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一個深二代吶喊:靠自己500萬買下深圳3房

《地產老友記》第四期

一段段窩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誠對話,千萬次殷切迴響,深圳壹地產現推出全新欄目《地產老友記:說出你的故事》,與本期作者夏天、地產老友、壹地產的粉絲朋友們,一起回憶過去的樓市、過去的買房故事,討論人生與樓市的點點滴滴。

本期老友

夏天和大家說過深圳土著的壕,聊過深漂的苦,今天來聽聽聽聽周敏的故事,一個夾在中間的群體——深二代。

周敏,1987年出生,今年31歲,她笑稱自己是苦逼的80後,她認為深二代是沒有退路的一代,是沒有故鄉的一代,父母的故鄉但卻不是我的故鄉。而真正的故鄉是不可能回去的,當下的這個“ 故鄉”卻又變化太快,跟不上節奏,隨時就會被拋棄。

父親1962年出生,今年56歲;母親1964年出生,今年54歲。父輩都是80年代來深圳打工創業的第一批人,見證著深圳這昔日的小漁村成為現在的國際大都市。

您是深二代,家庭收入情況如何?

一個深二代吶喊:靠自己500萬買下深圳3房

周敏:大多深二代們的家境應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愁吃穿,也沒有到坐擁金山的程度。父母奮鬥了一生,2002年在原關外建了1棟10層樓高的農民房,現在收租月入7萬,年入84萬。如今,父母也老了,除了每月的租金,也沒有其他收入了。

我3年前結了婚,丈夫也是深二代,家庭環境和我差不多,我倆都是獨生子女,婚後為了更好的生活,用盡兩人多年來的積蓄,再加上親朋好友的幫助,湊夠了100多萬元的首付,在龍華購入了一套二手房,87㎡的3室2廳,約500萬,如今每月還貸款1萬多元。

您眼中的深圳是什麼樣子的?

一個深二代吶喊:靠自己500萬買下深圳3房

周敏:對於很多人來說,深圳可能只是一個賺錢的地方。但是對於我們這群深二代來說,深圳這片土地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從小在深圳長大,並不敢說深圳每條大街小巷我都去過,但是假如熟悉的地方要消失,我真的會傷心捨不得。因為深圳已經是我的家了。

每每在新聞上看到深圳又取得一個新成就,我會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好久之前看到網絡上一個深二代的感慨:記憶裡、腦海裡、靈魂深處都深深地打上了深圳的烙印。

大學去了廣州讀書,期間也去了不少城市旅行。等真正離開了深圳,才發現自己身子裡已經流著深圳的血了。深圳的空氣、深圳的人文、深圳的綠化、深圳的建築,深圳的一切一切,都有一種讓我無法離開深圳的魅力。我覺得這輩子我也離不開深圳了。

被大眾打上深二代的標籤,對此您怎麼看?

一個深二代吶喊:靠自己500萬買下深圳3房

周敏:以前在大家眼裡。深二代就是紈絝子弟、敗家子、啃老族,只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但是我想說,這些只是少數,更多的深二代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儘管我家裡有一棟農民房,但是也只意味著有了一個安樂窩,沒有租房搬家的煩惱。

剛剛畢業出來找工作的時候,當同事們知道我是深二代,都會發出羨慕的聲音,“你家應該很有錢吧,為什麼還要出來工作?你是來體驗生活的吧?”

講真的,那時候的我真的很反感這句話。我想大多數的深二代並沒有什麼“啃老”的資本,想要在深圳這座城市“活”下去,一樣也需要努力工作、辛苦打拼,我們一樣也會對深圳的房價感到害怕。

我是深二代,不是富二代,但是我會努力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二代!

買房的錢怎麼來的?是什麼原因選擇了龍華?

一個深二代吶喊:靠自己500萬買下深圳3房

周敏:因為我和丈夫都在龍華上班,當時考慮了通勤時間,選擇了離上班地方近,小區環境比較好的樓盤。又因為考慮自住,再加上還沒有後代,買房還是主要考慮了安靜、舒適等方面。

大學有空的時候都會去做兼職,和大多數大學生一樣,派過傳單、當過餐廳服務員。我學習成績還不錯,也當過幾個小學生的家教老師。畢業就出來工作,各行各業也嘗試過。如今在銀行上班,月入1萬多。丈夫自己做點小生意,兩個人年入共約50萬。除去房貸、日常開銷,也所剩無幾了。

幸運的是,遇到了對的他,在熱愛的土地上紮根,真真正正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未來買房,主要有哪些考慮?

周敏:明年1月,我也要當媽媽了。現在我倆已經在物色學區房,如果遇到合適的房子,會考慮將現在住的房子賣了,換成學區房,為了孩子也許就要犧牲自己了。

從小看著父母努力工作,也是為了能讓我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我也會向父母看齊,我會更加上進,更加努力的在深圳這個城市生活下去。

聽完周敏的故事,夏天想說:深圳是一個年輕而包容度極高的移民城市,是一個富有魅力和朝氣的城市、也是一個大氣、胸懷寬廣的城市。“來了就是深圳人”,無論你是土著、深二代,還是深漂,我們都應該為自己身處深圳而感到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