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張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具有世界意義的創新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長張春表示,現場聆聽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備受鼓舞。他認為,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創新。

张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具有世界意义的创新

張春表示,第一大世界歷史意義的創新是,為一個高度不確定的世界帶來重大的確定性。從全球層次看,英國脫歐,以土耳其、阿根廷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貨幣大幅貶值,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不斷抬頭……世界經濟發展前景撲朔迷離。中非雙方也都面臨著一些獨特的挑戰。中國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而人口快速增長、和平安全、政治穩定等都是非洲必須密切關注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成功召開,中非合作的短中長期戰略規劃的明確,不僅為當前高度不確定的世界流入重要的確定性要素,更是推動世界發展轉型過渡的關鍵性要素。

第二大世界歷史意義的創新是,為世界提供一個命運共同體建構的最佳案例。正如峰會主題所說,中非命運共同體正朝向更加緊密的方向發展。此次峰會最重要的成果,是決定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洲2063年議程,“一帶一路”倡議及非洲各國發展戰略有機對接起來,推動中非合作從數量型向質量型提升。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經歷了從低到高的發展,但越到後期這種共識越難以維持。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是從人類自身生存的角度,催生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1929年、2008年經濟危機都是從生存的質量、水平維持的角度,強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環境惡化、氣候變化等危機,則是從地球可持續發展角度要求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諸如恐怖主義、全球性傳染病等危機,從個體生存、道德等角度鞏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從這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發展史看,越低級的越能直接威脅到人類及個體生命存續的危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壓力就更直接,人類的回應也更積極;但到更高級、相對間接的危機,人類的回應就逐漸變得消極,而這正是當前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的核心困難。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就是要推動中國和非洲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共同邁上更高發展水平,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整個人類命運共同體建構提供最佳案例。

第三大世界歷史意義的創新是,根本上改變大國崛起對發展中國家的戰略意義。當前,中國崛起正處於重要的歷史交匯期。面對完全不同的戰略環境,基於完全不同的歷史經驗,中國崛起最大的世界歷史性創新就是要改變大國崛起的戰略溢出或戰略後果,其核心問題是:大國崛起到底是為世界提供“公益”還是帶來“公害”。傳統上,發展中國家往往是大國崛起的受害者,奴隸貿易、殖民地戰爭等都是其明證。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成功召開,標誌著要維護髮展中國家利益,讓發展中國家成為中國崛起的受益者。習近平主席所宣佈的“八大行動”,就是這一努力的證明。

(經濟日報 記者:溫濟聰 責編:胡達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