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真無線」 夠便攜,更要夠好聽——山靈 MTW100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來自國內老牌HiFi品牌——山靈,在2019年下半年發佈的真無線耳機:MTW100。

在正式開始本文之前,我要簡要介紹一下本文的構成:產品本體評測&圖片、產品分析。只想要了解產品使用的讀者只需閱讀前半部分即可,後半部分是作者基於對產品的一定了解後作出的分析,並不會直接影響讀者對產品本身的判斷。

讓我們開始正題,先上一波圖:

「真無線」 夠便攜,更要夠好聽——山靈 MTW100

「真無線」 夠便攜,更要夠好聽——山靈 MTW100

「真無線」 夠便攜,更要夠好聽——山靈 MTW100

「真無線」 夠便攜,更要夠好聽——山靈 MTW100

在更換了手機以後,感覺自己拍出來的相片越來越有意思,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讀者吐槽我的桌子,這是實在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只能說我未來盡力而為吧!

MTW100給人一種“所見即所得”的感覺:看起來非常高端的塑料表面處理工藝、一上耳就知道雕琢了很久的入耳模具、分量輕且精緻如首飾盒的充電倉、支持掛繩的設計——毋庸置疑,這是一款“有備而來”的產品,滿足了廣大出街黨對產品外觀的需求。

打開頂蓋,兩塊耳塞“優雅”地躺在充電倉,模具之間的貼合堪稱完美;頂蓋和主倉的連接是金屬片,更給人一種“首飾盒”的感覺;蓋上書寫產品的口號:enjoy music anytime anywhere——隨時隨地享受音樂——簡潔明瞭;內凹上有一個金屬網結構——可不是什麼揚聲器,而是電量指示燈,大多數情況不會亮燈,只有在耳塞“回倉”的時候顯示一下剩餘電量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必要的開孔,增加了外觀一體感。

拿出耳塞,發現觸點是一個彈簧觸點,兩個是接觸觸點,實測此設計增加了耳塞的“彈出手感”,只需要簡單側面一推便“乾脆利落地彈出”,非常舒服。

「真無線」 夠便攜,更要夠好聽——山靈 MTW100

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兩個事情:聽感和續航。

本文標題便出現了好聽,是的,儘管受限於前端的數據量,來自“山靈音響美學”的正面加持直接填補上了許多空隙——正如我在第一款真無線產品中所說,如果實在無法解決前端數據問題,不如用良好的調音來提供更好的體驗。

簡單描述下這種聽感:頻寬不大,基調是暖色,整體風格乾淨敞亮,在中低頻段有一些十分舒適的包圍感。基本上聽所有種類的流行樂、管絃樂沒有太大的問題,暖暖的,不刺激,很舒服。

有趣的是,這一點和當前評測的任何一款“山靈耳機”都有著些許區別。具體原因在“分析部分”會詳細講述。


續航問題,我在沒有查閱任何官方資料的情況下的情況:每天1小時到0.5小時的輕度使用,堅持了兩週後仍然剩餘一些電量。

重度使用的情況下,每天使用在3小時,截止到本稿發佈,已經堅持了超過一週,仍然剩餘電量。

至於信號範圍,在兩個宿舍(兩堵牆、10米)的範圍內沒有明顯的斷聯現象。


總結一下,MTW100完全經得住“外觀黨”的考核、勉強經受住“硬件黨”的考核、至於“hifi黨”的考核我個人說不準——在我個人的使用期間,總是在睡前使用,不得不說這種討好耳朵的風格非常適合“搖籃曲”。通勤使用的體驗中,基於“耳塞”的固有“被動降噪”結構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耳套升級方面,兩個思路:c套等海綿套用於強化被動降噪、山靈自產的均衡套用於提升聽感,缺點就是無法很好的收納在充電倉中,因此可以嘗試,但不被推薦長期使用。

「真無線」 夠便攜,更要夠好聽——山靈 MTW100

至此,MTW100的所有體驗部分全部結束,接下來我想詳細講述一下此前提到的“山靈音響美學”與“山靈產品”之間的關係。

眾所周知,在多次合作中,我逐漸找到了一種來自山靈的“獨特氣質”:維持著基本均衡性的聲底,在中低頻增加氛圍表現,濃厚且不臃腫的包圍感。

在ME500的評測中,有朋友提到,ME500在中低頻部分略顯“頂人”,儘管人聲表現非常有味道——可能所謂“代溝”就是這麼來的,從便攜音頻的發展歷程,如果說繼承於90年代,首先不會調出來“冷冰冰”的數碼聲,就看怎樣權衡“氛圍”和“形體”的表現。

事實上,儘管被認為“迴歸了數碼聲”,m5s在橫評中仍然是屬於“個性”的一類。在自家搭配時候,m5s+ME500,可以說有著良好的低頻氛圍、剛毅但是溫柔的樂器結像,同時不失素質表現——從這個角度,自家產品可以說在全方位提供了互補和提升。

同樣的表現,也出現在搭配ME200的時候。

在我描述MTW100的聽感時,僅從調音判斷,並不似“山靈耳機”,也不似“山靈播放器”,反而非常契合“山靈系統”。

我們不妨從產品設計來分析一下這樣的現象:播放器為系統奠定了整體基調,但是為了滿足更多的搭配方案,因此並不能“太個性”,從“國磚初期”到現在的“國磚鼎盛”,這個趨勢愈發明顯,僅僅是對比一下m5與m5s兩款產品就能看出端倪——此時實現“山靈音響美學”的直接手段就是發佈耳機,作為極大的補充,兩塊“拼圖”共同譜寫了來自這個30年老牌的真正情懷——那是承載了國產HIFI初期到現在,風風雨雨的,滿載時間故事的聲音。

但是產品類型的變化,尤其是出現在一個“聲音系統閉環”的真無線產品,無論前面搭怎樣的藍牙發射器,所有的聲音都體現在耳塞本體上。

此時,再考慮所謂的“搭配”,不如大刀闊斧,直奔主題。

就這樣,一款直接承載了“山靈音響美學”的產品,橫空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