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他們真情幫扶 讓“幹海子”變“水海子”

他們真情幫扶 讓“幹海子”變“水海子”

他們真情幫扶 讓“幹海子”變“水海子”

廣南縣楊柳鄉海子、石筍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稀缺。2年前,村民喝水得看老天的“臉色”,因水而困,因水而愁。但在雲南機場集團的幫扶下,村民們從喝水難到喝好水,積極發展產業,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海子村由於地處喀斯特山區,缺水嚴重,不僅烤煙、核桃、蔬菜等適宜當地發展的產業無法實現規模化發展,在村裡還流傳前這樣的民謠:“海子是個好地方,打桶水來半桶漿,白米煮成紅米飯,白衣洗成紅衣裳”。真實反映了海子村人民群眾吃水困難的現實生活狀況。

“幹海子”變“水海子”

2015年8月,雲南機場集團掛鉤幫扶廣南縣楊柳井鄉後,從群眾急需解決的飲水問題入手,通過多次深入調查瞭解,進行實地勘查測量,在海子村水海子水源地修建壩塘一座,先後投資800餘萬元興建水海子壩塘工程,2018年6月,海子壩塘工程全部建成,壩塘總庫容3萬餘立方,年調節供水5.85萬立方。經過沉澱、過濾等程序,通過管網送往各家各戶優質、安全的飲水,有效解決周邊9個自然村603戶2374人557頭大牲畜生活用水難題,為當地產業發展、群眾增收奠定堅實基礎,讓昔日的“幹”海子“水”起來。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廣南縣楊柳井海子村村民 張仁禮:海子這個地方早些年是吃地塘水,後面國家扶貧建成了小水窖,飲水問題是海子村的一個缺點,雖然有小水窖經常出現缺水的情況,雲南機場集團的幫扶為海子片區修建海子飲水項目的壩塘,徹底的解決了海子地區飲水的困難,真正的解決老百姓的難題。

產業扶貧:以臘豬腳項目為突破口

輕輕一擰水龍頭,就能用上白花花的自來水,村民張仁禮今年抓住這一機遇,養了10頭豬,按照目前的市場價將為他帶來6萬餘元的收入。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廣南縣楊柳井海子村村民 張仁禮:現在的老百姓想養豬也敢養了,因為有水了,以前養四、五頭的現在可以養七、八頭,搞種植的也有水了,現在我們海子飲用的水源都是壩塘引下來的清泉水。

海子臘豬腳以其味美肉香而馳名,當地1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廣南縣海石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領下,進行臘豬腳加工。雲南機場集團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採取以購代捐形式,增強了合作社的發展信心。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廣南縣海石扣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吳永華:我們合作社從2018年2月份建起來,得到雲南機場集團的大力支持,我們今年生產出來第一批產品,帶到雲南機場集團,集團採取以購代捐等多種渠道,提高了我們臘豬腳的知名度,我們一定把海子這個臘豬腳做大做強。

將進一步拓展兩村產業發展

2015年8月以來,雲南機場集團掛鉤幫扶廣南縣楊柳井鄉海子、石筍村後,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投入資金1000餘萬元,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積極想辦法出主意,從群眾最關心的水、機耕路、安全住房、產業發展、農特產品宣傳等方面入手,讓海子、石筍村順利實現脫貧出列,群眾生產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廣南縣楊柳井海子村駐村第一書記 謝鋆: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拓展兩村的產業發展,壯大兩村村集體經濟,為老百姓持續增收穩定收入,鞏固脫貧成效,提高生活質量。

廣南縣融媒體中心:周來

製作:王南 黃荷

他们真情帮扶 让“干海子”变“水海子”

《西疇精神》形象片 點擊上圖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