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2008-2018,我的外企十年路

08年本科畢業,沒考研沒留學沒找工作,帶著一張“性價比最高的985大學”的畢業證和一腔孤勇來北漂。

機緣巧合,命運垂青,在一家知名美資IT企業找到了工作,地點位於國貿附近,但圈內人似乎更習慣叫它大北窯。

我的崗位是渠道銷售代表,主要工作是拓展地市級代理商,敦促他們出貨,幫助他們成交,順便歸攏底層渠道體系。

其實是很有意思的工作,也並不難,對畢業生來講是難得的好機會,但當時總覺得各方面都和讀書時有著質的區別,難以適應。

好在公司有各種各樣的培訓,於是我像會蟲一樣積極參與其中,閒暇之餘如飢似渴的學習產品知識,恨不得公交地鐵上都在看產品單頁和小冊子。同時利用fresh man的身份裝乖賣萌的尋求老闆和同事的幫助,半年後終於適應,快滿一年的時候還簽了個大單。

工作逐漸順手,但意識形態上還和外企存在諸多差異。比如稱呼,從小到大的習慣都尊從長幼尊卑有別,連學校裡只高一級的同性都要叫學姐,現在忽然要對年長十幾歲的同事直呼其名,儘管都是Lisa,Judy之類的英文名,也總覺失禮。

再比如著裝,雖然知道週一到週四一定要正裝,週五可以稍微休閒些,但每每在電梯的鏡子裡看到青澀稚嫩的學生妹要扮成精緻幹練OL,還是會想起偷穿媽媽高跟鞋的小大人。

不過和這些相比,外企健全的管理制度,清晰的工作職責,完善的薪酬體制,開放的企業文化,都令我受益匪淺,甚至為我的職業生涯烙上了難以察覺卻根深蒂固的label。那時的我認為,外企幾乎是最好的擇業選擇。

11年,工作剛滿三年的時候,頂頭上司移民了。記得剛畢業時,導師說過好老闆勝過好公司,我很幸運的遇到了“雙好”。她不僅給了我機會,迄今為止我的很多技能和態度都還是傳承於她,可以說她就是我職場生涯的指明燈。

她走後,感覺工作動力都在下降,於是我決定換個環境。幾經面試到了望京,工作職責也發生了轉變,從銷售到了市場。

之前對於市場工作認知淺顯,覺得是不背quota又有大筆budget的美差,還可以做各種酷炫的活動和好看的小禮品。真正身在其中,才知道曾經多麼幼稚。

大筆budget意味著苛刻的KPI,ROI,任何人對結果不滿意都可以質疑“錢都花哪去了?”活動意味著操不完的心,大到客戶邀請小到易拉寶設計,完全展現在人眼前的東西不能出一點差錯。而在幾百種產品中挑出實用,便攜,美觀,價優,人見人愛又充滿商務範的禮品已經令我喪失了女生購物的天性,只想靠抓鬮決定。

但就是在這充滿壓力和挑戰的環境裡,我對業務的理解,對營銷的認知,對團隊配合的重要性,內外部溝通的技巧,英文水平甚至做PPT的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於是我被提升負責某品牌中國區的市場工作。

一切似乎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直到某天被HR叫去談話。她告訴我,由於亞太區業務調整,我負責的這條線被併到鄰國,這條線的相關人員都不再有合適的崗位了。就這麼簡單,不容商量,也無法爭取,能談的似乎只有賠償方案,但也只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多了一點人情而已。

那是我在外企的第七年。我已經很習慣那種生態,也沒有想到會有風雲突變的一天。但突如其來的現實告訴我外企遠沒有我想象的安全,更不完美,那些我所熟悉的穩固生態其實也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那段日子,有些困惑,有些不甘。

那是15年,互聯網行業風頭正勁,到處都在傳述“風口上的豬”的故事,一夜暴富的例子似乎比比皆是。我於是重新收拾好心情,扎入了某視頻巨頭的懷抱,位置在中關村。

雖然做好了會不習慣的準備,但真正身處其中,才意識到企業文化和行業差距帶來的巨大不適感。瘋狂的加班文化,隨性的工作方式,高離職率,強個性化,奇思妙想和奇裝異服,令我時刻懷疑自己是不是老齡化或老古板。

同時,自己的經驗和理念也不夠符合工作要求,這種需要盡全力才勉強能及格的壓抑感,導致我在幾個月後草草離場。

這趟遭遇讓我開始反思是否自己之前工作的順風順水並不完全來自於能力,而是更多的來自外企這個平臺。

年底走貴人運,熟人內推再次進入某IT外企,但由於行業及產品不同,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和之前外企也有明顯區別。加之電商平臺如火如荼的發展,自媒體的崛起,傳統營銷也在探索新模式。

時至今日,我已在這家公司待了3年,工作談不上駕輕就熟但也算得心應手,前提是要始終保持觸覺的敏銳和快速學習的能力。但我的外企情結在不知不覺中已然淡化。

除了前文所述的優勢,外企也有明顯弊端,比如總部對中國市場的不甚瞭解造成國內市場策略偏差,或者認知差異導致大陸員工上升空間有限,還有語言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成本高昂等等。同時,外企曾經的薪酬福利優勢也在迅速下滑,整體吸引力在下降。也許更重要的是,外企的組織結構和工作模式更容易令人成為溫水中的青蛙。

年初有了小朋友,生活的重心迅速從工作轉到家庭,希望多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她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做全職媽媽的念頭時有閃現。也許真的不遠了,也許就在明年。

但不管怎樣,這10年的外企生涯仍然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感謝外企的工作機會,感謝老闆和同事的照拂和幫助,也感謝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時光尚早,未來還長,祝我們一切都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