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視野|陳鷹:登“峰”造“極”,實現人生目標

歡迎大家報考浙江大學海洋學院

01

春節裡,朋友圈被種種旅行“霸屏”,天南海北,國內國外到處都有。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在我的朋友圈,一位朋友去了摩洛哥,另一位朋友去了北海道。

我的一位學生,則去了阿根廷最南端的城市烏斯懷亞,遊覽了南極,沉醉在冰雪天地的企鵝世界之中。

為了活出精彩,大家都有過自己的旅行目標。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小學時代,我就設過目標。那時還不興出國,跑遍祖國大地,走遍中國的各個省份、自治區和直轄市,是大多數人的宏偉目標。我的目標裡,冒進地把臺灣也列入了清單。

今天回想起來,那時候的宏偉目標,現在實現得差不多了。

臺灣,我則訪問過多回。在寶島最北端的基隆、最南端的墾丁,都留下過腳印。

國門打開之後,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樹立起了踏遍五大洲的目標,並努力付諸實施。

再然後,我有了更遠大的目標。要造訪地球上“四極”中的一極。而這樣的目標,足夠驚豔,可以稱之為我人生的目標!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02

不知大家是否知曉,地球上有四極,“極高”、“極深”、南極和北極。

小時候經常在報端看到,中國勇士們如何征服珠穆朗瑪峰——地球的極高。

那時候,藏族姑娘潘多,則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

後來,網上出現北京大學學生在喜馬拉雅山脈攀登高峰失聯出事的消息,也知道了世界各國形形色色的登山俱樂部。

這些俱樂部所要攀登的對象,不是秦嶺五嶽,而是要征服世界各地的頂峰。當然,珠穆朗瑪峰是他們的終極目標。

可能大家並不知道,前段時間,中國海洋界的多支科學家隊伍,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探索考察世界海洋最深處——深達11000米馬里安納海溝——地球的極深。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如果以人類到達四極人數來標誌,來看四極中哪個“極”最難企及,恐怕只有“極深”了。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到過馬里安納海溝只有區區三人!這三人中,有一位是大家都熟識的美國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那麼,如果現在讓我們來設立旅行的目標,我們是否可以考慮這地球四極?

是不是可以這樣來說,地球四極,人的一輩子總要去過一極。 “登”峰“造”極,不枉來地球一回?!

03

不能說是把珠穆朗瑪峰或者馬里安納海溝作為目標吧?對於我們大多數“凡人”來講,我們應該適當地重新定義一下“四極”。這個定義,是應該以不易實現作為準則的。

如何來定義這“四極”呢?我在這裡先做一個定義,供大家討論。

“極高”,可否設為6000米以上的高峰?之前,已有很多人爬上過5000米的高度。

“南北極”,至少得進入北緯或南緯80度以上,至少得踏上南極或者北極的土地或冰雪,至少得在那裡呆上一晝夜!那些旅行團的走馬觀光,不算。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極深”的征服,恐怕是四極中最不容易定義也最不容易實現的選項。我姑且定義1000米這一深度,來作為目標吧。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為什麼是1000米呢?要知道,五年前,在我們自己的“蛟龍號”開始海試之前,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居民,下潛過1000米以深海底的,還不到十人!要知道,進入“極深”,是需要先進的載人深潛器。

而且,水下1000米的深度,也是各國軍事潛艇目前尚無能力進入的禁區。

04

那麼,什麼是進入這地球上四極的正確方式呢?

曾經,美國的幾位富翁掏了錢,租用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阿爾文”載人深潛器,下潛到2000多米海底火山附近,進行了觀光遊覽。

也有很多人通過觀光旅行團,到訪了南北極。

這樣的方式,我以為是不可取的。進入“四極”應該有一個基本原則,最好不用純粹的金錢來交換。

所以,如果要訪問南北極,參加各種科學研究或外事事務的考察團,應該是一種正確的選擇。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如果志在登高,就應該參加報名正規的登山俱樂部——那裡能夠提供知識與技能、保障安全和後勤。

當然,你還得磨鍊意志,強身健體。

進入“極深”,目前惟一的選擇,那就是參加海洋科學研究,爭取機會,藉助載人深潛器,進入深海。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就在中國而言,只有“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和“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能夠把人送到海洋的千米之深。

上文講到的美國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造訪馬里安納海溝,可不是花錢租用什麼載人深潛器下潛的,而是籌措一筆鉅款,建立一支強大的技術隊伍,自行研製了潛深逾萬米的“深海挑戰者”號載人深潛器,然後親自駕駛,獨自完成探底馬里安納海溝的壯舉。

卡梅隆之舉,方法一定正確。但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勵志意義更多。

05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不難看到,如果真要實現訪問這地球上“四極”這一目標,從事海洋事業的,無疑是最有希望實現的。

因為除了“極高”之外的三極,是海洋人的領地。

15年前,我曾下潛到過2500米海底,進行過科學考察。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我熟識的許多海洋界朋友,許多已下潛過1000米以下的“極深”。

對於今天的我來講,正在為努力實現造訪第二個“極”的目標而奮鬥。我離那個目標,曾經是那麼接近過——2017年初,就有過一個機會,去南極科學考察,由於某些原因成為了遺憾。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那次,我學院裡的一位同事,替代我擔任南極科考隊隊長,踏上了極地。

對於年輕人來講,選擇海洋,就是為實現這一人生目標,創造了極好的條件。

快到高考填報志願季了,高考學生們考慮報考各校的海洋學院,這應該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學習海洋,從事海洋事業,實現造訪地球四極這一人生目標。

视野|陈鹰:登“峰”造“极”,实现人生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