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唐僧取經的事蹟,是有歷史依據的。

即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玄奘法師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奮然西行,長途跋涉五萬餘里,歷經艱辛,到達了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歷時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求取得佛學原典歸還,重新翻譯,統一了中國佛學思想。

《西遊記》根據這一事蹟,敷陳出洋洋灑灑長篇神魔畫卷,讓人色動神搖,咋舌稱奇。

不用說,神話與現實肯定存在著天高地迥的差距。

甚至,就連“取經”的動機,也被小說作者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乾坤大挪移。

現實中的取經,是唐僧根據自己的迫切需要,產生了“我要取經”的念頭,奮然西行。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神話小說中的取經,是如來佛祖根據自己的迫切需要,產生了“要讓人來取經”的念頭,讓觀音菩薩去找人來取經。

也就是說,對唐僧而言,在現實中是主動行為;在《西遊記》中,則是被動行為。

換句話說,《西遊記》已經把現實中唐僧的取經行為改寫成了如來佛祖的傳經行為。

如來佛祖為什麼要傳經呢?

《西遊記》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這樣寫:某日,如來佛祖在靈山大雷音寶剎內召開盂蘭盆會,認為自己居住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但南贍部洲者“貪淫樂禍,多殺多”。因此,他大發感慨,說:“我今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為善。”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感慨完畢,看著在座的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意味深長地說:“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誰肯去走一遭來?”

這個任務最終交給了觀音菩薩。

如來佛祖所說的南贍部洲就是東土大唐所在。

觀音菩薩到了東土大唐,她驚奇地發現,這兒根本就不是如來佛祖所說的“貪淫樂禍,多殺多”之所,尤其在太唐帝都長安,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寫“陝西大國長安城,乃歷代帝王建都之地。自周、秦、漢以來,三州花似錦,八水繞城流。三十六條花柳巷,七十二座管絃樓。華夷圖上看,天下最為頭,真是奇勝之方。”又寫:“今卻是大唐太宗文皇帝登基,改元龍集貞觀。此時已登極十三年,歲在己巳。且不說他駕前有安邦定國的英豪,與那創業爭疆的傑士……”

實際上,從後面唐僧取經的沿途遭遇來看,大唐境內,都沒遇上過一個妖精,而是越往西,越接近如來佛祖的靈山,妖精不但越多,而且還越來越猖狂。

如來佛祖能掐會算,洞見萬里,肯定不會是訊息有誤,而是在故意撒謊。

原著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蕭瑀正空門》還寫,唐太宗因沒能救下涇河龍王,被拘到地府作一日遊。遊覽歸來,有感於過枉死城中看到的無數的冤魂,“盡都是六十四處煙塵的叛賊,七十二處草寇的魂靈”,傳旨赦天下罪人,又出恤孤榜文。於是出現了“天下多官稱上壽,朝中眾宰賀元龍”的大好場面。

作者在這兒,用了力透紙背的筆墨寫:“自此時,蓋天下無一人不行善者。”

也就是說,如來佛祖那一套“可以勸人為善”的三藏真經,在東土大唐根本沒市場!

已經是“天下無一人不行善者”的大唐人民不需要什麼“可以勸人為善”的三藏真經!

觀音菩薩這個任務難度相當大。

為了完成如來佛祖交待的任務,觀音菩薩只好權宜變通。

她抓住了唐太宗的軟肋,對唐太宗進行恐嚇。

唐太宗的軟肋是什麼呢?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唐太宗遊地府時,剛剛過了“幽冥地府鬼門關”,順街而走,就見到了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三人一齊大叫:“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甚至要來揪打索命。

對於這三個人,唐太宗是內心有愧的,只有躲閃。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過了奈河惡水,血盆苦界,來到枉死城,又遇上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一個勁地嚷叫道:“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

……

唐太宗回到陽世後,就有了一個心病,急需請高人登壇超度亡靈。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眾朝臣雲聚高僧,在那山川壇裡,挑選出了玄奘法師登壇講法,開啟了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

觀音菩薩抓住了這個機會,上去踢館、砸場子。

她先是指責玄奘法師說:“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然後又威嚇唐太宗說:“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最終,她成功地震懾住了唐太宗,逼迫唐太宗派玄奘法師西行取經。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不難看出,觀音菩薩把人家如來策劃出來“勸人為善”的取經活動整變味了,即取經的目的,不再是“勸人為善”,而是“超度亡魂”。

觀音菩薩這麼整,怕不怕如來佛祖怪罪呢?

不怕。

因為,她知道,如來說的“勸人為善”之類的鬼話,完全是騙人的,表面上冠冕堂皇,骨子裡還是想通過這場取經活動,發展佛教事業,大發香火財。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即不管使用的營銷口號是“勸人為善”,還是“超度亡魂”,只要銷路打開,一切OK。

所以說,觀音菩薩並未把取經活動的性質整變味,皮變肉不變,味兒都一樣。

也不得不說,觀音菩薩是一個很出色的營銷員。

但是,她在搞營銷活動中,使用了一個非常無恥的手段:打擊同類競爭產品,踩別人,抬自己。

這在營銷界,是要遭受到鄙視和唾罵的。

她說人家玄奘法師的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只有自己的大乘佛法才“能超亡者昇天”。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事實上是否如此呢?

大乘佛法能不能“超亡者昇天”不得而知,但人家玄奘法師的小乘教法是的的確確可以“度亡者超升”的!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雙叉嶺伯欽留僧》裡面,玄奘法師就用自己的小乘教法成功地超度了劉伯欽父親的亡靈。

書中寫:“那伯欽的父親之靈,超薦得脫沉淪。”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甚至,劉伯欽父親的亡靈因為心存感激,還託夢與合宅長幼,認認真真地說道:“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唸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託生去了。你們可好生謝送長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佛教中有一句口頭禪,說:“出家人不打誆語”。

如來策劃取經活動,說是“勸人為善”,觀音把活動性質整變味了?

但是,我們看,在《西遊記》裡面,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這兩位大佬,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都打了誆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