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到了10後身上,這種現象依然存在。

前幾天,網上有一個《少年說》綜藝節目的片段,類似日本之前的天台告白一樣的形式,只是日本的孩子是真正的告白,鼓起勇氣說出自己青春懵懂的感情,而我們的孩子是壓抑後的訴苦,問題基本集中在父母和子女兩代人之間。

視頻中的小姑娘幾度委屈到眼淚直流,但媽媽卻依然理直氣壯的表達著對女兒的不滿。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女孩有一個全班第一、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全聯盟第一的女學霸閨蜜,所以媽媽就總是拿女閨蜜來和她對比,而且還經常把“你這麼差,怎麼會有人願意跟你做朋友”這種話掛在嘴邊。

而女孩口中那個全聯盟第一的學霸閨蜜,在自己媽媽眼中也是一個性格不行、體育不行,很多都不行的人。

女孩說:我只是希望你能多給我一些鼓勵和信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但是隻得到了媽媽“我認為你的性格是需要多一些打擊的...”這樣的回答。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閨蜜在女孩委屈哭出來的時候,走上去為她擦乾眼淚安慰她,她也是自己媽媽眼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並且大聲說出了女孩所有的優點,最後補充了一句“你是無可取代的對嗎”。

這一幕結束,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種要淚溼眼眶的衝動。從讀書、工作,再到結婚、生子,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在和那個“別人家的孩子”競爭,被逼著長大。

工作以後,我們以為自己終於能決定自己的價值,但是工作、收入、相親、房子、車子等等,依然會被父母拿來比較,努力工作、努力考證、努力相親,努力想變成媽媽眼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畢業第一年一次考過六科CPA

我終於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00後和家長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學業壓力上,95後已經開始吐槽父母拿自己和別人拼工作拼學歷拼證書了。

有個95年師妹就是去年從上海某普通本科院校畢業後,邊工作邊備考一次考過了CPA六科,給了自己很大的壓力,才讓自己的媽媽停止了唸叨她工作單位沒有鄰居家小姑娘的好。

其實師妹的工作並不差,大四下半學期,她正式進入一家規模還算不錯的民企工作,畢業後可以直接轉正。算一下扣除五險一金之後,每個月薪資到手也能拿到4.5K,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講確實在平均水平線上。但是鄰居家小姑娘在排名前八的內資所工作,所以總被她媽媽批評工作單位差。

正因為這個原因,她在3月份實習的時候,就動了一次備考六科CPA的念頭。一方面,是想考出這張含金量高的證書,可以讓媽媽對自己刮目相看,另一方面,如果自己想在會計行業有所發展的話,確實需要有一張證書。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雖然是實習生,但是因為公司規模不小,師妹每天晚上要待到7點多才能下班,而且實習關係著自己的轉正,做每一件事都必須非常認真。所以師妹每天晚上從9點學習到11點半,然後利用上下班通勤時間聽高頓網課,鞏固自己的知識。

整整7個多月的備考,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加起來在4小時左右,比高考那段時間還要累。用學妹的話說,也許是因為自己真正付出了,也許是因為自己真的覺得學到了不少知識,越來越認識到CPA證書的重要性。

當然,她也終於成為那個“別人家的孩子”,比在事務所工作的鄰居家小姑娘提前考出了CPA六科。

每一個“別人家孩子背後”

都是一個人的努力和孤獨

其實,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成家還是立業,每一個人都為了父母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一直咬牙堅持和努力著。更重要的是,隨著年齡的不斷長大,生活壓力不斷增加,逼著自己不得不朝著別人的那個方向努力,去滿足生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我在大學實習的時候,認識了一個本科學校比較差的朋友,在那家規模比較大的外企財務部實習。按照她的學歷水平,她們很多同學都在三五十人的私人小企業實習,連個正規的財務部都沒有。

瞭解之後才發現,原來她清楚學歷不會給自己的就業帶來任何的優勢,從大一就開始去諮詢實習和考證的相關事宜。為此,她報了高頓的ACCA課程,每天下課後就跑到圖書館複習功課,準備考證的事情。大二的時候開始海投大企業的簡歷,申明自己不需要任何的實習工資,只是想多積累一些工作經驗。

大三下學期,在很多人著急忙慌開始找工作,或者是隨便找個私人小企業實習的時候,她已經通過了F階段的所有考試,並且憑著ACCA的成績和之前的企業實習經驗,順利進入那家外企的財務部實習。

而現在,她已經在著手準備CPA證書相關的考試,為自己下一步的晉升或者跳槽做準備。其實,像她一樣的普通高校畢業的財會生很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她一樣,努力活為別人家的孩子。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財會行業是一個比較現實的行業,但是也是一個比較務實的行業,所以學歷不行沒關係,提升自己的工作經驗和證書也是一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換句話說,哪怕你現在一分錢不賺,也要抓緊機會去爭取一些高含金量的名氣實習經歷,加上CPA或者ACCA證書,對自己長久的職業發展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不必被“別人家的孩子”圈住

但可以為此給自己一個前進的目標

當然,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討厭父母提起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優秀,但久而久之發現,這種觀念在無形之中會激勵我們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價值認同感。不過前提是,你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被“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簡單粗暴的想法圈住自己。

比方說考CPA這件事,2017年CPA的報名人數是115.9萬人,2018年第一季度中注協個人會員人數超24萬。雖然2018年有多少考生報名CPA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就當下的就業環境而言,人數趨勢必然是快速增加的。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帶來的結果就是,CPA持證人數增長比原來加快,普通財會人的就業優勢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備考CPA的行列,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曾經那個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

過度的壓力是一件壞事,但沒有壓力沒有目標也是一件壞事,所以,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辯證的看待“別人家的孩子”這個話題。有時候,他們是“討厭的惡魔”,但更多時候,他們其實是可愛的天使。

就像開頭那個女孩在談到自己的學霸閨蜜是媽媽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的時候,閨蜜替她擦乾了眼淚,在全校學生面前大方的誇了她很多優點,然後說她也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所以對於升職、加薪、考證這些事,找好自己的目標,並且為之一直努力下去就夠了。畢竟這都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而所有的目標和努力都將作用到自己身上,所有的付出都將得到最好的報答。

考了CPA的那個女生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