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孫悟空不是一個人的孫悟空

奧斯卡頒獎有個最佳改編劇本獎,簡單說就是把別人的故事拿來改一下,換成自己的,換另一種風格,或者不一樣的演繹,來給人新的面貌。當然好跟壞都有,所以才有了最佳改編這個獎。

現在我們的環境是,只允許經典的存在,你不能去戲說,不能去惡搞,要不就是糟蹋經典褻瀆名著,總之是要所有人向一個經典看齊。要是你反叛,經典就出來說話了,會拿經典的標準來要求你,潛臺詞是你算什麼玩意兒,大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架勢。

我們看《西遊記》,除了原著的文字敘述,就是經典的83版的電視劇了,先入為主也在好幾代人中形成了。劇中的孫猴子靈活多變,腳步輕盈,尤其是古靈精怪的眼睛,被演員演的太好了。我這個八零後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還是能看不知道多少遍,這就是我眼裡的經典,給兒時留下深刻印象的經典。

可《大話西遊》出來的時候,劇中的孫猴子完全不是我印象中的孫猴子,可這個孫猴子我想許多人也並沒有覺得“算什麼玩意”吧。很多人還是會像看電視劇一樣的去看這部電影,並且也喜歡,也說好,到今天也是經典。那麼問題來了,演電視劇的孫猴子為什麼會取笑演電影的孫猴子呢?為什麼所有的孫猴子就該像電視劇裡的孫猴子一樣呢?

先說個例子吧。從前的人拜師,徒弟要磕頭,一個頭下去,有了師父;師父收了你,徒弟就能踏踏實實的跟師父學本事。現在的人讀書,交了學費,老師就能教你學問,是不用磕頭的。這就是規矩。是從前有從前的規矩,現在有現在的規矩。你不能說,古往今來都得用一套規矩,也不能說,看,現在的人連頭都不磕吧。總之是從前有從前的樣子,現在有現在的樣子,誰都不該取笑誰;就是要分好壞,好壞也是歷史的事,不該自己把自己抬高,別人都螞蟻似的。

電視劇的孫猴子取笑別的孫猴子就是這樣。首先是有我們觀眾把孫猴子抬到了經典這個聖壇,然後就既然經典了,那麼就俯視眾猴吧,是這也不好,那個也不對,都不是他塑造的模樣,最後就剩下取笑了。而這所謂的取笑,更比別的猴子好笑。

再說個例子。金庸先生的作品被翻拍過不知道多少個版本,還在拍。可哪個版本成為經典是觀眾說了算的,而且沒有一個經典版本的人來取笑別的不如經典版本的人,就是取笑也是觀眾在取笑罷了。沒有郭靖跟楊過站出來說,降龍十八掌該這麼打,楊過該這樣演。我想原因就是,郭靖跟楊過都很忙,沒有閒暇指導別人。

我的下一代的孩子們,從小看的是喜洋洋,大點了看光頭強,現在玩王者榮耀,玩吃雞。我問孩子們,《西遊記》不好看嗎?孩子說,有手機誰看哪個。我接著問孩子,孫猴子跟二師兄多好玩呀?孩子們說,不如動畫片裡的孫猴子跟豬八戒好玩。這時候幸虧我家裡的電視是關著的,要不我真怕電視裡說,動畫片裡的孫猴子不會背棍子。

這樣說呢,我也並不是想替別的猴子吶喊,我只是看不慣那些有了點成就就隨意去否定不如他的人,彷彿不如他的人按他的標準來就能成為經典似的。就跟一個老總把他經驗告訴你,你難道就會跟他一樣嗎一樣。

孫悟空不是一個人的孫悟空

孫悟空不是一個人的孫悟空

問題是我們不想取你的經,我們只想還是我們。

既然已然經典,超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或者乾脆就是不可能,但為什麼不能百花圍著一朵花齊放呢?卻非要自己是花,別人草也不是呢?其實什麼又是經典呢?代代流傳的都是歷史,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