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乾隆為筆筒題御詩,直接成就了一件傳世珍品,這造富能力也沒誰了

在故宮博物院眾多的奇珍異寶裡,有一件黃楊木雕對弈圖筆筒,當年就因為乾隆皇帝非常喜歡,一時興起御題七言律詩一首,並讓養心殿造辦處的工匠刻在筆筒上,讓這個筆筒成為了傳世珍品,價值連城。要說乾隆這造富的能力,還真是沒誰了。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乾隆為筆筒題御詩,直接成就了一件傳世珍品,這造富能力也沒誰了

說起這件筆筒的作者,名頭其實也不小,他是清代刻竹名家吳之璠。吳之璠在康熙年間就做好了這個筆筒,但直到乾隆四十一年,才輾轉到了乾隆的手中,當時就是引起了乾隆的興趣。

仔細把玩,乾隆發現這件筆筒採用的是高浮雕的技法,雕刻了晉朝的太傅謝安與客人下棋的場景。除了對弈的兩人,還有一個觀棋者站在謝安的旁邊,三名侍女站在後面,手持蓮花,竊竊私語。在筆筒的另一面,雕刻的是飛騎報捷的人員,手持紅旗,策馬奔馳。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乾隆為筆筒題御詩,直接成就了一件傳世珍品,這造富能力也沒誰了

熟讀史書的乾隆自然知道,這個筆筒上雕刻的是雖然是謝安與客對弈的內容,實際上蘊含的是東晉淝水之戰中一個以少勝多的戰略軍事故事。在公園383年,前秦百萬大軍浩浩蕩蕩向東晉進軍。東晉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在謝安的領導下,堅持抗戰,與先秦大軍在淝水之岸進行決戰。雖然兵力懸殊,但東晉戰將官兵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和膽魄,終於擊潰了百萬的先秦大軍,取得了勝利。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乾隆為筆筒題御詩,直接成就了一件傳世珍品,這造富能力也沒誰了

看著這個筆筒,乾隆似乎看到了那場著名戰役的情景,於是乾隆皇帝對筆筒的作者巧妙的構思和精彩絕倫的雕刻技術非常佩服。他不但一時興起寫了一首七言律詩,還讓造辦處工匠把作者吳之璠刻款印的地方刮平了,刻上自己的御題詩:

賭墅已因勝謝元,即臨大事祗夷然。淮淝捷報傳飛騎,屐齒何妨折不全。

魯珍絕技繼朱枀,逸品流傳頗寡逢。對奕人間若無事,傳神是謂善形容。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乾隆為筆筒題御詩,直接成就了一件傳世珍品,這造富能力也沒誰了

魯珍是吳之璠的字,“魯珍絕技繼朱枀,逸品流傳頗寡逢”正是乾隆高度讚揚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藝,也讓這一件黃楊木雕對弈圖筆筒成了傳世珍品,價值連城。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