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20世紀20年代,報紙副刊、專刊大量興起,有關電影內容的版面也急劇增多,在這樣一個媒體環境作用下,電影明星應運而生。而最早認識到明星潛在宣傳價值的就是明星影片公司。“明星”推出的本公司

“四大名旦”王漢倫、楊耐梅、張織雲、宣景琳亦成為早期中國電影明星的代表。

民國第一“豔星”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嬌豔俏麗的楊耐梅(1904—1960)原名楊麗珠,出生在殷實之家,其父是廣東商界巨擘,後來滬發展。楊耐梅在唸務本女中時雖成績平平,卻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演講、唱歌、跳舞樣樣在行。又出落得亭亭嬌豔,是遠近聞名的“校花”,也是社交圈裡數得上的“名媛”。

出道成名,浪漫張揚,性感為幟

楊耐梅自小倨傲奢華恣意任為,父母本指望她專心學業,畢業後送她出洋深造,光耀門庭,但她的興趣卻完全不在學習上,反而頻頻出入舞場,還請同學吃飯看外國電影。因為父母喜歡看“文明戲”,她也耳濡目染,夢想登臺演出。《孤兒救祖記》上映後,楊耐梅被女主角王漢倫深深吸引。一直期望能做演員的她散場後便自備汽車去明星公司“毛遂自薦”了。

正好此時籌拍的《玉梨魂》還沒找到合適的演員飾演美豔驕縱的女配角筠倩,明星影片公司便請楊耐梅簽約擔任此角色。她終於得以嶄露頭角,在銀幕上一展風姿。而在《誘婚》中的演出,更令她成為影史上第一個擅演風流放蕩角色而著稱的女明星,並被贈予“浪漫女星”頭銜。“明星”公司每月付給她500元大洋的薪金,拍片則另有報酬。與此同時,“街頭巷尾,茶樓酒館,人人無不以談耐梅為見廣識多”。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隨後,她繼續這種戲路,先後在《新人的家庭》、《空谷蘭》、《四月裡的薔薇處處開》裡扮演或浪漫或放蕩的女人,成為當時罕見的以“性感”為幟的女明星。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使她聲譽達到頂峰的,是包笑天根據托爾斯泰的名著《復活》改編的電影《良心的復活》,在這部電影裡,她一改從前的戲路,扮演了一個賢良的母親。當時尚是無聲片時期,但導演卜萬蒼卻做了一個別致的安排,影片公映時,在劇情即將到達最高潮時,將銀幕升起,舞臺燈光漸亮,而與片中裝束完全一致的楊耐梅則登場演唱為這部電影所做的歌曲《乳孃曲》。電影連映20天,場場爆滿。

另立門戶,密會軍閥,狂想實現

楊耐梅狂想中的場景都漸漸實現,住在愛多亞路的二層洋房裡,穿奇裝異服,在家裡組織派對,最重要的是,被千萬人仰慕與關注。她成為中國第一位有自用汽車的女人,也是第一位在公眾場合暴露玉腿提襪子的女人。她的壞脾氣和壞嗜好,也迎風見長一般地壯大起來。她賭博、吸毒,在拍片時遲到,並努力掙脫“明星”的約束,力圖另立門戶。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1927年,各大報紙的頭條刊登了這樣一則新聞:一個叫於美豔的女子。這個女人,為了抗拒包辦婚姻,逃往上海。有一天,於美豔站在陽臺上,看著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突然熱血湧上心頭,開始將大把大把的鈔票向窗外拋灑,引得路人哄搶,而她一邊俯首下望,一邊縱聲大笑。看到這則新聞,楊耐梅瞬間就被這個故事打動了,她決定將於美豔的故事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但當她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明星公司的老闆張石川后,得到的卻是毫不留情的拒絕,張石川表示,明星公司絕對不會投拍這樣一部毫無意義的電影。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她當即決定,要自立門戶,首作就是於美豔的故事,而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奇女子》。但她當時並無積蓄,也不可能得到父親的幫助,就在此時,山東軍閥張宗昌派人來上海,轉告楊耐梅,他仰慕楊耐梅芳名已久,邀請楊耐梅去山東小聚,回報是資助她拍電影。他邀請楊耐梅去山東的目的,簡直再明白不過,所有人都反對她赴這個約會,但楊耐梅仍決意前往,並在半個月之後帶著鉅款回到上海。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張宗昌

那半個月的生活成了一個永遠的謎,但我們卻知道它的結果,回到上海的楊耐梅,租別墅,購器材,成立“耐梅影片公司”,並請出包天笑任編劇,史東山、蔡楚生聯合執導,拍成了《奇女子》,攝影棚中不但有當時最先進的設備,還設有賭局和鴉片。《奇女子》上映,票房大賣,更給了她揮霍的理由,她甚至曾在一夜間輸掉八萬銀元。“耐梅影片公司”隨之關門,她不得不復出,先是演話劇,因為薪水只有每月300元,她又加入“天一影業公司”拍片,但不巧的是,無聲片時期已經開始,身為廣東人,她國語不過關,慢慢從銀幕上消失。1933年,在出演了“大東公司”的《春風楊柳》之後,她宣告息影。胡蝶、阮玲玉和夏佩珍,接過了她手中的接力棒。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經歷動盪,復出失敗,淪為乞丐

經過一番跌宕,楊耐梅已經懂得惜福,她洗盡鉛華,戒賭戒毒,安心操持家務,嫁給了名門之後陳君景,還生了一個女兒。她的父母看到此情此景,感到非常欣慰。只是,幸福生活沒持續多久,抗戰爆發,她先後經歷了丈夫公司的倒閉、父母去世、家產被別人侵吞、移居香港,以及丈夫的失業。在香港,他們全靠變賣細軟度日,在她以為已經沉到底的艱難生活裡,女兒長大,並嫁給了一個小商人,隨他去了臺灣。

這期間,為了生計,她也曾思謀復出,香港沒有合適的機會,她便跑回上海,和電影界人士見面。1942年6月27日《大眾影訊》這樣調侃她的迴歸:“耐梅的年華雖已老去了,但徐娘的風韻,依舊是萬分的動人,也許滬上人士會得再度崇拜在她皮鞋腳下”。

她再次回到香港,繼續她日漸潰敗的生活。1956年,她和丈夫離婚,沒多久,淪為乞丐。1957年,她的女兒女婿聞訊從臺灣趕來,找到了她,接她去了臺灣,她最後於1960年2月27日在臺灣去世。逝世前,她留了這樣一段話:

“餘衷想前世,如春夢一場,甚思同業後輩,以餘為借鑑,得意時切要留做後步,為老年時作計算。”

中國電影之“四大名旦”——楊耐梅

不論如何,楊耐梅,她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登上銀幕,扮演風流浪蕩的女子。為了演藝事業,不惜和家庭決裂,她的大膽敢為,為舊中國電影添了一筆亮麗的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