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道德經》試譯

第十章(正視不足也是美德)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分析:

1、在這篇文章中,老子連用了六個反問句,意在告訴我們,做人做事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都有不足的地方:“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鑑,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2、大自然生養了生命,沒有什麼財物和我們與生俱來:“生之畜之,生而不有”。

3、我們享用物質,但不是物質的主人:“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4、這就是德的妙處:“是謂玄德”。

譯:

精神和肉體相擁,能永不分離?嬰兒時聚精會神的呼吸,人們能永葆?擦拭鏡子,能不留痕跡?關愛百姓治理國家,能事事完美?日夜更替,能像生育嗎?見識廣博的人,能什麼都懂?大自然生養了生命,沒有什麼財物同我們與生俱來,我們享用物質,但不是物質的主人。我們必須得有這種認識,這就是德的妙處。

《道德經》試譯

譯後小議:這篇文章,老子是要告訴我們,自然可以完美,社會不可能完美無缺,生活中的人們是會有缺憾的,這也是德的玄妙之處。(真誠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