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同樣是國際巨頭,為什麼華為和阿里的人才觀截然相反?

優秀的人才在國內,不是考進國內公務員的體制內去了,就是選擇出國深造了,剩下的的優秀人才,絕大多數都會到國內的知名頂尖的大公司裡就職,如阿里巴巴公司以及華為公司等等。那麼,阿里巴巴和華為這些頂尖公司,對選用人才上都“好”哪一口呢?

同樣是國際巨頭,為什麼華為和阿里的人才觀截然相反?

先說一下阿里巴巴,馬雲是個極其注重胸懷的人,在招聘人才上,如果你的價值觀和阿里巴巴的相差十萬八千里,你的錄取機會也就都別想了,簡直是太渺茫了。強調注重胸懷的阿里採取的綜合考量型招聘的戰略是;“能力+使命感+價值觀”,阿里的CEO張勇就曾經說過,阿里的員工編號已經排到20多萬人。

但是,在職人員只有11萬人,但是,阿里不怕被挖走人才。作為他們的一名員工,應該做到的是,每天帶回家的是工作後的笑臉,再把生活的快樂和智慧帶回到工作中,這樣才符合阿里巴巴的價值觀!首先,阿里更多地是在於培養人才觀,靠著挖牆腳或者從天而降的人才,是難以維繫忠誠度。為了確保人才的可靠性,阿里有專門的招聘渠道:1.招聘2.培養3.激勵4.考核5.留才。

阿里最注重的是團隊精神,而不是單純地體現個人英雄主義。阿里巴巴有句話是,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我們不追求精英文化。阿里巴巴對待人才流失總是一笑置之,他們最看重的是團隊和管理,最在意是:忠誠度以及團隊精神。

再看看華為:華為的老總任正非是軍人出身,他比較實在,不講什麼虛的,最看重是吃苦耐勞,華為人才觀所注重的是:要像軍人一樣的必須有服從性!華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只是一家經營通信業務以及手機硬件的公司,然而不知道的是:華為又是一家經營人才的公司。華為有兩個維度來評判人才的標準。1.是不是對公司的核心價值觀表示認同。2.是不是具備崗位的能力素質。如果這兩個維度都特別強,就叫人才。

華為做為一個科技型公司,重中之重的當然是人才。忠誠度以及管理度也很重要,但是,保留人才是維持一個公司能夠發展的基礎。因此,華為在選擇人才上,花費重金也在所不惜,根據瞭解,在今年,2019屆頂尖學生的人才招聘中,有來自清華等優等學校8名同學入選。並且年薪最低是89.6萬,最高為201萬元,設計人工智能以及操作系統等領域。任正非反思在華為工作的博士類員工的流失,並在去年2月簽發了華為內部郵件。他十分痛惜人才的流失。重要的人才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成立之初的華為,把人才問題寫進了華為基本法中,眾所周知,中國的兩大巨頭公司阿里巴巴和華為,甚至在全世界,他們都位於前列。可是在對待人才流失的問題上,他們卻持有截然相反的方向,其實就個人的看法,這個世界上天才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只是比別人更努力,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幸福最終是要靠自己努力奮鬥得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