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學者陳丹青大家都喜歡他,一方面就是他的為人有一些舊文化人的風骨,另一方面就是他可以站在高處,給繪畫界注入一些關於自己理解的新力量。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陳丹青對於繪畫的貢獻也是從《西藏組圖》開始,他的油畫作品並沒有走傳統的路線,面是引導著太多喜歡油畫的學生們開始走向了獨創的個性繪畫路線。

毫無疑問,陳丹青站在繪畫界所說的一些話,都可以看成是一種具有哲學思想的理念觀。當然這種理念觀是自由的,也是率性的,這也是大家為什麼喜歡他的另一個原因。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講到繪畫,陳丹青曾公開的說過“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但作品沒有語言的力量!”可能大家不信,但陳丹青就是一個敢於批評的牛人,他可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敢說畢加索的繪畫風格有問題,敢說他不行的中國文化人,陳丹青的依據是什麼,憑什麼這麼說呢?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他解釋著中國人的繪畫其實並不隨性,也不符合現代文化的發展,它們是建立在傳統的上面。但這種傳統的觀念,卻是有著極強的敘述性。

什麼意思呢?陳丹青解釋著聲稱我們可以受到到中國繪畫的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可以解讀到繪畫之中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國畫不是畫出來的,而是“寫意”寫出來的一個原因。有故事在裡面。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尤其是國畫水墨系列,陳丹青表示這絕不是一種老舊的規矩體現,而是一種內容性的語言力量。

而畢加索的話,放在當下已經過時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少內容性。陳丹表示解釋:他的畫過時了,市場不能代表作品,但齊白石,蔣兆和這些都不過時。同樣,林風眠,李可染也有一些過時的作品。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畢加索的畫,有極強的現代思維在裡面,但這種極強的現代思維表達,是很容易被當下的社會文化所覆蓋,為什麼過時,這就好比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一個觀點。

但這裡所說的過時,並不是說他們的畫就不好了,他們的畫仍舊還是畫得很好,但他們歷為了歷史。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畢竟畫裡沒有內容,這也可以說成是一種藝術的境界。

陳丹青解釋自己並沒有壓低藝術作品的用意在裡面,只是畢加索的作品,不能夠回答今天的實踐,就像是我們看破了清明時候的那些社會問題一樣,討論是存在的,但誰也不會想著要回到過去。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一件偉大的作品,那必定是需要作品的內容和強大的語言力量來支撐,所以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但作品沒有語言的力量!

陳丹青解釋越往後看,後現代的藝術越是藝術,而它們所要表達的語言力度也越強。

陳丹青:畢加索的畫過時了,雖然價值很高,可作品沒有語言力量

​如果一個作品,藝術性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散去,這一點其實與作品的價值性往往成反比。一個往低散去,一個往高處走,這也是繪畫界,是藝術品本身一個具有矛盾點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