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最美的青春》找回久違的青春豪情,重新定義什麼是偶像

估計說《最美的青春》是一部偶像劇,可能很多觀眾都不認同,00後的一代甚至可能會嗤然一笑,都沒有靚麗的校服與大牌混搭,沒有透著清香氣的咖啡店和鮮花,更沒有富二代的豪車比賽和遊艇派對,就連偶像劇專用的臺北口音都沒有,算什麼偶像嘛,分明是一群年輕人在野狼出沒的荒漠壩上一駐就是好幾年,挨餓受凍,乾的種樹這種事業也太OUT了吧。

《最美的青春》找回久違的青春豪情,重新定義什麼是偶像

其實,每個年代有各自不同的偶像,就像有一代人是看著F4長大的,也有人是聽著齊秦和鄭智華走過來的,也曾幾何時,有那麼一個階段,年輕人追逐的不是漂亮的顏值,也不是紙面上的財富,而是人生的真正價值,他們視軍人與科學家為偶像,以改變現實造福後代為己任,為新中國的建設投諸了一腔熱血與豪情,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與奉獻,讓現在的孩子可以生活在花園一般的都市裡,盡享陽光時刻,把玩著高科技的產品。由郭靖宇監製,郭靖宇、楊勇擔任總編劇,巨興茂執導,劉智揚、何雨虹、趙恆煊、賈宏偉主演的《最美的青春》講述的就是這樣一群年輕人的故事,該劇把他們當年的豪情投射在熒屏上,給觀眾帶來激情澎湃的戲劇衝擊與情感震撼。

劇情的故事背景設置在上世紀60年代,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激情歲月裡,祖國的大好江山處於百廢待興的復甦期,高原荒漠塞罕壩上迎來了一位北京來的大學生馮程,他帶著父親的寄託和自己的青春熱心回到故里,決心用自己的智慧與辛勞,把這裡重新變回美麗的高嶺。

《最美的青春》找回久違的青春豪情,重新定義什麼是偶像

面對這片乾涸貧瘠,野狼、沙塵暴和低溫的輪番襲擊,馮程嚼著冷乾糧,忍受著飢餓和寂寞,只有一隻狗狗作伴,像戰士一樣意志如鐵,絕不退縮,這是怎樣的一種熱血和豪情。現在的大學生們已經無法想象了,別說親自邁開雙腿在浩無邊際的荒漠上考察,揮舞鐵鍬栽上一顆顆樹苗,看到樹苗無法存活再做試驗再改進,一個週期就是一年,其間經歷的雨雪風霜,讓人想一想就覺得心潮澎湃。

除了鋼鐵般堅強的馮程,劇中還塑造了一系列青春群像,像漂亮大方、心思聰穎的覃雪梅,溫柔嫻靜的孟月,她們把如詩如畫的少女情懷投諸在激情燃燒的時代,她們的果敢、堅忍和奉獻,絕非當下刷著直播的都市小姐姐們所能媲美,還有正真憨厚的那大奎,也不是當下的小哥哥們所能效仿。

所以說,《最美的青春》是真正的偶像劇,但凡稱得上偶像,必須能夠輸送正面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粉絲有所正面的引導,才能夠引領青春的潮流,而這部劇中的馮程和覃雪梅們顯然做到了,通過他們的故事,所有人都能夠被激勵,懂得珍惜眼前的一草一木,一溪一水,明白幸福靠珍惜,價值靠雙手來創造。

《最美的青春》找回久違的青春豪情,重新定義什麼是偶像

圍繞這樣的價值核心,劇中上演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情節,馮程無怨無悔的駐守,哪怕數次被武延生“拖累”,受了冤枉和委屈,卻從不辯駁,因為他的心裡有一顆精神的大樹,護蔭著這片土地,所以他敢於向自然宣戰。當他在草原上向野狼發起怒吼,當他誓死保護樹木,忍受伐樹村民的拳腳重擊,那種荷爾蒙炸裂的豪情,不是當下題材的偶像劇所能承載的。

隨著劇情的展開,劇集的故事也越來越曲折動人,然而,有這樣一群年輕人的存在,我們可以相信,這片荒漠上最終會樹木連蔭,變成綠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