果你的成長過程中有這樣類似的陰影,影響了你現在的生活,建議可以去尋找心理諮詢師或社工與你一起探索和解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