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每當萬物沉寂,必有強大的新生命在孕育,它會引領下一輪萬物復甦。大蕭條裡必然藏著大機會。在這個充滿著變數的時代,各種逆轉都會隨時發生。

現在的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於實體店

電商已經突飛猛進地發展了很多年,現在的電商成本之高已不低於實體店:人工11%、天貓扣點5.5%、推廣成本15%、快遞12%、售後2%、財務成本2%、水電房租2%,加上稅務,如果沒有50%以上的毛利率,電商根本沒有辦法持續經營。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中國商業地產經過30年的發展,同質化越來越嚴重,連鎖百強銷售規模增長,不斷創新低。現在隨便走在一條街道上,十家小店中起碼有一半多寫著“甩賣”、“清倉”,“全場特價”,理由多是“合同到期”,“門店轉讓”等等,這說明他還只是把實體店當成一種渠道。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近日有個老闆吐槽:每個月售2580個包才能存活下來。顯然這種實體店早晚都會必被淘汰。

所以

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

傳統的一打品牌,線上銷售越好,線下關店越狠。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經過了六年的洗牌,如今實體店確實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最關鍵時刻!

請記住:

最優秀的商業模式,一定誕生最兵荒馬亂的時代!

電商的優勢也正在消失,現在開一家“網店”的成本已經超過實體店房租了,比如對於淘寶來說,每引來一位顧客的成本大概在80元上下,但是很多商品的售價都不到80元!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而此時,由於大部分“實體店”不能清醒的認識自己,所以生意不斷蕭條,這導致“實體店”的房租不斷降低。於是“網店”成本在不斷攀升,而“實體店”成本在不斷下降,兩者最終達到了同一水平。

直到現在,兩者終於跑到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一切歸零,公平競爭。

未來,商業爭奪的是出生於80、90年代的消費群,這群人生下來就不缺物質、不缺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一種“關懷”,這種關懷更需要面對面的交流與觸覺才能體現。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而這恰恰就是“實體店”最大的機會!

唯有那些能為用戶提供獨有體驗的實體店,將脫穎而出

如果給我一個籌碼,我一定賭實體店會贏。

因為商業核心優勢正在從“價格”變成“服務”,但是比拼起服務,“電商”又怎麼可能是“實體店”的對手?

更何況再試想一下,當我們漫步在大街上,如果沒有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店家,那是一種怎樣的失落感?

電商是用“價格”逆襲的實體店,現在實體店需要用“服務”扳回一局!日本也曾有過實體店衰退期,但幾年的調整後,重新穩定崛起,當下的中國正如同當年的日本。

現在眾多實體店之所以還在徘徊,是因為他們還沒有醒來。

一直在拼價格、拼門面優勢。未來那些同質化的產品將越來越沒有競爭力,唯有那些能為用戶提供獨有體驗的實體店,將脫穎而出。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在這個大趨勢下,很多電商也被倒逼著從線上走到線下,開設實體店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體驗的場所,彌補自己的短板。

這就是“消費升級”的本質: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商家可以在實體店上大動手腳,從而營造出一種無與倫比的消費場景,但是電商是通過電腦和智能手機進行交易,所以很難向消費者提供獨特體驗,它們必須尋求突破!

這就是“需求升級”的本質:

消費者需要從對產品的滿意感轉型為精神層面的滿足感。以前是人隨物動,現在是物隨人心。屆時商家的文化、創新、體驗及情懷,都將英雄有用武之地!

附:實體店崛起10大信號

1

新零售大閱兵

100萬實體店參與雙11

官方數據顯示,作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大閱兵”,一共有100萬線下門店參與天貓雙11,其中有約10萬個智慧門店覆蓋全國31個省、334個城市。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海內外有超過100萬商家打通了線上線下,52大核心商圈、近10萬智慧門店、60萬家零售小店、5萬家金牌小店、4000家天貓小店、3萬村淘點,為大家帶來真正立體的、全方位的新零售體驗。

2

馬雲入股高鑫零售

歐尚、大潤發被拿下

去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宣佈:阿里巴巴集團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這意味著,以大潤發,歐尚為代表的零售巨頭通通都已被馬雲拿下!以及遍佈全國29省,自治區的倉儲,物流等一流的供應鏈渠道也全部將接入阿里的帝國!

阿里這4年投資實體共735億,現在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線下零售商。已經壟斷線上購物市場的巨頭阿里,正在將目光全面瞄準線下實體店!

3

國務院頒佈

“關於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的意見”

國家也在推動零售改革升級,以市場化方式盤活現有商業設施資源,減少公有產權商鋪轉租行為,有效降低商鋪租金;放寬對臨街店鋪裝潢裝修限制,取消不必要的店內裝修改造審批程序;同時,營造線上線下企業公平競爭的稅收環境。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新零售的時代撲面而來,是機會也是挑戰。

4

線下商鋪

展示價值被本土商家看中

實體店的展示體驗的價值越來越被看重,已成為品牌突破發展瓶頸的有利武器。有商家直接開出體驗店,只為培養下一代品牌消費及情感溝通,甚至有商家直接組下店面打造體驗式的線下試衣體驗店。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顯然,線下店鋪不再為線上導流,再不拼實體店市場,就真的要落後了。

5

2017年是中國實體書店的爆發年,實體書店正重新成為了一個時尚所在。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新型實體書店們已重新贏回年輕一代。他們未必會在書店中買多少書,但他們可以在書店中喝咖啡聊天、購買文創商品,甚至將書店作為時尚地標來“朝聖”,更是城市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沙龍所在地。

6

商場爆發式增長

2017年全國開業大型項目數量達970個(商業面積≥3萬㎡,個別產品線項目或特色項目例外),相當於2016年實際開業項目數量的2倍多。商業體量預估達9851萬平方米,是2016年新開業商業體量近2.3倍。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商場越來越多,商家的選擇餘地就多,當然租金成本更有運作空間,還說不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最好時代?

7

大數據系統是基本配置

在快時尚圈內,一場數字化體驗營銷風暴已經來襲。

Zara店鋪的櫃檯和店內各角落都裝有攝影機,店經理隨身帶著PDA。當客人向店員反映:“這個衣領圖案很漂亮”、“我不喜歡口袋的拉鍊”,店員向分店經理彙報,經理通過Zara內部全球資訊網絡,每天至少兩次傳遞資訊給總部設計人員,由總部作出決策後立刻傳送到生產線,改變產品樣式。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關店後,銷售人員結帳、盤點每天貨品上下架情況,並對客人購買與退貨率做出統計。再結合櫃檯現金資料,交易系統做出當日成交分析報告,分析當日產品熱銷排名,然後,數據直達Zara倉儲系統。

如此一來,Zara在快速消費品領域裡創造了一個供應鏈的神話——ZARA每年設計1.8萬個新樣式,平均每2至3周就能夠有新款上架,它可以做到7天生產、14天下櫃、30天上櫃,就問你服不服?

8

線上線下全渠道覆蓋

和線下體驗、線上付款的天貓快閃店不同,優衣庫為新零售帶來了一種新玩法:線上買單、線下自提。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這個做法極大加快了商品從下單到送達顧客手上的物流時間,滿足了消費者“現在就想要”的購物期待,但對門店背後的庫存管理系統和門店之間的協調能力是一種挑戰。

9

政府推動創業潮

支撐實體店崛起

近兩年來,一系列關於支持“雙創”的政策陸續出臺,大大激發了民間的創業熱潮。據統計,2015年中國平均每天新登記註冊的企業達到11600戶,平均每分鐘誕生8家公司,這也許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創業潮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選擇了經營實體店起步。

2017年創業浪潮大熱不減,而2018年創業浪潮會繼續,因為本就是大勢所趨。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如今開店的流程及政府審批在簡化,有粉絲及影響力的實體店品牌更容易能獲得各路資本支撐,協助做大。

很多零售高管及經理人在這輪創業浪潮下選擇開店創業,甚至剛畢業走上社會的年輕人都能眾籌投資開咖啡館。商業地產創業潮正默默改變競爭及遊戲規則,顛覆中更見商機。

10

新中產時代

文化、創新、體驗和情懷

與價格同樣重要

價格優勢一直是電商逆襲實體店的核心,但如今中產的家庭越來越多,互聯網鏈接全球,曾經刷黃金的中國大媽都開始組圖出國遊了,消費者早已潛移默化鉅變。

零售業已從一個交易的時代,進入到一個關係的時代

如今的實體商業玩的就是人文、創新、體驗及情懷,這才是當下消費者真正需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