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三門峽市406個行政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

點擊關注 黃河三門峽 免費訂閱,三門峽人都在看

三門峽市406個行政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


我市406個行政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

“三變+”模式

讓農村搭上脫貧致富快車

我國從2017年全面部署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三門峽在2018年被確定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暨“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試點單位(以下簡稱“三變”改革)。據瞭解,截至目前,全市1297個行政村,共有1282個行政村完成了清產核資,406個行政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很多行政村將“三變”改革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開創了脫貧致富新模式。對此記者進行採訪瞭解。

我市95.50萬人

成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

今年我市“三變”改革進展順利。近日,記者從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暨“三變”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全市1297個行政村,共有1282個行政村完成了清產核資,455個行政村完成了股權配置,411個行政村完成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章程制定,406個行政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29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已制定和實施產業發展規劃。

截至今年2月底,全市清產核資已核實資產總額56.68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18.23億元;核實集體土地766.02萬畝,其中農用地面積672.46萬畝;量化資產總額18.39億元,確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95.50萬人。

“三變+”模式成為

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亮點

通過“三變”改革,我市探索出增加集體經濟的有效實現形式,創新農民財產性收入增長機制。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暨“三變”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結合行政村自身特色,我市在“三變”改革中摸索出很多特有的模式。例如“三變+景區景點”模式,以集體的林坡等土地資源入股景區景點,通過分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群眾還可以在景區就業獲得工資性收入;“三變+鄉村旅遊”模式,則是將集體荒山林地資源入股開發公司,進行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集體獲得紅利收入,農民還可進公司務工獲工資性收入。

盧氏縣沙河鄉果角村、盧氏縣範裡鎮新莊村則創新了“三變+特色產業”模式,將農戶土地由村集體集中入股經營主體,統一管理發展特色產業,村集體通過分紅增加經濟收入,農民群眾也通過租金和在經營主體務工增加收入。澠池縣仰韶鎮中澗村則創造了“三變+產業扶貧”模式,村集體把產業扶貧資金形成的資產參股到經營主體,村集體持股獲得分紅收入,部分作集體公益金,部分給貧困戶分紅。

流轉土地增加集體收入,

為貧困戶分紅兜底

在改革中,很多村子將“三變”改革和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記者瞭解到,澠池縣天池鎮石泉村通過“三變”改革,村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增強了發展村集體公益事業和發展經濟的能力。村集體流轉土地430畝,建設了奧倉蔬菜大棚149個,帶動了6個組82戶貧困戶參與了大棚建設,增加了土地收益。奧倉蔬菜公司優先使用貧困戶到大棚務工,有46名貧困人口在大棚務工,使貧困戶在家門口就可以打工,增加了貧困戶的務工收入,增強了他們脫貧致富的能力。該村還流轉土地發展了光伏發電項目和脫毒紅薯育苗項目,使村子增加了集體收入,給15戶18人兜底貧困戶分紅,使貧困戶受益。

此外,盧氏縣雙龍灣鎮東虎嶺村充分發揮臨近雙龍灣景區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依靠全村的資源條件,引進河南康養協會集團公司建成農家樂40家,由該公司統一經營,當地群眾把土地、房屋作為資源股進行入股參加分紅,到基地進行務工增加收入。同時,該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對村集體所有的15000畝林坡進行統一經營,將林坡入股到雙龍灣景區作為資源股,從而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資源變資產,桑蠶合作社拓寬了

貧困群眾增收渠道

盧氏縣官坡鎮育新村的火雞養殖和苗木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了成熟的經驗,該村組建脫貧互助農民專業合作社,最大程度做到了讓貧困群眾都有活幹、有錢賺。合作社在脫貧攻堅中,探索優先使用貧困戶的用工模式,帶動120餘名富餘勞動力到合作社務工,其中有貧困戶31戶92人,促進了貧困戶增收脫貧。

盧氏縣橫澗鄉淤泥河村自然環境優越,最重要的是土壤好,比較適合種植桑樹。記者瞭解到,目前全村一共種植了850畝桑樹,基本達到人均1畝。自淤泥河村成立盧氏縣百瑞桑蠶股份經濟合作社以來,採用本村企業生產的生物有機肥,走“桑—蠶—菌—茶—果—肥—桑園”綜合開發利用的路子,開發出了蛹蟲草、桑葉茶、桑椹酒等10個系列產品。並結合盧氏大旅遊發展,在投資1410萬元已建成美麗鄉村項目的基礎上,以蠶桑產業開發和鄉村旅遊觀光為主題,增加桑蠶產業的綜合效益,實現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小小桑蠶樹進一步拓寬了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來源:黃河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