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4 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信任網絡促進合作,三地融合激發制度紅利

從區域經濟角度,這兩年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南有粵港澳大灣區,北有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說是千年大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粵港澳大灣區倒時機會很大。在技術領域,區塊鏈逐漸上升到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級別的高度,成為國家技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當粵港澳大灣區遇上區塊鏈,會發生什麼呢?

這顯然是一個不好說得清楚又容易泛泛而談的主題。粵港澳大灣區還沒多少普,概念很大,範圍很廣,目標很遠,期望很高,行動不多;而區塊鏈,概念說得很多,技術進步少,吹噓暢想多,真正理解少,理想願望多,實際落地少。當粵港澳大灣區遇到區塊鏈,很容易就空多空、打太極。

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信任網絡促進合作,三地融合激發制度紅利

今天想說一些實際的。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一個問題: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有沒有實際意義。原本珠三角城市發展的也挺好,香港、深圳、廣州、東莞、佛山都是中國經濟強市,各個城市的產業分工、協調及資源配置程度也相當高,也是市場經濟效率最高的經濟區域。再搞個粵港澳大灣區,會不會炒舊飯、炒概念?

其實,粵港澳大灣區對我們國家當前改革開放突破瓶頸非常有價值。記得當年小平同志要打開國門,具體不知道怎麼搞,風險也大,就畫個深圳小特區讓你們玩,以此以點帶面。40年過去了,今天中國很多領域的改革實際上已經觸碰到體制、機制硬骨頭。但是,如果轉變體制、機制,打破當前的瓶頸,確實沒有太成熟的方案。而粵港澳大灣區恰恰一個極好的試驗田。

黃奇帆總結的精煉:粵港澳大灣區在一國兩制背景下,“三稅區三法律三貨幣”體制已經顯示出巨大優勢。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包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珠三角自貿區,這種城市群最大的發展潛力來自於體制創新或叫制度紅利:“三稅區三法律三貨幣”的制度創新,改革國內體制,與國際接軌,進一步提高國際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這種優勢是目前正在像國家提報的長三角大灣區不具備的。

香港、澳門與珠三角城市的經濟往來非常密切,對各自的經濟體制、政策具有一定的瞭解。在這種基礎上,打破體制障礙,實現制度融合、文化融合的可行性會更大。那麼,區塊鏈在其中能做什麼?

區塊鏈是一種無人可以篡改的分佈式數據庫、公共賬本,具有追溯、不可篡改、公開透明、自治等技術特點。區塊鏈技術在去中心化、去介質化,打破信息屏障,促進信任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

首先,在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網絡可以促進港澳、國際、中國內地的信息互通互聯,降低信息不對稱,增強信息透明度和信任度。例如,這些年香港嚴查內地人在港洗錢行為,內地居民到港開銀行賬戶的難度大大增加。由於兩地信息不暢通,對內地個人稅收及信用信息的不瞭解,香港銀行職員對內地居民的信用審查極為嚴格。當內地居民在港開戶時,甚至會被問詢十年前的一筆交易是如何發生的。這種信息不透明,極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而區塊鏈網絡恰恰能解決這種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信任網絡促進合作,三地融合激發制度紅利

其次,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區塊鏈網絡可以建立數據資源共享機制,促進機制、制度融合創新。香港對國內企業信用、稅收,個人的學歷、履歷等信息的審查成本極高,這是兩種不同的制度缺乏互信導致的。以金融業為例,香港與內地的金融制度完全不同,但是香港、內地的金融機構可以建立起金融聯盟鏈,通過聯盟鏈共享數據,可以降低信用審查成本,同時會促進制度融合。兩地金融機構如果建立聯盟鏈,由於信息公開透明可信,可以大大降低開立信用證的時間成本。這種合作過程可以相互借鑑制度上的優勢,比如香港的信用審查制度和風控制度,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制度改革。

第三,區塊鏈網絡提供的開放、信任和公平環境,有利於內地與港澳、國際達成合作共識、制度共識。區塊鏈網絡相當於離岸貿易區,提供了一個相互信任的環境給大家一起做生意,而不至於到了你們的地盤被你主宰。粵港澳大灣區是“三稅區三法律三貨幣”,對彼此的稅收政策、法律環境和貨幣機制都不太瞭解,有些存在誤解。區塊鏈稅務網絡可以大大增加稅收徵收的透明性,降低國際社會對中國稅收的不透明性抵制;區塊鏈人才網絡可以提高職業經理人的誠信度,促進兩地人才交流;區塊鏈商品溯源系統提高商品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增強國際貿易之間的信任度;區塊鏈知識產權網絡可以提高知識產權的保護能力,與國際知識產權交流、交易及保護接軌。

區塊鏈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提供了信任的網絡環境,促進機制轉變、制度融合,創造制度紅利,提升人才、資本、商品等國際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區勢傳媒是一家“研究型媒體”,專注於區塊鏈經濟和數字貨幣理論研究,旨在讓一部分人先看懂“區勢”,更多區塊鏈信息請關注區勢傳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