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人工智能時代,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孩子?還有這幾種可以選擇!

如今處於技術飛速更迭的時代,處於國家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時代,處於教育變革已被推到風口浪尖的時代。

阿童木人工智能不禁提問:在這種特殊的時代條件下,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更值得大家認同和讚賞呢?

阿童木人工智能將教育模式分為如下三種:

1、教育1.0模式

目前的主流教學模式,便是這種。以“老師教、學生學”的方式進行,老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吸收知識,信息、知識、技能由老師單向輸出給學生,即教育的1.0模式。

學習者就如同一個被動的信息接收器,老師是全能全知的輸出者,這種模式即使在互聯網上也屢見不鮮,比如非直播類課堂。

人工智能時代,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孩子?還有這幾種可以選擇!

2、教育2.0模式

這種教育模式,目前隸屬於少數個性化教育機構,這種教育創新模式,開啟了教育2.0時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基於學生的反饋和掌握程度,老師會調整下一步的反饋和教學設計。這一模式顯然更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只是令人惋惜的是,這種模式,仍舊是以老師為中心,學生一路遵循老師設計的學習路線和引導來前進。

老師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聯結、合作,探究知識的結構的老師,就如同交響樂團的指揮。

人工智能時代,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孩子?還有這幾種可以選擇!

​阿童木人工智能認為,這對老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因為如果老師不知道如何順利開展教學,那麼,課堂毫無疑問,將會“崩潰”。

未來,我們會面臨很多未知事件,未知情況,這些,在歷史上或許都沒有先例,面對全新的行業和開放的領域,沒有人知道終極答案是什麼,所有人,都在探索之路上踽踽前行。

3、教育3.0模式

這是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課堂上的權威效果進一步削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跟學生一起摸索、一起討論、一起反思、一起制定下一步的計劃。沒有權威,沒有排外,這完全是一種自由開放包容的學術環境,讓希臘自由城邦時期的學術探討環境,復現在每一節課中。在這樣的協作下,大家共同對一個未知領域進行探索、判斷、尋找相對適合的方案,這也更近似於真實世界中的狀態。

人工智能時代,用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孩子?還有這幾種可以選擇!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養成的是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快速調整和對外協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逐步適應開放性的探索,而不再僅僅追求唯一正確的標準答案,這不僅僅是能力,更是開放的心態。

我相信這是每一個面向未來的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事實上也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現在的用人單位所看重。

而這,也是阿童木人工智能所追崇的教學模式。

阿童木專注於3-18歲孩子的STEAM教育,提供品牌合作,希望自己的教學理念得到傳播,惠及到更多的孩子,致力於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更多信息請關注阿童木人工智能公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