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科學餵豬有講究,養好豬不再是難事

養豬不難,養好豬不簡單!

養好豬的方方面面比較多,今天小編和大家重點談談採用科學的飼餵方法,能夠合理地利用飼料,提高飼料轉化率,使豬多長肉,早出欄,餵豬有講究,科不科學結果還真不一樣?

1、餵豬要“四定”

四定即定質、定量、定時和定溫。

定質:根據不同日齡和用途的豬,按照飼養標準配製相應的飼料,要求營養全面平衡,種類齊全,多樣搭配,適口性好,質優新鮮。

定量:按豬的營養和食慾情況,確定豬的日投飼料量,一般以飼餵後槽內不剩食,豬不舔槽為宜。

定時:有利於豬形成良好的習慣,有規律地分泌消化液,促進飼料的更好消化吸收,提高飼料轉化率。

定溫:春、夏、秋季一般以常溫飼餵即可,冬季應酌情用合適熱水調製飼料和喂溫水。

2、生喂或熟喂

根據飼料種類的特性決定採取生喂或熟喂。應以減少飼料營養損失,提高利用率,預防中毒和疾病發生為原則。

豆科籽實、菜籽餅、棉籽餅、馬鈴薯等精料和多汁飼料中因含有毒物質應煮熟後再喂,以防中毒,個別豬場還有在用泔水,因為其含各種不明物質,應熟喂好。玉米、小麥、高粱及各種青綠飼料均應生喂,更好的保存營養物質。

3、稀喂、稠喂或幹喂

(1)熟料稀喂法:是指把飼料經過煮熟後,再用水兌成粥狀餵豬。此法目前在偏闢農村還很普遍,但對農村發展起來的養豬專業戶已經完全不適宜了。

(2)生料稠喂法:是在餵豬前,把粉碎的玉米、麥麩和其他飼料,按合適比例搭配好,然後就是把料和水按比例攪拌均勻,最適宜的比例是1:1,最高不要超過1:2為好,拌成的飼料,要以手握成團、放開即散為宜。

(3)乾料幹喂法:是把粉碎的精粗料按比例混合均勻後,放入自動食槽內,讓豬自由採食,可每天定時,定量加料,另設水管,自由飲水。

對於上述三種方法(熟料稀喂法、生料稠喂法、乾料幹喂法),在實際應用中可採用相結合的辦法,這樣更有利,建議在春夏秋採用生料溼喂法,在寒冷的時節採用乾料幹喂法更科學。

科學餵豬有講究,養好豬不再是難事

4、少餐或多餐

(1)小豬:在吃奶時要在3——7天的時候開始補料(就是開口料),以誘食為主,不求多吃(過多有可能造成營養型腹瀉,開口料一般蛋白含量都比較高);斷奶後進入保育階段,開始吃乳豬料,但剛斷奶後喂料要把乳豬料和開口料混合飼餵幾天,防止因消化不良而拉稀,此時過渡可以添加調腸道,促消化的微生物製劑活性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過渡以後按少添料,增多飼餵次數一般每天4-5次,填料前食具裡面最好是吃的差不多或沒有最好。

(2)育肥豬:保育期過後開始下圈育肥,15-30KG使用小豬料,30-60使用中豬料。60-出欄使用大豬料,每天3次,每次喂料間隔時間應一致,飼餵的同時,添加催肥促長劑肥爾美,豬豬會吃得多,消化吸收好,拉的少,長的快。

(3)母豬:在不到配種年齡前每天餵給3次,控制體型,不能過肥,但也不能過瘦,不然會影響母豬後期生產性能;在配種期和懷孕中期餵給妊娠母豬料,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母豬懷孕後期,餵給哺乳母豬料,對母豬產子和哺乳有很大好處,因為這個階段,對胎兒增重比較關鍵的時期,也是母豬乳房發育比較關鍵的時期,這個時候,應增加母豬飼料的營養,日常飼餵可以添加母豬三部曲,並且採取自由採食的方法進行飼餵。

(4)公豬:在沒有到配種年齡前按每天3次飼餵,控制體型,開始配種後每天2次飼餵,每次2.5-3斤,配種繁忙時稍微多一點,最好加喂幾個雞蛋。

總之,結合自己豬場的實際情況,依據豬在不同的階段,每天採取飼餵的次數,以及用稀喂,稠喂,幹喂中的一種方式餵豬,再採取定質,定量,定時,定溫的措施,相信你會養豬不再難,養好豬變得更簡單!

謝謝您關注我們,小編會每天為您推送不同的精品文章,歡迎廣大粉絲們參與我們的討論,小編也歡迎大家盡情來吐槽,也可以在留言區暢所欲言,祝每位客官天天開心,錢包鼓鼓,快樂生活每一天!看完可別忘記關注喲,感謝親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