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思考

有一次,馬雲演講說:“我們家的保姆,我給她的月薪是1200元,杭州的市場價只有800元。因此,她覺得被尊重,做得很開心。而對於公司的高層,他們月薪都是四五萬元,你給他加1到2萬元,他們並不會感到什麼差別!可是,如果你給普通員工增加一些,士氣就會大增。”

當時說完,很多人對比都感到有疑慮,畢竟高層的價值不是更大嗎?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下,馬雲的話,看似閒聊天,實際很深刻,不知道能悟透的老闆又有幾個呢?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正常來說,許多公司加薪都會從中高層開始,而且中高層領導都是普通員工的好幾倍。如果普通員工知道,心中就有怨氣,間接就是發洩到工作上、產品上、客戶上,帶來的後果可能就是效率不高,質量不穩,執行不好,客戶不滿!

我們要知道,馬雲絕對是個善於捕捉人性的高手,他是個啥技術都不懂的人,但情商高,懂用人,加薪獎勵等能做到平衡,拿捏適當,讓高層與普通員工都滿意,這就是他超越別人的管理藝術吧!

年底到了,又是一年加薪季,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是怎麼去加薪的呢?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舉例:

如果你的一名主管月工資是5000元,現在找到你主動要求加薪。那你為他調薪500元,會產生什麼效果?主管會滿意嗎?

(1)加薪500元對企業多了一份歸屬感,有效期3個月。

(2)加薪500元對工資多了一份滿意,有效期不到6個月。

(3)加薪500元工作多了一份熱情、主動,有效期3~6個月。

點評:通常6個月後,員工開始對工資增長滋生新的需求,並且隨著時間延長,需求日趨強烈,如不能滿足,將逐步影響到其工作熱情與歸屬感!


案例

有一家工貿型企業,前幾年就開始推行績效考核工資制,即將員工的薪酬主要分拆為兩個部分組成(除全勤獎、交通補助等以外):基本工資+績效工資。

最初的時候,績效工資也是從原來的固定工資中挖出來的,然後公司又往績效工資中填入一部分(即每年額外加的工資),績效工資與部門或崗位的KPI考核結果掛鉤。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01

舉例說明:

比如人力資源部經理,原來固定工資是每月10000元,現在改為9000元(基本工資)+1000元(績效工資),為了推行KPI,老闆以加工資的方式往其績效工資中填入了1000元,當年其薪酬結構就變成了9000元(基本工資)+2000元(績效工資)。以後每年加的工資都往績效工資項目裡面裝。

在加了績效工資後,公司每月都要推行KPI考核,並將KPI考核結果與績效工資部分掛鉤。不過,訂立 KPI考核指標的目標,一般都比過去的結果高不少,比如,去年某月員工流失率為4.5%,公司要求下降10%;去年員工工資費用率為22.6%,公司也硬性要求下調至22.1%。

在這種考核之下,該名HR經理每月只能拿到80分上下,100分是滿分。這就意味著他的績效工資基本上都要打上8折左右,平均每個月要比原來的基礎工資少拿400元。

當時老闆自己認為這沒什麼問題,因為公司給他的績效工資項目中預先裝入了1000元的,現在每月扣點沒關係,因為HR經理每月還是多拿了600多元的。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02

可是,人家HR經理不這麼認為。頭兩個月他還能接受,因為畢竟老闆給他加了工資的,而且確有不少剩的。慢慢的他變成了忍受,後面他實在受不了,找老闆溝通,否定了KPI的存在價值。

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兩三個月以後,開始認為11000元/月是他應得的工資,現在老闆訂出這麼高且極不合理的目標,分明就是在扣自己應得的勞動收入。

這種情況,不僅是HR經理不滿意,其他的部門經理也在不斷抱怨和反饋類似的問題,而且有不少管理者消極怠工,認為受到了老闆的刁難或不公正待遇。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03

反思:KPI到底錯在哪裡?

上述的案例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很多老闆覺得不做考核不行,所以自己折騰著做起來了。員工錯了嗎?還是老闆錯了?

其實,員工加工資當然沒有錯,對各種扣薪提出異議也不會錯?老闆給員工加了工資提出要求提高一些標準,對工作進行分工和設定考核,看起來也是管理需要的!

04

那麼錯在哪裡?我認為問題的根源還是KPI這個傳統模式!

因為KPI本身存在以下五個重要問題:

1、KPI並不適合”利益驅動“。它更多的適合於績效評價和綜合評估,而績效考核的目的是為了更快地優化績效,但若少了利益驅動,績效考核就象汽車沒有配置發動機。

2、KPI是以目標為導向,企業常常喜歡訂立較高的目標或標準,所以它強調“壓力”,在利益驅動中偏向於”減法“。我們想想看,在今天這樣的人力資源狀態下,只給員工壓力和扣薪,能否被員工認可?

3、KPI在某種程度上違背了“人性”的價值,KPI是老闆要的,加薪是員工要的,為了滿足老闆要的KPI而否定或扣減員工要的薪酬,這種不符合人性的模式很難在企業持續運行。

4、KPI還背離了經濟規律和人性定律,因為KPI是目標達成法,當旺季目標訂立很高時,即使員工非常努力如果達不到目標,也拿不到原來的水平即被扣減了薪酬,而旺季之下企業可是多賺錢的季節。

5、KPI給出的激勵力度太小,根本無法發揮真正的驅動價值。比如某員工全月工資10000元,每月獎扣在100-300元左右的幅度,力度顯然小的可憐,無法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05

出路:KSF為何可以完美取代KPI?

1、從思維的層面來看,KSF強調的是利益平衡、打造利益共同體,將老闆要的績效與員工要的薪酬進行融合和平衡。沒有利益趨同,就不可能達成思維的統一。

2、從理念的層面來看,KSF強調激勵重於考核,考核是為激勵服務的,因為員工更需要激勵、不喜歡考核,這是人性所在。當然,如果光有激勵沒有考核,激勵也行不通。因此,必須將激勵與考核進行全面的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3、從設計的層面來看,KSF做的是加法模式、動力系統,當前在員工與老闆的市場地位愈加均衡的大環境下,只給壓力、做減法的模式是得不到員工認可的。

4、KSF將員工的人性與老闆的需求進行了高度的整合,將薪酬與績效融合成為一個系統,引導員工一邊努力給自己加工資,一邊為企業創造價值與增值。老闆要先懂得利他,員工要學會共贏。讓員工賺到錢了,企業才能賺到更高的利潤!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06

建議正在做"KPI考核"的企業都調整"KSF薪酬全績效模式",在每一個考核指標上找到平衡點,在這個平衡點上讓員工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和才華,真正多勞多得,員工收入越高老闆越開心,因為企業的利潤也越高!

當員工和企業的利益趨同時,思維和行動也就自動實現統一。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那麼設計KSF,到底要從何下手?以下六個步驟:

1. 崗位價值分析

這個崗位有核心工作,直接為企業帶來效益的?

2. 提取指標(中層管理人員6-8)

有哪些可量化的指標是企業所需要的,急需改善的?比如營業額、毛利率、員工流失率、主推產品銷量、員工培訓時間等。

3. 指標與薪酬融合(設置好權重與激勵方式)

4. 分析歷史數據

過去一年裡,營業額是多少?每月營業額?平均營業額,利潤額?毛利率多少?成本費用率?轉化率?培訓時長。

5. 選定平衡點

企業和員工最能接受的平衡點,要以歷史數據作為參考。

6. 測算、套算

依據歷史數據,選取好平衡點,講選取好的指標,各分配不同比例的工資額。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本文所講的管理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全優績效》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瞭解更多》鏈接購買!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KSF和合夥人積分學習視頻;(李老師集團專業顧問老師對接)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KSF實操案例:

有一養生店店長的工資是5000元,但經常卻抱怨收入低,缺乏增長的空間,工作狀態也差,於是我給他的店長做了薪酬的變革:

為什麼加工資,員工依然不滿意不努力?說到老闆心坎兒

首先把他的固定工資部分降低,拿出4000元作為KSF工資,並把他分攤到6-8個指標,注意,這不是KPI,員工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年度平均數據),就可以全部拿到這部分K工資,如果超過了平衡點,就有獎勵,上不封頂,沒達到平衡點,就少發一些,但下限是有度的,以保證員工的安全感!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5. ...

經過兩個月的運行,門店各項指標都改善了,店長工資也增長到了7500+...,員工創造了更高價值,拿到了更高收入,而企業從因此獲得更高利潤,從而實現員工和企業利益的共贏!

KSF設計的五大核心理念:

1)大彈性、寬幅:

定量薪酬講求的是穩定,變量薪酬追求的是激勵。變量越大,彈性就越大,激勵性就越強。因此,KSF要求從原來的固定薪酬(或底薪)中拿取不低於50%的部分用於寬帶激勵設計,通常比例鎖定在60-80%。

2)高績效高薪酬:

員工創造的越多,獲得的回報就應該越高。多勞多得,才符合人性需求及市場規則。企業不要擔心員工的收入高了,而是要致力於一手提高員工的收入,另一手促進員工創造高價值、高績效。


相比而言,員工收入高穩定性就強、對公司的認同度與歸屬感也會得到改善。

3)利益趨同:

在傳統模式之下,員工與老闆的利益通常是矛盾的。員工工資屬於管理成本,工資水平走高人力成本就會上升,而企業利潤就會下降,因此,老闆內心不太願意增加員工工資。而KSF認為員工工資應該屬於資本,員工是來創造價值的,根據自己的貢獻獲得相應的收益。


所以,KSF模式的追求結果是: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賺的就應該越多。只有員工與企業的利益實現趨同,思維才能統一,目標才能真正一致。

4)激勵短期化:

激勵設計有兩種傾向,

一是短期化,即月度;

二是長期化,即三年以上。


不過,任何激勵設計都不能忽視短期化的趨勢。沒有努力的現在,何談美好的未來。所以,KSF倡導的就是先做好月度激勵,再擴展到年度及長期。

5)管理者轉向為經營者:

管理者做事,經營者做價值和結果。管理者管人,經營者要經營人。管理者為老闆打工,經營者必須為自己幹、團隊一起幹。管理者只關注自己的收入,經營者必須創造價值和增值。


管理者的起點是先得到,經營者的起點是先付出。KSF認為,管理者關心自己的收入卻在為別人幹,經營者關心績效和結果但為自己幹,企業應該讓更多的管理者轉變成為經營者,貢獻更高的價值就能獲得更多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