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甘肅成縣二郎鄉: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甘肅成縣二郎鄉: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近年來,在成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及上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二郎鄉黨委、政府一班人緊緊圍繞隴南市委“433”和縣委“三化”發展戰略,緊扣“農村面貌如何變”、“農民收入哪裡來”這一發展主題,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 “駐村幫扶”為契機,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制度建設和村民思想道德教育,重點發展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助推全鄉脫貧攻堅工作再上新臺階。

甘肃成县二郎乡: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二郎鄉位於成縣西北部,距縣城22公里,是全縣脫貧攻堅重點片區鄉鎮,全鄉轄10個村55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971戶3815人,10個村均為建檔立卡貧困村。耕地面積1.48萬畝,林地面積1.5萬畝,平均海拔1600米,地形以高山、林地為主。2013年底全鄉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57戶2284人,貧困發生率59.86%。截止目前全鄉未脫貧貧困人口85戶309人,貧困發生率8.09%,2017年全鄉人均可支配收入5140元。

甘肃成县二郎乡: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位於成縣二郎鄉境內的鑫壘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5年元月,流轉土地50畝,規劃總投資800萬元,前期已投資300萬元,後期將繼續追加投資500萬元。主要種植白木耳、黑木耳和香菇,產品三分之一在本縣銷售,剩餘三分之二遠銷四川、山西和蘭州等省市。合作社負責人杜濤介紹,今年香菇有20萬斤,市場價6元一斤,收入120萬元,白木耳14000斤,市場零售價100元一斤,收入140萬元,黑木耳2320斤,市場價70元一斤,收入154萬元左右。目前白木耳、黑木耳和香菇總收入400萬元左右,純利潤130萬元。包裝車間今年11月份投入生產,屆時將大大提高生產量、銷售量及品牌知名度。該合作社成立之初,積極響應二郎鄉黨委、政府精準扶貧號召,在店子村及周邊村子用工3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1戶),政府對易地扶貧搬遷戶進行了配股,每個人入股1441.36元,按股金的10%分紅。

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趙薇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我們一家6口人,丈夫在外面務工,一年收入3萬元多一點,我在鑫壘食用菌農民專業合作社務工,平均每月1200元,一年收入14000元左右,自己家養中蜂13箱,預計產土蜂蜜30斤,通過自己開的微店,以每斤60元價格遠銷吉林、新疆、江蘇等地,收入1800元。全年全家總收入45000元左右,人均收入7000元多一點,我們家已經在去年底圓滿脫貧,這都得感謝當地黨委、政府的真心幫扶!”

甘肃成县二郎乡: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薛軍圓,成縣二郎薛氏生態農業養殖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在武壩村主要做中蜂養殖和種植中藥材產業,帶動武壩村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合作社現有蜂箱570箱,總共產蜂蜜12000餘斤,每斤30元,毛收入36萬元,蜂蜜純利潤25萬元,賣種蜂200箱,每箱600元,收入12萬元,一年蜂蜜和種蜂總共收入37萬元。種植中藥材豬苓3畝,能產1000斤,每斤30元,收入3萬元。合作社社員有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每年在合作社能分紅1萬元,已於2016年底脫貧。以該合作社為龍頭,目前,已帶動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在2017年脫貧,今年還將帶動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圓滿脫貧。

武壩村黨支部書記薛志榮介紹,武壩全村轄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6戶720人。2013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戶113戶,444人,貧困發生率61.67%。截至目前,全村剩餘貧困戶18戶5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8.19%。中藥材種植和中峰養殖產業是全村的支柱產業,勞務收入是群眾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全村主要發展柴胡、黃芪、天麻、桔梗、豬苓等中藥材種植。2016年,在省林業廳的幫扶下全村境內共種植黃芩200畝,桔梗500畝,豬苓300畝,實現產值150萬元;累積養蜂達到2000多箱,生產的“泥功山”牌土蜂蜜獲綠色認證。該村按照“黨建+基地+農戶”的形式,建成1200畝油用牡丹和280畝紅豆杉等苗木繁育基地,免費為貧困戶發放種苗,提供技術指導,帶動更多的群眾栽植和繁育油用牡丹、紅豆杉。該村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按照“黨建+合作社+貧困戶”的帶貧模式,積極引導農戶加入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幫扶帶貧機制,全村現註冊合作社6戶,入社貧困戶達 36戶。帶動 120戶群眾走上致富路。

產業是農村發展的基石,只有產業發展了鄉村才能繁榮振興,才能形成脫貧攻堅的基礎。二郎鄉按照成縣委“三化”戰略要求,壯大中藥材種植和中峰養殖產業規模,建設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拓寬銷售市場,實現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同時挖掘資源優勢,發展旅遊產業,更大限度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特色產品發揮特色優勢,2018年全面脫貧指日可待。

武壩村溝門社陳小軍,一家4口人,2014年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依靠政府的幫扶,種植中藥材桔梗5畝、豬苓1畝,兩項收入6萬元,閒時務工能掙2萬元,一年總收入8萬餘元,除去一切開支,純收入7萬元,人均17000元。也已於2015年12月順利脫貧。

該鄉人大主席李春介紹,為促進農戶增收,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全鄉現註冊合作社(協會)15戶,其中武壩村銀聯中藥材種植合作社、甘肅康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幫帶作用較為突出,入社入公司貧困戶達136戶,帶動 450戶群眾走上致富路。全鄉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中蜂養殖5800箱;建成藥(油)牡丹1500畝,白芨、豬苓等中藥材4200畝;100畝食用菌和黑木耳生產基地;發展白皮松、紅豆杉等林土育苗基地800畝。年產100噸的土蜂蜜加工基地,吸納務工貧困戶15戶,務工農戶52戶;形成安子村手工編織篩產業基地,年均編織篩子1.2萬個,實現產值36萬元。通過“三變”改革,總投入500萬元集旅遊觀光、餐飲住宿、農產品加工為一體的泥功山生態休閒農莊已建成,可轉移村內剩餘勞動力46人,人均年增收1萬元以上,為全鄉2018年全面脫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馮維平 報道 )

監製:張平良

甘肃成县二郎乡: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