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又現“漢芯”式造假醜聞:把日本產品油漆塗掉,冒充國產貨騙經費

常林集團所謂“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的高端液壓產品”中一款液壓泵

“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塗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鑑定”。該企業8年獲得科研經費15億元。

近日,山東常林機械集團破產重組揭開了該企業涉嫌項目空轉、科研造假的問題,引來社會和媒體的關注和議論。這家企業多次名列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發佈的“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榜單,而且擁有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重點實驗室,8年獲得科研經費15億元。

常林現“漢芯”式造假醜聞

以農機制造起家的山東常林機械集團歷經多年發展後,不僅在工程機械領域站穩腳跟、謀求旗下子公司上市,同時還在酒店、建築、肥料等領域進行跨行業佈局。然而,隨著2014年一場資金危機的突然爆發,常林集團擴張的腳步驟止,並在兩年間迎來破產的命運。隨著周遭諸多光環的消失,常林集團此前在財務、科研等工作上積蓄已久的諸多疑點逐漸露出水面。

2009年,常林集團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同一年中川液壓創立。自此開始,常林集團開始頻頻以注重科研的形象示人,尤其以中川液壓主導的液壓元件開發為重。

據澎湃新聞統計,2010至2015年,常林集團至少申報了30個項目。其中,獲得國家專款資助的項目至少13個,累計獲得國家專款支持資金近15億元,年均2.5億元,相當於三一重工2015年淨利潤的兩倍。從科研項目的內容來看,常林集團獲得資助的省級與國家級項目當中至少有8個項目與液壓技術相關,如“山東省液壓技術重點實驗室”、“工程機械高端液壓元件及系統”、“50噸及以上挖掘機成套液壓系統研製和應用示範”等。

又現“漢芯”式造假醜聞:把日本產品油漆塗掉,冒充國產貨騙經費

常林集團部分科研項目申請書封面。

金家民於2013年加入中川液壓,負責研發工作,後又調配至常林集團位於北京的高端裝備研究院,主攻常林集團的“十二五”項目——“50噸及以上挖掘機成套液壓系統研製和應用示範”。據他表示,中國的液壓元件比較落後,而常林集團成立中川液壓,發起“十二五”項目主要就是想在液壓元件方面有所突破。

據科技日報報道,中國液壓工業的規模在2017年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產業大而不強。一些高技術含量元件,如額定壓力35MPa以上高壓柱塞泵,有90%以上依賴進口。在國內工程機械企業當中,即使如三一重工這樣的龍頭企業,在高端設備中的核心液壓部件依然採用進口。

重金投入之下,中川液壓很快便拿出了成果。2012年8月7日,一場名為“高端液壓元件新產品及產業化發佈會”的會議在常林集團舉辦,與會專家對中川液壓拿出的兩款液壓軸向柱塞泵、一款迴轉馬達、一款主閥進行評議。最後,中川液壓的高端液壓產品成功通過國家級鑑定。

據常林集團的新聞稿報道稱,時任中國液壓與氣動密封件工業協會理事長沙寶森在會上宣佈:“中川液壓的成就表明我國液壓產業發展已從測繪、仿製“跟風”階段,開始向掌握核心技術,進行自主創新階段邁進。他最後指出:“這是中國液壓史的‘八七會議’。”

然而,在澎湃新聞採訪過程中,有三名原常林集團員工表明,中川液壓的一款液壓泵是模仿日本川崎設計的。原常林集團戰略事業部的高管曹軍甚至直言,“這個泵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塗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鑑定。”

澎湃新聞查詢發現,中川液壓的設計產品,通過了國家級鑑定的AP4VO112TVN液壓軸向柱塞泵(以下簡稱112泵)確實與川崎的經典液壓軸向柱塞泵K5V系列造型相仿。112泵與其他通過上述鑑定的液壓產品是中川液壓的核心產品。

又現“漢芯”式造假醜聞:把日本產品油漆塗掉,冒充國產貨騙經費

上:日本川崎的K5V液壓軸向柱塞泵。下:中川液壓研發的AP4VO112TVN液壓軸向柱塞泵。

號稱擺脫模仿的112泵外形恰恰與川崎產品十分相似,這是否意味著其內部結構也存在著借鑑之處?多位專家告訴澎湃新聞,在沒有圖紙的情況下不能進行判斷。原常林集團北京高端裝備研究院副院長怯軍表示,日本川崎K3V與K5V系列的液壓泵已經度過了發明專利的20年有效期,因此模仿川崎與另一家外國公司力士樂的液壓產品是國內企業的普遍做法。吉林大學智能製造研究院教授王光則表示,112泵是否是模仿的其實並不重要。“我們國內做高端液壓件的,都是在測繪、仿製。能模仿好就很不容易了。”王光說,“我認為是包容的,這是個學習的過程。”

曹軍表示,常林創辦中川液壓的想法不錯,因為當時工程機械市場好,液壓件短缺,並且液壓件的價格較高,如果能夠大規模國產確實是好事。但他同時表示,常林不具備科研條件,“有天時,但沒有地利人和”。

如果事實真如曹軍所說,常林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塗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鑑定,那麼這就是又一起“漢芯”式造假。

又現“漢芯”式造假醜聞:把日本產品油漆塗掉,冒充國產貨騙經費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並藉助“漢芯一號”,陳進又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中國亟待在高新科技領域有所突破, 自主研發高性能芯片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夢想。陳進利用這種期盼,騙取了無數的資金和榮譽,使原本該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漢芯一號”,變成了一起讓人瞠目結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而常林作為曾經的“機械機械工業百強”企業走上造假騙經費的道路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做好科研經費的審核,淨化科研環境

的確,中國製造業在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與先進製造國家仍有很大差距,嚴重製約工業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我們急切的想要突破這些“卡脖子”的關鍵領域,於是有些個人和企業便利用這種心理,弄點塗塗改改鬼把戲騙取高額的科研經費,而那些踏踏實實做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反而被淹沒。

如何利用好來之不易的科研經費,在國家、社會、單位搭建的平臺上,讓這些經費能夠轉化為對國家發展、人民生活有利的科技成果,這是中國絕大多數科技工作者們為之努力的。但是,也有一些人卻拿著國家資助的科研經費,搞科研造假。

以筆者的經驗,建有國家級科研平臺、年均能獲得近兩億元科研經費,這樣亮麗的科研實力,是中國絕大多數大學羨慕的。因此,常林的教訓值得對我國的科技評價與資助、監管等政策進行反思。

以歐美國家科研經費管理為例,從制度上實行全過程監管,這與中國應該沒有特別大的差異。所有項目申請、立項、預算、過程管理、成果等,除涉及國家機密或商業機密外,均須向社會公開。如美國《信息公開法》規定:經政府批准的科研經費預算執行情況,在不違背國家利益的情況下,必須向公眾公佈,接受公眾監督。在執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預算執行;在結題後,有內部和外部審計,對經費的使用予以審查。

而與中國不完全相同的有兩點:首先,對科研不端行為、造假或者經費違規使用,歐美國家則是予以嚴厲懲處。在法律上,如美國的《總監察長法》、《聯邦會計和審計法》等,法國的《科研指導法》、《促進研究及技術創新法》,賦予相關機構和法律部門對科研不端行為懲處權力。而且懲罰多數時候非常嚴厲。

例如,2014年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助理教授韓東杓(Dong-Pyou Han),被法院認定偽造研究數據、提交不實報告以獲得政府資助等罪,最終獲刑57個月,罰款720萬美元,出獄後還要接受3年的管制。這樣的懲罰,對於科研造假會起到有力的威懾。

其次,除了可能受到法律的制裁,學者一旦被認定存在學術造假行為,就會受到供職單位、學界和整個社會的懲戒。整個歐美社會的誠信環境也有利於遏制科研造假,一個人如果被認定有不端行為,那麼他在整個學術界都難以容身,這一點很重要,也是我國需要借鑑的。

筆者認為,誠信是科研的生命線,如果一個科研單位弄虛作假,騙得國家科技經費、騙得科技榮譽,而事後得不到嚴肅處理,這對中國科技、對中國創新的危害是致命的。

另外,對國家和地方企業重點實驗室的設置也需要反思。2006年開始,中國有關政府部門在企業佈局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並將其作為國家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說這一政策初衷是好的,但是問題也在隨之暴露。從2018年5月科技部發布的“關於99個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看,有8個實驗室限期整改、4個實驗室未通過評估,12%的企業國家實驗室建設不達標。而常林集團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2015年獲得批准,不到三年企業已經破產,也說明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選擇機制需要改進。

正如媒體所報道,常林集團所謂“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的高端液壓產品”中一款液壓泵 “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塗掉,換上中川的標牌就通過了鑑定”。多麼耳熟的故事,當年“漢芯”造假的手法就是這個模式。因此,筆者認為對於常林這種核心科研成果是否造假應徹查。若的確存在造假,應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目的是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