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一、建築物長與寬的選擇

一般來說,在佈置柱網時應遵循長度大於寬度的原則,能減輕剛架用鋼量,同時也能減少柱間支撐的風荷載,從而降低支撐系統的用鋼量。

例1:建築物尺寸為60×50m,則在佈置廠房時應將60m作為長度方向,50m作為跨度方向,即:60(L)×50(W),而不是50(L)×60(W)。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二、柱距選擇

技術經濟比較表明,標準荷載作用下的最經濟柱是8~9m,超過9m時,屋面檁條與牆架體系的用鋼量增加太多,綜合造價並不經濟。這裡標準荷載是指:屋面活載0.3KN/m2,基本風壓0.5KN/m2,當荷載更大時,經濟柱距應相應減少。對於帶有10噸以上行車的廠房,經濟術距應該是6~7m。

在佈置柱距時,如需採用不等柱距時,應儘量將端跨距佈置得比中間跨小,這是由於端跨風荷載要比中間跨大,另外在採用連續檁條設計時,端跨的撓度及跨中彎距總是比其他跨要大。採用較小的端跨能使屋面檁條設計更方便節省。


例1:建築物長度 = 70m

經濟柱距可取: 1@7 + 7@8 + 1@7 或者 1@8 + 6@9 + 1@8

例2:建築物長度 = 130m,行車10噸

經濟柱距可取: [email protected] + 17@7 [email protected] 或者 [email protected]

三、合理跨度的確定


不同的生產工藝流程和使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廠房跨度,有的業主甚至要求輕鋼生產廠家根據自己的使用功能,確定較為經濟的跨度。在儘可能滿足生產工藝和使用功能上,應根據房屋的高度確定合理的跨度。一般情況下,當柱高、荷載一定時,適當加大跨度,剛架的用鋼量增加不太明顯,但節省空間,基礎造價低,綜合效益較為可觀。通過大量計算發現,當簷高6m、柱距為7.5m,荷載情況完全一致下,跨度在18-30m之間的剛架單位用鋼量(Q345-B)為10-15kg/m2,當跨度在21-48m之間的剛架單位用鋼量為12-24kg/m2,當簷高為12m、跨度超過48m時宜採用多跨剛架(中間設計搖擺柱),其用鋼量較單跨剛架節約40%以上,因此設計門式剛架時根據具體要求選擇較為經濟的跨度,不宜盲目追求大跨度。

四、屋面坡度的選擇


屋面坡度需要按照屋面板的構造與排水坡面長度及柱結構高度等綜合因素考慮確定,一般取1/10~1/30。研究表明不同的屋面坡度對剛架的用鋼量有較大的影響。

以下我們通過對單跨42m,簷口高度為6m的在不同屋面破度下的用鋼量進行計算分析得出的結果:

當屋面破度為0.5:10時,一榀框架重量為:3682 Kg

當屋面破度為1.0:10時,一榀框架重量為:3466 Kg

當屋面破度為1.5:10時,一榀框架重量為:3328 Kg

當屋面破度為2.0:10時,一榀框架重量為:3240 Kg

可以看出,對於單跨剛架,一種較好的減少剛架重量的方式是增大屋面坡度,坡度越大用鋼量越節省。

然而對於多跨框架來說情況就不同了,坡度大反而會增加框架用鋼量,這是由於大的破度將導致內柱長度增加。當建築物跨度較大時,破度增加能降低屋面鋼染的撓度。

通過研究計算,較經濟的坡度為:

多跨建築: 1:20

單跨,跨度小於45m: 0.5:10

單跨,跨度小於60m: 1.5:10

單跨,跨度大於60m: 2.0:10

實際上,屋面坡度的選取還與建築有無女兒牆有關係,坡度則增大將會導致女兒牆造價的增加。

五、簷口高度選擇


簷口高度對造價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簷口高度增加將導致牆面板面積增加,牆面檁條增加,同時柱的用鋼量也將增加;

2.如果鋼柱無側向支撐(如中柱,或邊柱無法設置隅撐),則簷口高度對框架重量影響將更為突出;

3.簷口高度增加,將導致作用在框架上的風荷載增加。如果簷口高度/建築寬度 >0.8,為控制側向位移,有時甚至需要將柱腳由鉸改為剛接。

簷口高度由以下因素決定:

1.簷口處的淨高要求;

2.有夾層時,夾層的淨高要求及夾層梁高度;

3.有吊車時,吊車梁及吊車吊鉤高度。

六、溫度區段


根據輕鋼規程,最大縱向長度不大於300m,橫向不應大於150m。縱向溫度區段的伸縮縫設置可採用雙柱佈置,或者將檁條連接採用橢圓孔的單柱伸縮縫。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這裡需要說明 的是規程所規定的最大長度並非是所有建築都允許所能達到的長度。對於不同建築,應根據建築物本身的使用條件,所在地的自然條件,根據計算所能出最大的溫度區段。

七、支撐佈置


(一)支撐的作用

在門式剛架柱網的每個溫度區段間,應佈置完整的支撐體系,以形成完整的空間結構體系。輕型門式剛架沿寬度方向的橫向穩定性,是通過剛架的自身剛度來抵抗所承受到的橫向荷載而保證的。

由於在長度方向的縱向結構剛度較弱,需要沿縱向設置支撐,以保證其縱向穩定性。支撐所受力主要是縱向風載、吊車剎車力和地震作用以及溫度作用等;計算支撐內力時一般假定節點為鉸接,並忽略偏心的影響,並且一般的支撐都是按拉桿考慮。

所以,一般適宜雙向佈置。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二)支撐的常見類型

上圖顯示了層面支撐的一般佈置方式及作用在山牆上的風荷載的力的傳遞路徑。輕型門式剛架常用的柱間支撐類型見下圖。由於建築功能及外觀要求,或者工藝設備佈置,上述支撐都不允許使用時,可考慮使用縱向框架。這時需要利用柱弱軸的抗彎剛度。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三)支撐設置的基本原則

1.儘管有的屋面板有一定的蒙皮效應,但這種作用目前還很難去量化,因此在設計支撐時還不能考慮這種蒙皮效應;

2.柱間支撐應儘量與屋面支撐設在同一跨,當由於牆面有門洞而無法設置時,可以將柱間支撐設在臨跨;

3.通常來說,支撐的間距一般不宜超過5跨;當無吊車時宜取30~45m,有吊車時,間距一般不宜大於60m;

4.屋面支撐需要在屋脊處斷開。

5.以下情況需要考慮設置縱向水平屋面支撐

(1)當有抽柱時,如局部抽柱,僅局部設縱向支撐即可

(2)當柱距較大,邊柱採用假牆架柱的方案

(3)吊車噸位大於15噸,且帶有駕駛室。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6.當建築寬度大於60m進,在內列柱宜適當增加柱間支撐,當不能佈置交叉支撐時,也可以不增加內部柱間支撐而採取加大屋面支撐或柱間支撐的規格的方式,此時需要嚴格進行內力計算,確保支撐受力安全。

7.在同一柱列,不應將不同類型的支撐混用,否則剛度小的支撐受力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剛度大的支撐由於超負荷工作而破壞。柱間支撐應優選選擇使用交叉支撐。

8.下列情況柱間支撐需要分層設置。

(1)當有高低跨時(或帶有通長大雨蓬時),需要在高低跨處(或大雨蓬處)分層設置柱間上支撐和下支撐;

鋼結構方案如何選擇,才能減少用鋼量


(2)當簷口高度大於9m,可根據支撐的夾角設置雙層柱間支撐,交叉支撐與水平面的夾角以45°為佳,不宜大於55°;

(3)有吊車時,需在吊車梁處分層設置柱間上支撐和下支撐。端開間可不設下層支撐以減少吊車梁的溫度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