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獨一無二的華為雲,因為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有趣靈魂

在華為公司副總裁、雲BU總裁鄭葉來的口中總是不乏金句,但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卻非常深,“世界上從來不存在彎道超車,直道都超不過去,彎道怎麼超越?這種時候就應該變換下賽道,從其他的角度去顛覆別人,贏得機會”。

獨一無二的華為雲,因為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有趣靈魂

的確,彎道非但不容易超車,反而更容易翻車。所以,要積極擁抱變革,就要另闢蹊徑。而對傳統企業來說,AI顯然是一次變換賽道的機會。

可擺在眼前的現實卻並非那麼美好。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是本世紀最重要的科技預言,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或將人工智能當作未來的戰略,或向人工智能做業務傾斜。但AI的能力在現階段依然是大公司的專利,只有讓百行百業都能獲得AI的能力,才能構建起完整的智能世界。

預見不如實踐,這就是華為雲之所以不斷強調AI的普惠,並在6月26日華為雲中國行2018的首站活動上提出EI智能體概念的最大原因。

當AI成為基礎設施,普惠就是大勢所趨

如鄭葉來所說,“優勢擋不住趨勢”,那麼在過去的幾年當中,我們正在遇到哪些趨勢?

獨一無二的華為雲,因為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有趣靈魂

可以看到,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進入到面向未來發展創新的大時代,ICT則面臨從垂直行業向平臺型產業的轉化。其中,政務數字化、傳統大企業進入雲化快車道,軟件產業走向SaaS化,互聯網業務步入更專業、更智能、“數據紅利”代替“人口紅利”的2.0時代。

簡單的說,這些趨勢都指向了幾個明確的方向:數據將變成基礎生產資料,雲是構建未來世界的基礎,而AI則是新的基礎設施。

那麼,當AI成為新的基礎設施,行業的機會在哪裡?

其一,AI的能力將重構企業護城河,這就是鄭葉來所強調的,換個賽道去競爭。毫無疑問,當新舊競爭壁壘更迭時,AI的能力是企業新的創業機會。

其二,AI絕不是C端企業的獨享,也將為企業級市場帶來了很大的轉變,由AI驅動的智能化將改變行業的遊戲規則,換句話說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將很大程度上依賴智能化的進程。

其三,雲和AI的關係將會更加密切,我們看到這兩年來所有大的雲計算巨頭在不同程度上開放了雲的能力,同時雲本身所具備的普惠性,也會加速AI的普惠。

其四,AI普惠絕不是說說而已,預見不如實踐,還是需要有行業巨頭站出來,去構建AI基礎設施,並領導AI普惠。顯然這就是現在華為雲正在努力做的。

事實上,華為雲並不是第一家開放AI能力的雲計算廠商,但確實是第一個喊出AI普惠理念的廠商,華為雲要如何去推動AI普惠的落地?

智能體,是AI在場景中的再進化

我們知道,華為很早就提出了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宏大的願景,說明華為從更早就投入了AI的研發,但華為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從不標榜自己的技術,也從不過分渲染概念。

獨一無二的華為雲,因為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有趣靈魂

華為雲在中國行首站第一次提出了“EI智能體”的概念,而鄭葉來坦言,這個概念其實一年前就已經成型了,只是有了足夠的實踐,華為雲才選擇把它發佈出來。

鄭葉來認為,任何AI都需要有場景,才能做到更好地服務於行業需求。所以,華為雲EI智能體,本身就是應用於解決各個行業問題的細分場景,面向各行業的智能解決方案。

它的本質是幫助企業提升生產效率,精細化運營,商業模式創新,讓行業變得更智能。華為認為,AI技術是通用無差別的,智能世界的各個行業要實現真正的智能,需要把AI技術與行業做有機結合,在數字世界中把各個場景下的智能體打造出來。

不難發現,所謂智能體,就是將AI的能力植入場景,並使其去物理世界產生聯接,最終構成智能的世界。

正是基於華為雲EI智能體的提出,鄭葉來認為,“智能的世界,只有大腦是不夠的,智能世界是智能體加物理世界。”我們發現,AWS和微軟等全球主要的雲計算公司都在談“雲+邊緣”,這其實與華為雲的認知也是不謀而合的。

據瞭解,華為雲EI智能體通過智慧大腦、智能邊緣平臺、無處不在的聯接、融合行業智慧,將物理世界的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的大數據綜合分析、回傳,將複雜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業智慧,經過華為雲EI智能體的計算分析反饋作用於物理世界,不僅基於歷史的統計,還是實時感知、互動和優化,從而真正實現智能世界。

簡單的說,華為雲EI智能體就是智慧大腦,與智能邊緣以及萬物互聯的聯接。

很多小小的案例,更能體現智能體帶來大大的改變。比如鄭葉來提到了一箇中國圖庫網案例的案例。通常來講,因為我國圖片IP版權的侵權非常嚴重,比如很多精品圖片經過簡單修改後被盜用,而華為雲利用AI技術提供了圖象搜索服務,做到了精準防盜。

從這個案例中,攝影師或是圖庫公司並不擅長查盜技術,面對大量的盜版圖片很難維權,而華為雲用普惠AI賦予了他們新的能力。也從側面維護了好的社會秩序,華為雲正從很多個類似的小細節,讓AI去解決具體的行業問題,將物理世界與智能體聯接,共同構建智能世界。

預見不如實踐,落地是真正的普惠

華為雲自成立以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務實,鄭葉來說,“這一年裡,很多的用戶遷移到華為雲上來,一方面是放心,另一方面也是對華為雲務實態度的認可。”

獨一無二的華為雲,因為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有趣靈魂

一年前,鄭葉來說“我們今天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們一定是進步最快的。”回顧過去一年,華為雲顯然做到了。在堅守邊界,上不做應用,下不碰數據,不做股權投資的原則下,華為雲堅持與客戶一起成長,贏得未來。

截至目前,華為雲收入同比增長700%,上半年合作伙伴增長45%。僅2018年上半年,雲市場新增上架應用872個,很多政企客戶的核心數據、價值數據安心地搬到華為雲上。此外,華為雲推出的雲服務器C3,計算性能優於業界15%,成為爆款雲服務。華為雲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已在線上擁有9萬名開發者。這些實打實的數字就是對華為雲的務實精神的一種褒獎。

所以,在推動AI普惠的策略上,華為雲也絕不是說說而已,要把工作做到實處。比如華為雲又推出兩個非常“有用”的服務:深度學習服務和圖像搜索服務。這兩項服務均是華為雲推動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走向落地應用的最新技術進展。

其中,華為雲的深度學習服務基於系統軟硬件結合方案,將分佈式模型訓練時間從30天縮短至數小時,使針對企業特定場景的模型訓練數據需求大大降低;而華為雲圖像搜索服務具備精準、高效、易用的特點,輕鬆實現以圖搜圖、精準比對。圖像搜索服務的搜索準確率超過99%,前文提到中國圖庫網,就是該服務最典型的應用案例。

對人工智能,預見不如實踐。在很多行業的應用場景中,看得到未必做得到。而華為雲的態度就是聚焦於客戶的場景,並基於場景來構建智能體,讓智能更能夠落於實處,也更容易做到普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