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昨天伊能靜在微博上髮長文,希望媽媽們不要再對孩子說自己在為他們犧牲!看完整個文字我深有感觸,有太多父母喜歡在孩子面前把自己理所當然的付出說成犧牲,意思就是如果沒有你,我可以活得更好!

我想說沒有孩子,你未必活得比現在好!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伊能靜:為什麼要為孩子犧牲?他沒有要你犧牲什麼。他要你快樂,當你說為他犧牲的時候,也許你沒想過,他因此揹負了你的偉大,我媽媽小時候總說我為你們犧牲了什麼,我到現在都會難受,我不要我媽媽為了我放棄她的人生,我變成被動的罪人。

之前在網上看到一段話,把一個媽媽的辛苦描寫的入木三分:

自從有了娃,頭髮每天亂的跟鳥窩似的,洗完臉抹個油跟打仗似的,吃個飯跟衝鋒似的,上廁所耳朵豎得跟雷達似的,帶娃出門跟搬家似的,頭髮掉的跟案發現場似的,一櫃子衣服瘦的不是自個兒似的……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於是媽媽們紛紛開始自我感動,訴說自己的犧牲,“生完孩子奶水少,我逼著自己喝了一個月的鯽魚湯!”、“孩子上高中,我辭掉自己的工作全程陪讀!”、“以前出去逛街給自己買買買,現在全是給孩子買買買!”......

我不否認一個媽媽對孩子的付出,我也經歷過。但不覺得為孩子捨棄一些東西是犧牲,是偉大,反而覺得這些事情其實是天經地義的。先不說孩子是我們自己想要的,單是想想孩子帶給我們的快樂,也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

當他第一次叫我們“媽媽(爸爸)”、當他第一次向我們表達愛、當他第一次送我們母親節(父親節)禮物......

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沒什麼犧牲不犧牲,只是願意不願意!

且那些所謂的“犧牲”對孩子來說,不僅沒有什麼積極的作用,反而有時候一個不小心就會害了孩子!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心理大師榮格說過: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沒有好好過日子!

生活中,不缺乏這樣的人,在有了孩子之後,脫離自己原本的生活軌跡開始圍著孩子轉,聊個天三句不離自己的孩子,朋友圈主角永遠都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到底上哪個興趣班?孩子語文考試又不理想.....處處插手孩子的生活,美其名曰為了孩子犧牲自己的生活。

但他們“犧牲”不是白白的,是要有回報的!想著自己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必須長成他們期望中的那樣,但遺憾的是,孩子表現的往往差強人意。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當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後,首先不是反省自己,而是把所有的錯都歸結到孩子身上,怎麼瞧孩子怎麼不順心,於是開始肆無忌憚地諷刺,打罵,甚至是家暴!慢慢地孩子變得比以前還要糟糕,就痛心疾首地說:“這孩子沒救了!”,不是孩子沒救了,是你一步一步把她推向深淵的。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活好自己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曾經有人採訪那些高考狀元的父母:“你們是怎麼教育出這麼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回答都是:“好像沒什麼不一樣的教育,過好自己的生活給孩子看!”

不僅是高考狀元,凡是有一定作為的人,他們的父母在其人生之中扮演的永遠不是參與者,而是一個做好自己的旁觀者。清華才子高曉松,父母從不干涉他的學習和生活,只是做好自己愛學習的好習慣,不知不覺影響到了孩子;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母親從來沒有告訴他該怎麼考上北大,但母親遇事不放棄的精神,讓他選擇堅持復讀考進夢寐以求的大學!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對於孩子你千萬不要說“犧牲”,也不要去“犧牲”,只要做好自己,過好生活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你給他灌輸什麼,而是他能從你的身上看到什麼樣的活法。

你熱愛生活,孩子也會過得詩意;你對生活充滿正能量,孩子自然也會過的充實;你有多愛生活,孩子就有多愛生活!做更好的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正所謂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一流的父母做榜樣!

伊能靜微博發文:別再對孩子說父母的犧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