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龍泉窯青瓷於故宮博物院等國內大型博物館中珍藏,世界各大博物館亦極為珍視。日本認定的國寶中有八件中國瓷器,其中四件是建盞,另外四件,有三件為龍泉窯瓷器,分別是青釉直頸瓶、玉壺春瓶和鳳耳瓶。在公開拍賣會中,龍泉窯青瓷瓶亦拍出四千萬港幣的高價。

與建窯以盞(碗)取勝一樣,龍泉窯的核心競爭力就是瓶。

龍泉窯這些經典瓶型,有多少分類?除了花器之外,還有何用處?本篇以30圖揭曉。


1、玉壺春瓶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造型由兩個流暢、對稱的S型構成,線條優美柔和,極具東方藝術之美,所以又被稱作“瓶中第一美人”。

這種器型於宋代定型,流傳至現今,各窯口均有燒製,而龍泉窯有光素無紋和滿器綴點彩兩種裝飾。

在日本,該器型被稱為「飛青瓷(tobiseiji),以褐色鐵斑裝飾最為流行,廣受茶人喜愛。日本各大博物館有多達件藏品,其中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玉壺春瓶更被評為國寶等級。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玉壺春瓶的原始功能為盛酒禮器,到了宋代一度作為斟酒器具,直到清代時期才成為純粹觀賞的陳設瓷。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玉壺春瓶還有一種重要的美學功能,即花器

除此外,造型簡易具有線條美的玉壺春壺更是許多器類的原型。元代,飲酒所用的溫酒器執壺(注子),便是以玉壺春瓶為瓶身,此類酒具清秀雅麗、價格不菲,是頗為講究的器用。

2、梅瓶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一書曾描述梅瓶,

“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


許多人認為梅瓶是用來裝盛梅花枝的,那真是大大的誤解。“梅瓶”之名源於形制與梅樹風韻相襯,是用來儲藏美酒或其它液體的,也作為陳設器具。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從龍泉窯梅瓶裝飾來看,基本以素面弦紋為主,趨於簡潔。其實梅瓶在磁州窯中更為常見,且各系窯口均有燒製,龍泉窯傳世梅瓶較為少見,僅在浙江博物館藏有幾隻,但是在拍賣場上,龍泉窯梅瓶以10,953,360元位居排行榜第三,所以價值仍然不可小覷。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3、琮式瓶


琮,在《說文解字》中記為:

“瑞玉,大八寸,似車釭。”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玉琮是方柱形,內有圓孔的玉器,為新石器時代的禮器,是權利和地位的象徵。該器型內圓而外方,象徵天圓地方,正如《周禮》記載:

“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宋代社會動盪,開採難度與交通問題導致了瓷器燒製的“琮式瓶”代替“玉琮”,功能從祭祀轉向裝飾。

琮式瓶模仿浙江新時期時代良渚文化玉琮的形制,加了圈足和底,進一步演變為瓶,是南宋龍泉窯特有的器物造型。明代石灣窯多產此瓶,清代景德鎮也有燒造,但是宋制的仍然為佳品。

琮式瓶一般作為插花之用,明代時期也用來放置占卜用的蓍草和竹籤,直至傳入日本後,又增加了茶道盛水器具的功用。

4.長頸瓶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龍泉窯長頸瓶又稱膽式瓶、盤口瓶、觶(zhì)式瓶,器型特點為頸長、溜肩、圓腹。如宋人徐兢在《宣和奉使高麗圖經》所描述的那樣,曲線柔和,形若垂膽:

“花壺之制,上銳下圓,略如垂膽”。


該器型可作花器和酒瓶之用。中國的插花藝術源遠流長,普及極廣,最早源於佛教供奉之用。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歐陽修詩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楊萬里也曾吟詩道,“路旁野店兩三家,清曉無湯況有茶。道是渠儂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從詩詞中可見宋代花市的繁榮,插花藝術普及之廣,而插花的瓷瓶之中,長頸瓶(膽瓶)最為普遍,造型優雅,線條俊逸,鼓腹容水,修頸藏枝,侈口捧花而輕攏,多陳設於書齋几案上,或枕屏旁。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除此外,龍泉窯青釉盤口膽瓶或亦有斟酒之用。

如任晞靖之墓中曾出土不少宋瓷,其中龍泉窯青釉盤口膽瓶被放置於一眾餐具(瓷碗、銀碗和漆盤)周圍,而另一側出土的石硯周圍並無青瓷瓶,所以可以得知此墓葬中該長頸瓶並非為花瓶。


5.紙槌瓶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紙槌瓶是宋代流行樣式之一,各窯口均有生產,其特點多以素面為主,以俊朗簡潔造型和釉色見長。其形制如同造紙打漿的槌具,剛直硬朗,具有力量感,長期以來都被運用在陳設上。

學者一般認為,紙槌瓶的原型為伊斯蘭玻璃器,其各種形制大部分都可以在9-12世紀間的玻璃製品中找到原型。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宋史》中曾記載,“三佛齊在開寶七年(974年)及大食在淳化四年(993年)所貢的方物找那個均有琉璃瓶”,又《玉海》說,“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三佛齊‘貢通犀,大食錦、越諾布、琉璃瓶’”。

所以,琉璃瓶應為貢品,在《武林舊事》卷9中其被歸入寶器。紙槌瓶反映了宋人的精神面貌,除了是簡單的擺設器具外,還是宋人燒香點茶,掛畫插花的花器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圖源:葉英挺 《宋代龍泉窯紙槌瓶漫談》


7.鬲爐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要介紹(lì)爐,首先要尋根求源,明白鬲為何物。最初為食器,用於煮水,是(yǎn)的一部分,甗是先秦時期的蒸食用具。

後來鬲慢慢演變成祭祀禮器燻爐,有青銅和陶質兩大類,青瓷香爐以物美價廉和不易生鏽的優勢成為主流,大為流行。

▼圖源:葉英挺《龍泉窯鬲式爐漫談 》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鬲式爐,又名鋼筋爐,是龍泉窯常見的經典仿古器型之一。造型樸素大方,古拙典雅,線條曲直有致,精緻工巧,有白胎、黑胎,薄胎厚釉、薄胎薄釉、厚胎厚釉等各種器型。

南宋龍泉窯燒製的青釉鬲式爐因為造型和釉色極美被後世珍藏,南宋詩人楊萬里曾在《燒香》一詩中作,“琢瓷作鼎碧於水”,形容龍泉窯青瓷釉色青碧如水

龍泉窯燒製的瓷器雖然不是專為官用,但是其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並不在官窯之下,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圖源:葉英挺《龍泉窯鬲式爐漫談 》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7、貫耳壺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陶瓷學家馮先銘在《中國古陶瓷圖典》一書中,對貫耳瓶的定義為瓶式之一。

貫耳瓶流行於宋代,直頸較長,腹部扁圓,頸部兩側有著對稱豎直的管狀貫耳,器型似投壺式樣,也因為“投壺”一般帶雙耳,眾人也稱投壺為“貫耳壺”。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明宣宗行樂圖》

投壺在古裝電視劇裡偶有露面,相信大家應該不陌生。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娛樂競技工具,商周時期便有不少貫耳壺。

宋元時期,貫耳壺大多數為瓷質,但是出土品來看,宋元貫耳壺與其他陶瓷品相比較少,原因歸結於宋代其它雅會興起,比如我們所熟知的鬥茶活動。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後來,貫耳壺漸漸演變成陳設器具,而非遊戲器具。比如上圖這件龍泉窯貫耳壺仿商代青銅壺,刪繁就簡,以橫向的凹線代表青銅器上橫向排布的紋飾帶,用縱向貼塑的泥條模仿青銅器上的扉稜。

在仿古的同時,古今融合,又表達了宋人崇尚素雅的審美情趣。

▼龍泉窯拍賣排行榜第六,552萬人民幣,通體由上至下起弦紋五道,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翠,是插花的極佳器具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8.雙耳瓶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雙耳瓶

,是在紙槌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頸部兩側貼有雙耳得名。

雙耳由模製成,有雙鳳、摩羯(魚龍)耳,是南宋龍泉窯造型藝術的代表作品,南宋時期大量燒製,以宋朝時期產品為佳,其中摩羯耳最為稀有珍貴。

雙耳瓶中的鳳耳瓶在日本備受追捧,該器型於鎌倉和室町時期大量流入日本,一般作為青瓷花瓶,是茶席中不可或缺之物。

日本各重要博物館均藏有龍泉窯鳳耳瓶,最著名的是日本久保惣美術館所藏的,該瓶曾經是日本皇室藏器。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摩羯耳瓶長頸的兩側裝有一對模製成型的摩羯(魚龍)耳,這是一種佛教中的神魚,入中國後成為魚化龍的形象,有龍鳳呈祥、鯉魚躍龍門等含義,象徵吉祥,可以避邪,有花瓶和供器之用。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9、淨瓶(吉瓶)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淨瓶因形似“吉”字又名“吉字瓶””,寓意吉祥。

吉瓶屬於“軍持”的一種,“軍持”是印度語“knudikā”的譯音,也稱“君遲”,意思是“瓶,水瓶”,本為印度民族的日常生活用具,後被佛教賦予佛禪寓意,用來貯水,以備雲遊四方時飲水、淨手或飯後漱口之用。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元代龍泉窯有不少這種淨瓶,一般為小口長頸,頸下部釉輪狀凸稜出沿,上細下粗,圖上龍泉窯連座瓶瓶與託一體式,造型罕見,頗為難得。

10、多管瓶(五管瓶)與堆塑瓶(蟠龍瓶)

五管瓶、五聯罐和多角瓶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多管瓶是一種冥器,為龍泉窯獨有器型,因器體肩部有管而命名,多為五管形制,瓶身有圓筒式和多節葫蘆式,常用於“穀倉”用器,即儲藏糧食。

(1)一般認為,五管瓶是五聯罐演變而來的。

五聯罐最早可追溯到東漢時期,又稱堆塑罐,為越窯燒製器品。五聯罐主體呈葫蘆狀,有四個細長的盤口小罐依附在中罐的四周,罐上的裝飾題材以人物動物建築三類為主。

根據出土的五聯罐來看,上下多為連體,僅有小罐可與空氣連通,眾多學者考據後認為,其儲存的並非糧食,而是人的精魂。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龍泉窯中典型器型蟠龍瓶(堆塑瓶)也是宋元時期龍泉窯典型器型的一種,類屬堆塑瓶,也稱招魂瓶,器型特徵為長頸,有蓋,蓋頂盤繞龍、虎、鳳、鶴等各種圖案。

但是也有學者持相反觀點,認為五管瓶與五聯罐(堆塑瓶)有著各自的成長軌跡。

(2)五管瓶與唐代流行的多角瓶才是真正的一脈傳承。

唐代青瓷多角瓶,器身分三級,每級均勻堆塑弧角,或向上或向下。

在浙南地區,“角”與“谷”在方言上發音相似,多角瓶(五角瓶)寓意“五穀豐登”,所以五角瓶為盛放糧食的器皿。

龍泉窯青瓷博物館裡,有一件五管瓶瓶蓋內側有墨書銘文(見下圖),說明五管瓶是用來盛放五穀雜糧的,如此看來,五管瓶和多角瓶出師同門這一觀點更為精確一些。


龍泉窯青瓷瓶,究竟有幾種類型?為何能成為國寶,拍出四千萬天價


東漢學者王充在《論衡·薄葬篇》中提到,

“謂死如生,閔死獨葬,魂孤無副,丘墓閉藏,穀物乏匱,故作偶人,以侍屍柩,多藏食物,以歆驚魂”。

總而言之,無論是五管瓶、多角瓶還是堆塑瓶,都是作為

陪葬器皿

總結

通過以上的器型來看,龍泉窯器型功用分為花器、陳設器具、酒器、明器等幾類,其中花器與酒器佔大頭,基本不分家,正如乾隆皇帝詩云,“古瓶盛酒後簪花,花酒由來是一家。”

龍泉窯青瓷之美不僅得益於釉色,還得益於器型的線條之美,在古代是花道不可缺少的器具之一,也因此受到現當代人的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