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肥水難釣魚?掌握這8個技巧爆護不在話下!

肥水難釣魚?掌握這8個技巧爆護不在話下!

一、天氣方面——釣雨不釣晴

在肥沃的水體中,一般水底的淤泥、枯枝爛葉較多較厚,在溫度升高時,水體下常有一定量的沼氣等有害化學氣體溢出,有時我們能看到水面有固定的氣泡冒出水面,還有一些肉眼難以看到的氣體不斷揮發,從而降低了水的含氧量,魚呼吸不適,而越往上有害氣體濃度越低含氧量越高,魚的趨氧本性常使其離底,也常使如鯽魚、鯉魚等底層魚變層,又因水中的浮游生物較多,魚在中上層靠吸食浮游生物即可飽食,時間長了,魚已習慣在中上層活動。

而當天氣發生變化,如颳風、下雨時,一般會使水體溫度下降,水的表層溫度與下層發生對流,上下溫差變小,有害氣體揮發相對下降,水的溶氧量快速增加,魚感覺舒適、活躍,魚的泳層下降,食慾轉旺,從而提高了釣者上魚的機會。

二、溫度方面——釣低不釣高

颳風、下雨天,我們已經知道對水體的影響,但並非非要等颳風下雨天才能出釣。在連續幾天高溫後,偶遇有冷空氣南下、氣溫下降的天氣,也是難得的好機會。道理同上,溫度適宜、溶氧量高,魚兒就好開口。

肥水難釣魚?掌握這8個技巧爆護不在話下!

三、水深方面——釣淺不釣深

大家都知道,水越淺水的溶氧量越高,肥水中魚一般喜在中上層活動,連鯽魚、鯉魚等底層魚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水域應採用浮釣,因為在淺水區,魚的食慾比深水區要強,由於肥水域水的透明度較低,淺水區的天然餌料較深水區要多,所以,魚喜歡到淺水區覓食。但垂釣時的環境要安靜,走動、說話聲音要小,否則,一但驚散魚群,很長時間魚都不敢上窩。

四、釣餌方面——夏素冬葷

愛野釣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年四季在野外的水域垂釣,只要找到一天然水域,那裡的魚都很好釣,吃口乾脆、葷素不拒。這是因為天然水域餌料貧乏,水質較瘦,浮游生物少,魚兒飢不擇食。

而在離村莊、公園較近的水域,由於人們經常在此水域淘米洗菜或遊人或養殖人故意投放飼料餌料,使的水質變肥餌料豐富,浮游生物繁殖迅猛,魚終日吃喝不愁,對餌料比較挑剔。

在夏季溫度較高時,大魚的食慾不高,而肥水中的小魚小蝦食慾旺盛,用葷餌常遭其搶食,鬧的你浮漂跳動不停卻空竿連連,這時如果改用素餌,情況將大為改變,小魚小蝦對素食不大感興趣,從而給大魚覓食創造機會。

而當進入深秋或入冬季節,魚類為了滿足越冬時身體中對脂肪和蛋白質的大量需求,開始又對葷餌感興趣,這時的浮游生物也很少繁殖,魚的食源減少,飢餓程度增加,這時我們就要迎合其口味,及時改用葷餌,以增加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