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3 餘華新書,瞭解一下!

說起餘華,人們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在細雨中呼喊》。“回顧自己的書遊蕩世界的經歷,就是翻譯——出版——讀者的經歷。”餘華老師從個人和中國經驗出發,打開與世界文壇的交匯,這本新書《我只知道人是什麼》正是他近年來文章與演講結集。

餘華新書,瞭解一下!

餘華新書,瞭解一下!

創作歷程分享

在日本和韓國漢學家中,第一個翻譯餘華作品的是日本漢學家飯塚容教授,事實上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翻譯餘華作品的人。不為人知的是,為了確認日本西裝口袋繡姓的事,餘華老師還特意看過飯塚容教授的西裝口袋。之後,餘華在小說《兄弟》中寫了劉鎮男人互問“你的西裝是誰家的”這樣生動的情節,反映了八十年代日本“垃圾西裝“湧入中國後人們生活的新變化。

2017年,餘華老師在武漢參加活動時,和同學們回憶了自己最初閱讀和寫作的時光。從在《北京文學》上發表成名作《十八歲出門遠行》,到在《收穫》上發表中篇小說《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這些都較為順利。第一部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的發表卻遇到了預料之外的修改意見。不過餘華老師在將作品後半部分重寫,進行修改,兩城奔走之後,最終作品發表在了《收穫》頭條。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這個頗有深意的書名,一看就覺得很有故事。可不,這個書名真的來源於一個故事……

2010年5月,我參加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節期間,去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紀念館有一處國際義人區,這是為了紀念那些在大屠殺期間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他們中間一些人的話被刻在柱子上和牆上,一個波蘭人說出了一句讓我難忘的話。

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波蘭農民,他把一個猶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個猶太人才走出地窖。以色列建國後,這個波蘭人被視為英雄請到耶路撒冷,人們問他,你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猶太人?

他說:“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什麼,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餘華新書,瞭解一下!

在故事的背後,更多的,是關於人,關於人性的思考……

二〇一〇年五月,我參加耶路撒冷國際文學節期間,去了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紀念館在一座山上,由不同的建築組成,分成不同的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殺害了六百多萬猶太人,已收集到姓名和身份的有四百多萬,還有一百多萬死難者沒有被確認。在一個巨大的圓錐狀建築的牆上貼滿了死難者的遺像,令人震撼。死難兒童紀念館也是圓形建築,裡面的牆是由死難兒童的照片交替出現組成的,裡面的光也是由這些交替出現的照片帶來的,一個沉痛的母親的聲音週而復始地呼喚一百多萬個死難兒童的名字。紀念館的希伯來文原名來自《聖經》裡的“有記念、有名號”,原文是:“我必使他們在我殿中,在我牆內有記念、有名號,比有兒女的更美。我必賜他們永遠的名,不能剪除。”

紀念館還有一處國際義人區,這是為了紀念那些在大屠殺期間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展示的國際義人有兩萬多名,他們中間一些人的話被刻在柱子上和牆上,有些已是名言,比如德國牧師馬丁•尼莫拉那段著名的話:“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也有不知名的人的話也被刻在那裡,一個波蘭人說出了一句讓我難忘的話。這是一個沒有什麼文化的波蘭農民,他把一個猶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裡,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個猶太人才走出地窖。以色列建國後,這個波蘭人被視為英雄請到耶路撒冷,人們問他,你為什麼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救一個猶太人,他說:“我不知道猶太人是什麼,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餘華新書,瞭解一下!

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這句話說明了一切,我們可以在生活裡、在文學和藝術裡尋找出成千上萬個例子來解釋這句話,無論這些例子是優美的還是粗俗的;是友善和親切的,還是罵人的髒話和嘲諷的笑話;是頌揚人的美德,還是揭露人的暴行——

在暴行施虐之時,人性的光芒總會脫穎而出,雖然有時看上去是微弱的,實質卻無比強大。

我在耶路撒冷期間,陪同我的一位以色列朋友給我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他的叔叔是集中營裡的倖存者,他被關進集中營的時候還是個孩子,父親和他在一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他從未說起在集中營裡的經歷,這是很多集中營倖存者的共同選擇,他們不願意說,是因為他們無法用記憶去面對那段痛苦的往事。當他老了,身患絕症時,他兒子(一個紀錄片導演)鼓勵他把那段經歷說出來,他同意了,面對鏡頭老淚縱橫地說了起來,現場攝製的人哭成一片。他說有一天,幾個納粹軍官讓集中營裡的猶太人排成長隊,然後納粹軍官們玩起了遊戲,一個拿著手槍的納粹軍官讓另一個隨便說出一個數字,那個人說了一個七。拿手槍的納粹軍官就從第一個數,數到七時舉起手槍對準這第七個人的額頭扣動扳機。拿手槍的納粹軍官逐漸接近他的時候,他感到父親悄悄把他拉向旁邊,與他換了一下位置,然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剛才站在七的位置上。那個納粹軍官數著數字走過來,對準他父親的額頭開槍,父親倒了下去,死在他面前,那時候他還不到十歲。

以上選自餘華《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生命經驗的凝結,創作歷程的分享,超越文化的洞察“文學包羅萬象,但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人。”——餘華
餘華新書,瞭解一下!

《我只知道人是什麼》

ISBN:9787544773126

裝幀: 精裝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7月

餘華新書,瞭解一下!

《文學或者音樂》

ISBN:9787544769846

裝幀: 精裝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9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