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契可尼效應",試試這3個方法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契可尼效應",試試這3個方法

你是否發現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當我們還是學生的時候,總想著快點長大,快點畢業成為上班族;但是當我們進入職場之後,我們有羨慕學生是無憂無慮。如果給你一次一重新選擇的機會,你會選擇繼續讀書,還是繼續工作呢?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工作,為什麼呢?因為工作是單一領域的進步,但是學校的學習是各種科目同時"打擊",還要面對各種試卷、考試,這足以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每次同學聚會,都會聽到幾位當老師的同學抱怨現在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太差,都需要老師的監督才能夠進行"表面學習"。每到這個時候,幾位已經升級成為寶媽的同學,也唉聲嘆氣,說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在家喜歡看電視,玩手機,不願意做作業。

每次催促孩子學習做作業,孩子都感覺像是山戰場,滿臉的不情願,看書做作業也是心不在焉。學習的學生的"天職",為什麼孩子就是喜歡學習呢?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以前的班長琪琪,經常在同學群裡訴苦,說自己的孩子完全就是"朽木不可雕也"。老師反映女兒在課堂上經常開小差,在樹上胡亂塗畫,有時甚至在老師講課的時候睡覺。回到家中,孩子就像離開金絲籠的鳥兒那般,徹底放飛自我。趁著父母忙於家務時,一個人躲在房間打遊戲,看電視。

讓女兒認真學習之後,女兒卻煩躁地表示"讓我學習,還不如殺了我算了"。這樣的偏激的話,讓琪琪有些擔憂,生怕孩子成績一落千丈,然後輟學墮落。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為什麼家長越是催促孩子學習,孩子越是表現出厭煩的情緒,甚至和父母頂嘴,對學習產生排斥。這個時候家長要注意了,你的孩子可能陷入了"契可尼效應"。什麼是"契可尼效應"呢?

是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簡而言之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完不成,人們會有兩個極端。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契可尼效應"會讓孩子產生哪兩個極端呢?

一個是過分強迫自己,面對學習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快速完成,有時候會達到忘我的狀態;

另一種狀態是做拖延懶散,總是找各種理由逃避任務,或是用新的任務轉移的注意力,但是幾個任務都無法及時完成,就變成了惡性循環。而孩子面對父母的催促和自己的學業,往往會出現第二種極端反應。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家長總是強迫孩子學習,會讓孩子產生哪些負面情緒呢?

一:學習態度消極,失去興趣

經常需要父母催促才能學習的孩子,會將學習當成自己的敷衍父母,讓父母閉嘴的任務。雖然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但還是會為了父母不再囉嗦而做出喜歡學習的假象。喜歡學習的孩子是因為完成學習目標之後的滿足感;而應付學習的孩子,只是為了能夠讓父母不再嘮叨,自己不再焦慮不安。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二:神經衰弱

孩子長時間面對學習考試的壓力和父母的催促,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整天忙於學習的他們,會變得神經衰弱,而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神經衰弱會引起身體的各種不反應、像是食慾下降、免疫力下降、頭痛、內分泌紊亂。而且神經衰弱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以恢復。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三:孩子脾氣暴躁,產生叛逆

媛媛已經在寫作業,家長不放心,還是會告訴媛媛要認真學習。媛媛將作業摔在地上,大聲對父母吼道:"我都已經在寫作業了,你就不能閉嘴嗎?不寫了,寫個屁的作業!"。經常催促孩子學習,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和叛逆心理,很有可能因為父母的一句話或是一個動作,孩子和父母大聲爭吵。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讓孩子走出"契可尼效應",家長可以用這3個方法。

一:讓孩子放鬆

任何事情都需要張弛有度,孩子在刻苦學習的時候,也需要勞逸結合,然後身心放鬆。孩子學會了玩的時候放縱玩,學習的時候用功學習。這樣的學習狀態,讓孩子的大腦學會放鬆,再學習知識的時候,效率會更高。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二: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孩子對自己的學習沒有方向和目標,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也就越差。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比如今天要在完成那些作業,下次考上要考多少分以上,如果孩子達到了目標,家長可以適當獎勵;如果沒有達到,家長也要學會鼓勵孩子。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三:引導孩子情緒

我們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沒有食慾。同樣孩子一直處於負面情緒,也無心學習。當孩子產生厭煩情緒時,家長要耐心細膩地引導孩子轉變情緒,讓孩子以快樂的心情學。學習效率才會更高更快。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傑羅姆曾說"使孩子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孩子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成績才能突飛猛進。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一張白紙,會長成什麼模樣,取決於家長如何教導!在3-6歲其實就是給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最重要的時期,可能有很多家長平時比較忙,忽視了這一點,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這套繪本一共有10冊,分別是《我能承擔責任》《我不隨便發脾氣》《我能表達自己》《我能與人分享》《我相信自己》《好孩子懂禮貌》《我可以獨立》《學會尊重別人》《我能守信用》《我有自制力》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繪本中的圖畫也是非常適合孩子看的,因為孩子對圖畫還是非常敏感的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這套行為習慣培養繪本應該可以幫到忙。

孩子不愛學習,別讓他陷入

3-6歲孩子已經開始進入幼兒園,很多父母還是重視孩子知識的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養。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孩子“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並且要能夠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健全的性格。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有了力量他們會飛的更高更遠。不要錯過了給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最佳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