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我所認識的楊國屏與徐永清

我所認識的楊國屏與徐永清

作者夫婦與楊國屏上將(中)合影

兆豐

寫我認識的人物系列,一次都是寫一個人物,這次一下子寫倆,是有原因的。因為兩人是一個班子搭檔,同為上將警銜。一個是當時的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司令員、黨委副書記;一個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原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認識楊國屏司令員,是在2016年8月20日。當時,我和太太一起應邀去參加一位領導,也是大哥女兒的婚禮。因為受桌數限制,總共就擺了7桌。我們夫婦還特別被安排在了主桌,作為女方重要嘉賓。我們上桌時,男方已有幾位嘉賓已經入座了,為首上座的是一位鶴髮童顏的慈祥老人,經介紹才知是新郎的爺爺,赫赫有名的原武警部隊司令員楊國屏上將。論起來,我倆一個湖南人,一個湖北人,都算“楚國人”,頗有幾分親切。他和藹可親,不時與我們交談,沒有一點架子。

簡樸而熱烈的婚禮結束,我回家趕緊從網上查了一下:楊國屏,1934年10月生,湖北鍾祥人。1951年10月,東北軍區測繪隊學員;1952年8月,東北軍區司令部測繪隊測繪員;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3月任瀋陽軍區司令部作戰處測繪科參謀;1969年10月任瀋陽軍區司令部作戰部作戰科副科長;1971年4月任瀋陽軍區司令部作戰部作戰科科長;1976年7月任瀋陽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副部長;1980年12月任瀋陽軍區司令部作戰部部長(1982.9——1983.7在軍事學院高級進修系學習);1983年5月任第64軍參謀長;1985年8月任瀋陽軍區副參謀長;1990年4月任濟南軍區參謀長、軍區黨委常委;1993年12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1994年12月任國防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1996年2月至1999年12月任武警部隊司令員、黨委副書記。

1986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3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1996年12月,改為武警中將警銜;

1998年3月晉升為武警上將警銜,而且是中國第一個武警上將。中共十五屆中央委員。

認識徐永清政委,是在2019年1月15日。當時,我在杭州掛職,有朋友召集聚會,說有重量級老領導參加,邀我同往。我欣然前往,果然有幾位省級老領導,為首的正是擔任過浙江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的徐永清,而他更顯赫的職位為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政治委員、黨委書記,武警上將警銜。

召集人安排我坐在他旁邊,我們攀談起來,我特地提到楊國屏司令員,他馬上告訴我,他們原在一個班子共事,真是太巧了。我一看他的簡歷,兩個人還真有不少共同之處。

我所认识的杨国屏与徐永清

作者與徐永清上將(右)合影

徐永清,1938年8月生,浙江建德人,1954年11月——1956年12月,建德市麻車鄉文書、縣政府辦公室檔案員;1956年2月——1960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陸軍通信營架設連戰士、文書。1960年12月——1961年3月陸軍通信營營部書記;1961年3月——1964年4月陸軍師司令部保密員;1964年4月——1971年3月陸軍通信連副指導員、指導員;1971年3月——1974年1月陸軍營副教導員、團政治處宣傳股股長;1974年1月——1980年9月陸軍師政治部宣傳科副科長、秘書科科長;1980年9月——1982年7月陸軍團政委;1982年7月——1983年4月陸軍師政治部主任;1983年4月——1984年8月,陸軍軍紀委正師職專職委員;1984年8月——1985年7月陸軍軍副政委;1985年7月——1988年8月陸軍集團軍政委;1988年8月——1988年12月浙江省軍區政委;1988年12月——1994年12月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軍區政委(1993.4-1993.6國防大學進修系學習);1994年12月——1996年2月蘭州軍區副政委、軍區黨委常委(1994.3-1995.1在國防大學基本系學習);1996年2月——2003年12月任武警部隊政委、黨委書記。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5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

1996年2月,改為武警中將警銜;

2000年6月,晉升武警上將警銜。

中共十四大代表,十五屆中央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看完兩人履歷,可以發現很多共同之處,比如,同為草根平民出生,同為從陸軍戰士一步步經歷基層各個崗位磨練走上來。古人云: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同批被授予少將軍銜;同時改為武警中將警銜,同為中共十五屆中央委員等等。

兩人同時在1996年2月從陸軍轉調武警總部工作,並改任武警中將警銜是有一個特殊的背景:1996年2月發生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沛瑤被害案。徐永清上將在《深切緬懷張震副主席》一文中,有過詳細的記述。1996年2月2日,武警部隊北京第一總隊戰士張金龍深夜潛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沛瑤居室偷盜,並將其殘忍殺害。這起案件的發生,給武警部隊的聲譽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也暴露出了武警部隊長期以來積累的問題。黨中央決定對武警部隊領導班子作全面調整。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國防大學副校長楊國屏和蘭州軍區副政委徐永清開始搭檔執掌武警部隊。

針對武警部隊當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如領導班子年齡老化,工作標準不高,長期在一地任職,坐井觀天,關係複雜,沒有活力,形成了“調不出、派不進、流不動”的局面。在軍委副主席張震上將的全力支持下,楊國屏司令員和徐永清政委聯手,從幹部交流入手,對部隊進行整頓。經過1996——1997兩年調整,武警部隊交流了師以上幹部200多名,有效地優化了黨委班子結構,並由此完善、形成了高中級幹部特別是主官的交流制度。人事調整,是一種組織形式,是一種工作方法,其目的是打造一支忠誠、乾淨、有擔當的幹部隊伍。楊國屏在紀念文章中也提到,“忠誠”二字是張震指導武警工作時談得最多的。

楊國屏、徐永清反覆強調,建設一支“過得硬、拉得出、打得贏的部隊”,要牢牢把握部隊建設的正確方向,始終把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作為根本要求,忠實履行維護國家安全和駐地社會穩定的神聖使命。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切實加強和改進領導作風,搞好調查研究,著力解決基層建設存在的問題,求真務實,強化“以兵為本”意識,以好的作風和形象狠抓基層,把部隊建設成一支鋼鐵文明之師。

回想起楊司令和徐政委臨危受命,不負重託,圓滿完成黨中央、中央軍委交辦的任務,十分敬佩,十分感懷。黨的十九大把“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方略。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確保人民軍隊忠實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這確實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保證人民當家做主,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已成為武警部隊的強軍方針,歷史也將銘記兩位老將軍對武警部隊建設的功績!

2019年11月2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