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遭深交所問詢,小米核心供應商共達電聲市值跌了一半

遭深交所問詢,小米核心供應商共達電聲市值跌了一半

近期,號稱“年輕人的第一隻股票”小米,在價格穩定期結束後,再度跌回發行價17港元/股附近,盤中甚至一度破發。而小米的核心供應商共達電聲在今年4月3日,股價達到近一年最高點的12.2元后,就持續下跌,截至於今天的收盤價6.76元,市值幾乎跌了一半。

近日,共達電聲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送達的《關於對山東共達電聲股份有限公司 2017 年年報的問詢函》。對此,共達電聲做出了以下回應。

一、共達電聲2017年營業收入為 7.87 億元,與 2016 年同比增長 9.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5 億元,與 2016 年同比下降1071.33%。對此,共達電聲表示,公司收入與淨利潤比率不匹配主要由於毛利率降低、管理費用-技術研發費、財務費用-匯兌損失、資產減值損失增加所致。

2016 年度新增的生產線,本年度產能未完全釋放,固定資產折舊增加;及人員工資提升等因素致公司成本費用增加,導致本年度毛利率降低。

2017 年度淨利潤大幅虧損主要原因為前期併購投資及擔保代償款計提減值損失所致。

二、共達電聲2017年度、2016年度流動比率分別為85.84%、95.34%,與同行業上市公司比較,流動比率偏低。共達電聲表示,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公司2016-2017年度設備投資額約1.5億元,另一方面公司2016-2017年度因併購投資及擔保代償款、併購產生的期間費用等佔用了公司流動資金約1.2億元。綜上因素導致流動比率較同行業偏低。

三、共達電聲2017年計提存貨跌價損失 4315.56萬元,對此,共達電聲認為:(1)由於公司規劃部分產品不再安排生產及產品型號尺寸變化,對該部分產品對應的自制半成品及原材料計提減值。(2)由於電子元器件行業固有特徵,產品的降價趨勢、產品更新換代及客戶訂單變化等原因,對庫存商品計提減值。 3、無形資產-非專利技術計提減值原因:結合市場需求、價格趨勢、產品更新換代等原因,根據公司規劃和戰略定位部分產品不再安排生產,對該部分產品利用的非專利技術計提減值。

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損失 1899.59萬元,對此,共達電聲認為:結合市場需求、價格趨勢、產品更新換代等原因,根據公司規劃和戰略定位部分產品不再安排生產,對該部分產品利用的非專利技術計提減值。

四、共達電聲控股股東濰坊愛聲聲學科技有限公司為2017年9月30日新設立公司,暫未開展業務,與公司不存在同業競爭。為避免將來產生同業競爭,愛聲聲學在簽署相關股份收購協議時已出具了《關於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

五、共達電聲前五名客戶銷售額佔年度銷售總額達 59.17%,客戶集中度較高。對此,共達電聲表示,公司從事微型電聲元器件和電聲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微型聲學元件、電聲組件、智能模組、車載電子產品等。公司立足電聲領域,處於行業中端,公司電聲元器件產品的下游系消費類電子產品。

共達電聲面向全球市場,主要客戶為全球知名消費類電子產品製造商,知名大客戶本身相對集中,屈指可數。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均採用直接銷售的模式,以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為主。雖然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但不存在大客戶的依賴性。

六、共達電聲2017年研發投入金額為 7975.53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3.67%,而研發人員由 2016 年的 379 人減少到 337 人。

對此,共達電聲表示,雖然研發人員總數 2017 年末較上年同期減少 42 人,主要是公司為優化結構提高效率減少了研發輔助人員,提高了核心技術人員薪酬,公司繼續不斷引進高端專業技術創新人才。研發投入增長主要是材料費和職工薪酬增加所致。

據悉,共達電聲主營業務是電聲元器件和組件製造,主要產品包括微型駐極體麥克風、硅微麥克風、微型揚聲器/受話器及其陣列模組。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哈曼、克萊斯勒、霍尼韋爾、森海塞爾、SONY、松下、華為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

2018年初,萬魔聲學將以9.95億元對價取得濰坊高科所持有全部15.27%上市公司股權,成為共達電聲新控股股東。萬魔聲學主營業務是耳機業務,公司創始人謝冠宏是前鴻海核心事業部高管,成立萬魔聲學後主要研發耳機產品,公司自13年成立以來銷售耳機超過4000萬部,被譽為小米活塞耳機之父。

小米旗下順為資本目前持有萬魔聲學11.3%股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將投資4億元獲取投後19.44%股權,成為萬魔第二大股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