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網聞博報:教育世界盃冠軍還是“中國製造美國芯”?

《網聞博報:教育世界盃冠軍還是“中國製造美國芯”?》

世人只見世界盃舞臺中心群雄爭霸,誰看見幕後英雄默默奉獻?如果要問,“出錢不出線更不奪冠軍”,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卻有網友神回覆稱,這就是“中國足球精神”!只管“分享足球樂趣”,開口閉口總不離錢,太低俗太失風雅也太傷感情了!

廣告閃過,精彩繼續。

“中國記者”又遭同行奚落,這次毫無猶豫“懟了回去”!

據鳳凰網體育2018年6月20日訊,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小組賽首輪比賽結束,亞洲球隊表現不錯,取得兩場勝利,而中國媒體人卻在俄羅斯再次受到“奚落”。國內著名媒體人徐江在微博上透露自己在波蘭與塞內加爾比賽前,遭到意大利同行奚落,而這次毫不猶疑的懟了回去。徐江在微博上寫到:“在新聞中心排隊要波蘭比賽的票,一個意大利記者沒拿到混採的票,他跟新聞官叭叭半天,說自己是意大利媒體的,說場上有五個意甲踢球的隊員!然後又問我,你們中國記者來幹嘛?我瞬間反擊,你們意大利不也沒出線嗎?哈哈哈!爽!哪來的優越感!都是沒出線的看客,裝什麼。”

此前,日本媒體《Sportiva》的報道,在世界盃揭幕戰開賽之前,一名中國記者遭到阿根廷記者奚落。日媒描述到:一名阿根廷記者和一名中國記者之間發生了爭吵,隨後中國記者的聲音則變得大了起來。不過阿根廷記者則用一句話予以了反擊:“你們的國家隊世界盃都沒出線,為什麼還顯得這麼神氣啊?”面對這一犀利的痛擊,中國記者則顯得無言以對。而韓國也曾諷刺說中國沒進世界盃,但有10萬人要去俄羅斯。

“哥倫比亞人女主播”為德國電視進行“戶外直播”時遭男球迷強吻和“鹹豬手”!

據虎撲體育網2018年6月20日訊,哥倫比亞人女主播特蘭,在俄羅斯薩蘭斯克為德國電視臺進行世界盃現場直播報道時發生了意外的一幕,一名球迷突然出現在直播鏡頭前,親吻了特蘭臉頰,手放在了她的胸部。特蘭沒有被這名男子的舉動打斷自己正在進行的直播報道,隨後這名球迷也徑直揚長而去。

特蘭之後把這段小視頻發到社交媒體上並寫道:“我之前就來到薩蘭斯克這附近了,為了準備這次報道花了兩個小時,沒有任何事情發生在我身上。但是當我們正在進行直播報道的時候,這個男的佔我便宜。他走近我,親了我一下,還摸了我的胸。我必須要進行正在直播的報道。之後我想看這個男的是否還在附近,不過最後他已經離開了。”特蘭還補充道:“我們不應遭受這樣的對待。我們一樣的專業和值得(尊敬)。我和觀眾分享足球樂趣,但我們也要明確喜愛和騷擾之前的界限。”下面有人評論道:“這些事情根本不應該發生!你是一個美麗聰明偉大的女人。”另一個人評論道:“你當時處理得很好,這個男人非常的傻以及無禮。”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站在女主播這邊。有人評論道:“這有什麼錯呢?難道我們通過吻臉頰的方式來和別人打招呼也叫騷擾了?”

2018美國高錄取率低過“藤校”!申請競爭靠什麼才能“脫穎而出”?

據搜狐教育“天道教育”2018年6月19日訊,隨著越來越多家庭送低齡孩子出國學習,挑戰國際化的環境,申請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2017年,美國排名前50的寄宿高中,來自中國的申請人數達到平均每所學校500人,有的學校甚至高達700人,而它們的錄取人數往往只有每所4-5名中國孩子。2018年,美高申請是不是更加困難?美國之外的學校錄取有什麼變化?什麼樣的孩子錄取到更好的學校?2018年是難得的美高錄取的小年,也就是說,申請人數沒有明顯的增長。

早幾年,中國區申請美高的學生人數曾經呈現50%-100%的增長。由此帶來意料之外的強競爭和錄取結果,但今年,形勢趨向平穩了。然而從申請難度來看,今年的難度有增無減。因為中國孩子比較會考試,今年的標化成績再一次水漲船高。今年排名前十的寄宿美高錄取者,託福的平均分已達110+,排名前50的學校均分也在105+以上。競爭仍然很激烈,比往年更難了。中國申請者的背景也開始呈現分化。申請美國高中的學生,有的來自內地各大國際學校、民辦雙語學校、公立學校;有的來自美國本土,英國,新加坡,加拿大,瑞士等私立寄宿初中。不同背景的孩子在申請中各有優勢,讓學校更加難選,競爭呈現多元化。託福110+,並不一定能夠進入頂尖學府,學校更看重有獨特性和成熟度的孩子。

2018年,中國孩子申請美初的趨勢,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慘烈。美國初中申請者人數呈直線上漲,很多家長擔心美高競爭激烈,選擇提前讓孩子出發。往年一所初中約50人競爭4-5個錄取名額,而今年一所學校申請者已經躍至150人。加上美國頂尖寄宿初中數量少,競爭態勢完全不亞於頂尖美高的競爭。原本美國初中接受小託福成績,對大託福沒有要求。但由於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人數過多,小小招生辦忙不過來,一些頂尖學校需要給中國學生設立多道關卡。例如知名的Fay School,Eaglebrook School,雖然學校只要求小託福分數,但是已經有很多中國學生拿著大託福的分數申請。Eaglebrook要首先在國內接受一輪面試,Fay需要在香港面試。有的孩子甚至考SSAT的upper level去報初中。

2018年,頂尖美國初中的申請者,已經出現了託福成績115+的孩子,而他們在準備考試的時候,還只是一名小學生。(託福成績110+原本是美國研究生院的成績要求)另外客觀來說,美國讀初中的孩子,申請美高的優勢已經不如往年明顯。2018年,在比較出名的美國初中,美高錄取也出現“全拒得”的中國學生(一所學校的錄取都沒有拿到)。每年錄取結果出來,大家都迫切想知道,牛娃到底有什麼“驚世駭俗”的成就,才能成為頂尖美高百裡挑一的那個人?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的確有一些共性可以參考。

首先:美高喜愛“T字型”人才。怎麼理解呢?“—”表示均衡的發展。學生需要在學術、體育、藝術、公益活動等方面均有涉獵;這說明學生願意嘗試,不斷激發自己的潛力。“|”表示在某一方面有深度的參與和熱情。美國教育中最看重的一種能力是grit(堅毅)。如果一個孩子,從五六歲開始,一直到十四歲,十幾年的時間一直專注於做一件事,比如科研、機器人、芭蕾舞……並且把它做到極致,這是學校樂於看到的精神。其次,面試能力特別重要。基本上申請到排名前五十美高的孩子,大部分託福都在100分以上的。

也就是說,孩子根本無法依靠考分,來形成個人優勢被招生官記住。而且,每個人的課外活動也很多,基本都有一兩個拿的出手的活動。這樣一來,孩子跟招生官15-25分鐘的面試,就成了孩子展現自己、脫穎而出的重要機會。要想面試表現好,首先你的英語口語要好。其次孩子要比較能講。表達能力好、善於講話的孩子,在面試上是有優勢的。面試成功的孩子,很多都是學校辯論社、模擬聯合國的,在舞臺上有長期經驗的,這些活動對孩子的自信心和講話能力都有很大的鍛鍊。另外,並不是說一個孩子獲了很多獎,他就是一個打動人的人才。學校在面試中最看重的是孩子的性格特點、他對自我的認知。

比如今年錄取到排名前三的美高的一個孩子,他在面試的時候和麵試官分享的,不是他有多牛,而是他在運動隊裡是最弱的一個。他被隊友嘲笑,但是他都沒有放棄。這反而呈現出他的性格特點。最怕的是一個孩子獲獎無數,你卻看不到他的思想、他對自我的認識,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成熟度”。

“中國留美學生”章瑩穎失蹤一年了,我們還在等她回家

據搜狐教育“柳橙網”2018年6月19日訊,章瑩穎同學失蹤一年了,我們還在等她回家。我們是誰?這裡的我們指的是所有還牽掛她,牽掛這個案子的結果的人一年前的今天,章瑩穎失蹤了。這一年來,章瑩穎至今杳無音訊,她的家人和所有關心她的人在焦急的等待中度過了這一年。這一年裡,她的家人除了等待,也遭遇了很多風風雨雨。但是風雨之後,他們卻沒有等來彩虹。一年了, 她還是沒有回家。章瑩穎是個非常優秀的女孩,2013年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2016年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並於2016年至2017年在中國科學院客座學習。2017年4月,她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交流學習。

2017年6月9日下午1點39分,章瑩穎用她的手機給她的房屋經紀人發了短信,表明她預計會遲到十分鐘左右,將於下午2點10分抵達約定地點。但是直到下午2點38分,房屋經紀人再次向章瑩穎發送短信,卻再也沒有得到回應。大約晚上9點24分,一位伊利諾伊大學的副教授向伊利諾伊警察署報案稱章瑩穎失蹤。章家人似乎還未從章瑩穎失蹤的悲傷中走出來,便已經疲於應對網友的質疑而心力交瘁了。事後,雖然各大媒體紛紛為章家人報道正名,但是網友的熱度,似乎又去追逐下一個明星或偶像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正地關心一個女孩的生死,又有多少人思考過每一份看似合理的“質疑”會如何從心理層面擊潰一個家庭尋找失蹤孩子的決心。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用善意去關注一個熱點的升起與寂滅,又有多少人是在平心靜氣地期待奇蹟的發生。章瑩穎是個優秀的女孩,也是一個前途無限光明的中國留學生,她的未來充滿無數可能性,但她卻從身邊人的視線中消失了。一年了,我們沒有忘記,我們一直關注著日曆上也許遙遠到終將到來的紀念日與開庭日。一年了,我們還在期待,期待她可能還會回來,至少,正義能來。

“中考科目改革”催熱“高價衝刺班”!價格動輒數萬元

據央廣網2018年6月19日訊,歷史、地理、思品等“副科”首次中考 培訓機構趁機掘金 價格動輒數萬元。距離本市中考僅有不到一週時間,作為“新中考”改革元年,與往年不同,今年中考中首次實現選科。考生需要在參加語數外三科必選科目之後,還需要在物理、化學(生物) 、歷史、地理 、思想品德等5科中選擇三科參加考試。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等此前被認為是“副科”的學科今年也首次進入中考。對於新的中考改革,不少考生和家長在考前心裡沒底,這讓不少培訓機構找到了商機,推出各種新中考衝刺班、押題班,每天的培訓價格以千元計算,價格動輒數萬元甚至達到10萬元。

臨近中考,有考生反映自己同班同學在班裡“消失”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發現“新中考”第一年,不少考生對於自己所選擇的科目表現出了心裡沒底,希望能通過考前突擊培訓尋求心裡踏實。“我是6月份二模後才報的突擊小班,已經是班上報得最晚的了。”海淀某頂尖中學的初三考生楊同學表示,雖然學校老師已是“頂配”,但作為中考改革後的第一屆考生,幾乎人人在備考前都選擇了外面的培訓班,“我們班上的報班率達到95%左右”。

為何如此“依賴”考前培訓班,這位同學解釋說,“中考改革後,大家都挺迷茫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不知道考什麼。尤其是史地政比較令人恐慌,以前都沒考過。似乎只有物理變化不大,所以我們同學絕大多數人都選了物理,而其他科目不上考前班,就很沒底”。海淀一位選擇了一對一“全託”考前培訓班的學生表示,截至目前他的培訓費已接近10萬,而培訓時長僅為一個月。所謂的“全託”班,即放棄校內課程,每天到培訓班報到上課,“5月11號一模之後報的班,每一科都上,每天從早上到晚”。

“一個小時500塊,一節課倆小時。我每天都上,中考前每一科都過一遍。”海淀另一位考生透露,考前培訓班的費用,基本上每天都以千元來計,考前至少得消費數萬元。一位在東城區的考生也透露,自己目前已經上了大概兩週的“一對一”輔導課程,“機構老師負責給我們排課,每天上四個小時左右,花費差不多3萬了”。她還向北青報記者透露,自己中考除了語文、數學和英語三科必修之外,還選了生物(化學)、歷史和地理三科。“我們班有三四個同學去培訓班上課,我媽看別人上輔導班覺得我也得去,特別是歷史、地理之前都沒有考過,第一年到底能考成什麼樣子,別說我媽虛,我自己心裡也有點虛,感覺報了班心裡才踏實。”這位考生坦言。

北青報記者以考生家長的身份致電多家培訓機構發現,不少培訓機構都開辦了中考集訓班,有的機構甚至還設置有考前押題串講班。“中考衝刺課程,進行解題思路梳理,解題方法加強,調整考前心態,釋放考前壓力。適合畢業班學員。”根據某教育機構官網上的招生宣傳廣告,北青報記者以初三考生家長的身份致電該機構,一位夏姓工作人員表示:“考前押題串講班16號就開課了,有六七十個孩子報名,昨天同事就告訴我都報滿了,您要是給孩子報名,我可以給您加座。”

這位夏姓工作人員還表示,今年因為“新中考”諮詢她的家長比較多,“押題也不是隨便押的,雖然是第一年,我們選擇老師是非常慎重的,有些參加過北京的閱卷和出題,也是一線的名師,孩子上過之後提升會非常大。我們押題請的老師平時上一節"一對一"課程都得2000多元。有的名師需要提前一年預約,不然根本約不上。”為了讓北青報記者相信命中率很高,她還稱:“剛剛結束的高考,我們語文作文押的都是原題。您要報名得趕緊報,以全科3天培訓共6300元。”對於衝刺班的師資,另外一家教育機構的薛女士也透露,該機構的授課老師都是來自公立校的有經驗的教師,“我們有海淀校區名校的老師,也有東城區的老師”。某連鎖教育機構的李姓工作人員也表示,該機構的老師一部分是自己學校的老師,還有一部分是公立學校的老師。

“根據孩子一模二模中表現出來的短板,排一個課表,找到最弱的學科,著重發力。瞭解孩子哪科提升的潛力比較大,要有側重。不然就在策略上失敗了。”這位李姓工作人員還表示,需要有經驗的老師來指點串講,如果方向對了,這些科目也比較容易提分。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大部分考前集訓班的考生可以住宿也可以走讀,集訓時間一般在8點至21點,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根據考生需求進行“一對一”的課程安排,部分機構還為考生提供答疑及自習時間,而收費也非常之高,多達數萬元。薛姓女士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該機構僅海淀一個校區就有20名考生參加“一對一”的集訓,每天上4節課,每節課2小時,一小時收費為580元。從本月14日開始上課,一直持續到22號結束,也就是考前兩天。據此計算,如果考生上完該機構從本月14日到22日的集訓,將花費41760元。

“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安排課程,弱課就可以讓老師多排幾節,比較強的科目就可以少安排幾節。”薛姓工作人員表示:“最後一兩週突擊是最有效果的,越是臨近考試,孩子的記憶越牢固,老師講的都是考試的內容和考點。”李姓工作人員也告訴北青報記者,很多學生都在二模之後選擇進行5到10天衝刺,學生同樣可以自主選擇集訓的科目,機構負責為學生安排課程,學生的自習和老師的答疑都是免費的。上課時間也是8點至21點,收費為每節課600元。“老師會根據孩子的情況一對一的輔導,歷史、地理、思想品德等科目只要老師指點得當,提分也非常容易。”對於成效的問題,李姓工作人員表示:“提高5分到10分很輕鬆的,別小看這5分,高5分就能在海淀區排名提升1000名左右。”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近日,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工商局聯合印發《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實施方案》,明確要求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標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同時實施方案中也明確提出,教育行政部門要督查義務教育學校開展學生課後服務政策落實情況,嚴查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並誘導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一經查實,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一位經驗豐富的知名學校老師告訴北青報記者:“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一定是在學校上課”。其原因是一方面各校校領導對畢業年級的教育教學工作都抓的非常緊且到位,學校老師的責任感也非常強,對學生傾注更多的心血。同時,學校老師都要參加區裡組織的統一教研活動,學校也要多次召開研討會,學校老師對本年命題思路等有更直接和更清晰的掌握。該老師還表示,學校各學科備課組要組織統一的備課,學校老師又至少教了這些學生一年,甚至三年,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更到位,更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對本校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授課習慣更加熟悉,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直接學習和消化知識,學生也不存在不適應性。

此外,這位老師還表示,學校老師跟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亦師亦友,不僅傳授知識,更能在緊張的備考階段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心理關懷。尤其面對不夠努力或分數不理想的學生,不僅能夠時時鞭策,更能進行有效激勵引導,建立學生良好的複習和考試心態。東城區某中學校長也告訴北青報記者:中考前學校都安排了老師幫助學生答疑、對於學生個性化問題進行輔導。重點是學生要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在哪裡。很多串講,上課其實在考前進行的意義並不大。

“中國新牛高校”大學迎來首屆本科生畢業典禮!周小川丁仲禮是校務委員

據中青網2018年6月19日訊,中國新牛高校的里程碑,校長江綿恆激情演講。6月16日,上科大首批199名本科生迎來了自己的畢業典禮。這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建設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在辦學之路上,寫下了完整的第一筆。學校官網大事記中明確記載:2014年9月30日,上海科技大學首屆(2014級)207名本科生正式開學。要知道,許多本科生是放棄了進入清華大學等一流學府進行本科學習的機會,而是“冒險”來到了當時教學樓與建築工地並存的上科大。“驚惶而期待”是學生對上科大的第一印象。

上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江綿恆在16日舉行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時,也印證了這一點。他對首屆本科畢業生們說,當年你們選擇上科大時,學校僅有一幢宿舍樓,校園建築還只是一張藍圖,常任教授隊伍也尚未建立。我為你們當年的勇氣所感動,更為你們取得的成功感到驕傲!長安街知事發現,在這199名畢業生中,約38%選擇前往國(境)外攻讀研究生。這部分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人均收到2個以上來自於哈佛、哥倫比亞、康奈爾等世界知名大學的Offer。此外還有34%的畢業生選擇在國內頂尖高校攻讀研究生,20%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

至於還有8%的本科生未畢業,有不少學生是捨不得學校頂尖的教學資源而主動申請延期畢業的。例如一位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交流的上科大本科生表示,他將利用一年的延期和上科大的資源補充更多專業領域表示。而這名學生在上科大學習期間的平均學分績點高達3.84分,而滿分是4。上科大在本科生的培養中,遵循的是“寬口徑、厚基礎、小規模、國際化”的原則,專業課程體系和標準與世界一流大學接軌。打破專業壁壘、英文教學,上科大的本科生們面對著不小的挑戰。

在校期間,學生們為了課程作業,經常挑燈夜戰甚至組成幫扶小組。有的本地同學經常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回家。有家長調侃說,明明在上海,可是孩子就像去外地上學了一樣。拴住學生們的上科大的教學資源,有著絕對實力,這從學校按照1:10至1:12規劃的師生比例就可見一斑。截至上個月,學校選聘的教授達到了469位,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等等。而上科大校務委員會更堪稱“豪華天團”——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市長徐匡迪,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他們不僅是副國級領導人,更是各專業學科的頂尖專家。

正是因為上科大“科研無縫銜接”的培養特色,讓這批本科生早早具備了領先於一般學生的科研實力。在這批本科畢業生中,已有17人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等身份在知名學術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20篇論文。與此同時,上文提到的學校副國級教務委員會也在讓學生體驗者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三天前,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今年3月出任央行行長的易綱接替周小川出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主席。而在此前一天,周小川在上科大的校園中,為學生們做了一堂題為“國際貿易體系及金融支持的演變”的精彩演講。從政壇到講壇,周小川的身份完成了一次十分有“腔調”的轉換。

就在本月初,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也到上科大進行了調研。在瞭解上科大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項目進展情況等一批尖端科研項目後,李強感嘆,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在哪裡,未來重大科學發現就會在哪裡。“市委、市政府將繼續支持上科大改革創新”,李強的話語間足見上海對這所“初生”大學的重視。畢業典禮上,校長江綿恆以“感恩偉大時代、實踐改革創新”為題發表了激情演講。他說,今天,當我們共享收穫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時,我們更要感恩我們偉大的時代。是這一時代,為上科大的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是這一時代,給予了年輕人追求夢想的機會;是這一時代,成就了我們當代人在世界民族之林再現尊嚴!

江綿恆把上科大首屆畢業生稱為“時代的幸運兒”,要求他們“思考時代賦予的重任”,將未來幾十年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投身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之中。將有作為的人生,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聯,與時代休慼與共。4年前的首批入學新生開學典禮時,江綿恆用“做得了鋼鐵俠,坐得起冷板凳”寄語上科大新生志存高遠,立志成才。如今,“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稱為江綿恆為這一批畢業生在未來發展中提出的希望。相信重視人才培養的“上科大”們,必將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培育更多更強大的主力軍。

網聞博評:叢林法則食物鏈“工業流水線”就是“全球化經濟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