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量化投資之父西蒙斯和大獎章基金,如何連續20多年平均回報35.6%

說到股神巴菲特和金融巨鱷索羅斯大家肯定很熟悉,但提起西蒙斯大家可能不瞭解他。

量化投資之父西蒙斯和大獎章基金,如何連續20多年平均回報35.6%

西蒙斯是個能夠打敗巴菲特和索羅斯的一位“神人”,可以說叫他量化交易之父一點也不誇張。

量化投資的西蒙斯到底是什麼人?

西蒙斯,一個靠著數學和公式就能打敗股神,跑贏美國股市,並且他建立的大獎章基金在1989年到2008年之間的平均收益率一直保持在35%以上。

最牛的是,在遇到百年不遇的金融風暴中他竟然能夠從危機中全身而退,並且在金融海嘯中仍然能夠達到年化80%的收益,這已經不能簡單的用奇蹟來形容他了。

西蒙斯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他三歲時就喜歡上了數學,在麻省理工學院上學時他進修的就是數學系,工作後他在哈佛當過數學老師,但沒過多久就被招募進一個神秘的科研機構,據說是專門幫著破解敵軍密碼的組織,最後因為自己的性格比較直率,被開除。

西蒙斯的第一筆財富是賣廠起家的,當時他用自己的積蓄投資了一家聚乙烯地板廠,賣了後賺到了60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然後他用這筆錢交給了自己的學生去投資商品期貨,不到7個月,糖價暴漲,西蒙斯的投資賺了整整10倍,擁有了600萬美元的財富。這件事讓西蒙斯下定了決心,放棄學術研究,改行專心投入到外匯市場和商品期貨的投機中來。

量化投資之父西蒙斯和大獎章基金,如何連續20多年平均回報35.6%

起初他的投資方法跟平常人沒有什麼區別,也是通過基本面和宏觀來分析外匯和商品的走勢,如加息、降息、長短利率對於市場的影響,這時候的他還跟量化掛不上任何關係。

在以前,大多數的投資都是通過基本面來做交易,什麼技術面和量化交易都是近三十多年來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後面才興起的事物,所以說量化交易在時間上沒有得到充分的論證。而在量化投資領域,可以稱作大師級別的人物,只有西蒙斯本人了。

1988年西蒙斯建立了大獎章基金,與以前的林姆若伊基金不同的是,大獎章只做二級市場的量化交易,他們不再投初創公司,只做純粹的量化基金,也不進行任何的人為干涉。


西蒙斯說過:“在投資中,人是最不靠譜的動物,有時候你是個英雄,有時候你是個狗熊。人心的變化對於投資的影響是巨大的。但量化交易也會存在問題,那就是一般人不知道是怎麼計算的。一個是他知道也不會告訴你,另外由於各種原因所以需要保密,他告訴你也夠嗆能聽的明白,所以作為投資人往往就是把錢給他,然後他告訴你,你已經賺到錢了,僅此而已。”

其實什麼叫量化模型呢?

打個最簡單的比方:某個期貨品種在開盤的時候遠遠大於前一天的收盤價,就是我們說的高開,那麼量化模型就會在這時選擇下空單,但是如果行情相反是遠遠低於前一天的收盤價,低開的話,就可以開多單,當然我只是說說而已,這個簡單的模型到底能不能持續賺錢有待商榷。道理就是這麼個道理,但如果是人來執行的話可能就不會徹底,而且這都是需要數據的支撐和大量的時間來做回測的。

量化說白了就是一種大概率的套利,而套利就需要把握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在別人做之前就要先下手,計算機就是要縮小你思考的速度,只要機會出現就要下單,不管對錯,由於是大概率事件,做的多了,總是會賺錢的。而當市場上這種套利的方法逐漸多了起來,這種機會就會越來越少,這也是為什麼量化模型用一段時間就需要修正。因為用的人多了,自然也就失效了。

大獎章基金在1990年的淨回報是55.9%,1991年是39.4%,1992年是34%,1993年是39.1%,許多年來沒有人能夠這麼穩定的保持在30%以上的收益。美國在1994年開始連續加息,利率提高了六次,但大獎章基金還是在當年賺了71%,2000年的科技股災,納指跌去了一半,大獎章卻淨回報98.5%,2002年之後每年都是以20%以上的回報,直到2008年金融海嘯的來臨,大獎章的收益又出現了大幅提升,淨賺80%。1988年到2008年,大獎章的平均回報率是35.6%,美國市場慢牛的時候,他的表現反而一般,越是到了金融危機或者各種股災,反而賺的越多。

後來有記者問西蒙斯他是怎麼做到的,其中的奧秘是什麼?西蒙斯笑了笑沉穩的說:“只是運氣。”反正他說了很多,但就是不正面回答怎樣盈利這個核心的話題,而西蒙斯的基金王國相當的閉塞,外人基本都不知道里面的運行機制,因為他的職員都在大獎章基金上得到了豐厚的回報,所以幾乎沒有被其他公司挖走的先例,這也一直能夠讓大獎章基金保守住自己的秘密。

量化投資之父西蒙斯和大獎章基金,如何連續20多年平均回報35.6%

說了這麼多,我們不妨總結一下量化交易,量化交易出現30年多年來,有過很多的所謂大師,但這些人大多數都是以虧損告終,只有西蒙斯一直站在了量化投資的頂端,但也只限於他的大獎章基金是盈利的,他親自掌管的其他的基金,最後也都是虧得很慘的結局。

量化交易的方式跟技術分析大致相同,都是依靠歷史數據來對未來做預判。但其中也是有差異的地方,比如大部分市面上的技術分析是基於形態學來闡述的,而量化是建立在數學模型基礎上的。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試圖建立量化交易系統,讓人工智能和機器來代替交易員完成交易,解放人出來,只讓機器自己去運行去賺錢。

量化交易這個東西是否真的長期賺錢,現在下結論還尚早,雖然在市場上很多人打著量化的幌子各種倒賣軟件給交易者,但我相信其中真正能夠賺錢並且長期持續盈利的少之又少,否則他們又為什麼要用賣軟件來為生呢?所以,每當想到國內程序化交易這個問題我都會想起一個故事 ——《皇帝的新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