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綿山風景區,因自然景觀奇險秀和春秋晉國介子推攜母隱居被焚於此而著稱,寒食節也源於此。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最高海拔2566.6米,山光水色,文物勝蹟,佛寺道觀,集於一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於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奇巖、險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剎、巨宮和道佛人物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人目不暇接,思緒萬千,流連忘返。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築,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山上文物古蹟頗多,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遊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迴鑾寺是由於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迴鑾,故名。唐太宗有詩云:“迴鑾遊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尺春。”據寺內碑刻記載,寺原在東山柴谷之間,後遭流寇所毀,唐僖宗時遷到現址,敕名“興國寺”。現見大殿脊檁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題記”,後明、清重修,現存建築為元明清三代遺物。主建築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對稱佈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院內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

離寺南行1.5公里,登山2.5公里到龍頭寺後,沿山腰間小路曲折而行入綿山腹地。沿途兩山對峙,怪石嶙峋,風景絕佳。前有乳房似的石峰,答薛茸結,泉水垂滴於下面石池中,水質清涼透明,沁人心脾,這就是“峰乳泉”,俗稱“母奶頭”。過棧道到小須彌、中巖寺,可見白雲洞內湧出雲團,變幻莫測,令人驚歎。復行2.5公里,過“鹿橋”、“兔橋”,再攀 127級石階便是綿山中心抱佛巖。山岩上部突出,下部凹回如穹窿,猶如兩手抱腹,且腹中空空。後在巖中建寺,稱抱佛寺,即雲峰寺,有殿宇20餘間,為初唐遺物。殿中有“空王佛”田志超等塑像,都深嵌在巖壁石窟中的佛龕內。登高處眺望,遠處莽莽蒼蒼,群峰擁翠,延續不絕。而巖前面臨深谷,兩側山峰相望,煙寺相依,給人以啟迪。

以抱佛巖為中心,向東行百米有鐵索嶺,鐵索從崖頂垂下,可攀援而上到達山巔,上有銀空洞、竹林寺、鐵瓦寺、摩斯塔等景點;朝西北下行 5公里有李姑巖,相傳是唐太宗御妹出家修煉處;沿南下石級到斷巖邊,下雲梯可到棋盤洞,洞內有唐代佛像、古碑、名人題刻。賀知章有題記百餘字,盛讚了綿山的奇險,引遊人矚目。

綿山的景觀很多,又有白雲庵、光巖寺、雲中寺、地藏殿、世姑廟、龍王廟、柏龍、說法臺、棋盤石、五龍墓、捨身崖等。還有直徑 1米的鐵鍋水,水從崖壁流入,滿而不溢,掬而飲之,味甚甘甜,叫做“一鍋泉”。泉之南有一“之”字形石級,行500米,即達溝底深谷,又有“石洞水”與周圍的青山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使人賞心悅目。

綿山,山古水活,古蹟眾多,又有大量的古老傳說,以其鮮明的個性跨身於我國名山之列。今日綿山,正在恢復其原來的魅力。“萬壑千崖增秀麗,往來人在畫圖中”,定會給遊人留下永恆的記憶。

綿山之所以享譽海內外,千百年來登臨者絡繹不絕,在於它步步有景,景景有典。欏嚴會、李姑巖、蜂房泉、天橋、朱家凹、抱腹巖、小蜂房泉、銀公洞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巖洞,堪稱奇觀。抱腹巖之“腹”大,抱二百餘間殿宇、館舍及一兩千名遊人於“腹”內,容兩千年曆史文明於其間,堪稱天下第一巖。兔橋、鹿橋、天橋、古云梯、鐵索嶺、懾神崖等險道驚魂懾魄,令人讚歎叫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所述“綿山石桐水”千迴百轉,飛流激盪,依次開發形成了五龍瀑、水簾洞等形態各異的瀑布群。大小蜂房泉數百個,懸垂的天然石乳,“乳汁”清洌甘甜,如珍珠斷線,滴落有聲。此山、此水即使在名聲顯赫的三山五嶽也難尋、難覓。全國柏樹之冠——秦代古柏以及龍柏、虎柏、兔柏、鹿柏和原始柏林,組成了一個仙境般的“柏樹王國”。天下名碑──《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宋、金、元等歷代碑刻,以及雲峰寺石佛殿、馬鳴菩薩殿、明王殿和天橋須彌殿、五龍峰五龍寺的大量宋代之前及宋、元、明雕塑異彩紛呈,頗具文物價值。東漢古剎鐵瓦寺、三國曹魏抱腹寺、北魏鸞公巖和唐代迴鑾寺等諸多寺院,以及建築面積為三萬多平米的華夏第一觀──大羅宮,寺廟的古老、眾多和宏偉也為其它名山所不可比擬。奇巖、險道、秀水、古柏、唐碑、宋塑、名剎、巨宮和真神介之推、真佛空王佛,以及流傳千年而不衰的寒食清明習俗,組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使人目不暇接、思緒萬千而留連忘返。

計劃去綿山好久了,說走就走,不能再拖了,有些事情一拖也許這輩子就不可能再做了。正值清明來臨之際,去遊綿山,瞭解綿山,現在是最好不過了。下面就跟小編去遊一遊。我是提前一天從太原出發,在介休待了一晚。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第二天7:05火車站坐上公交去綿山(車票五元)。坐車差不多半小時,到達綿山腳下換乘中心。買票後乘坐景區大巴前往綿山(大巴車票50元,購買以後景區所有景點之間免費換乘)。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買票後乘坐景區大巴前往綿山(大巴車票50元,購買以後景區所有景點之間免費換乘)。上綿山的掛壁公路可以稱得上是綿山的一絕,心理素質不好的還是不要向外看了。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到達綿山第一個景點龍頭寺以後我就下車了。把龍頭寺整個景區逛完也得一會了。在龍脊嶺山頂吃了點東西(山頂可是有子母像的)休息了一會就打算往下走。(順便提醒一下綿山景區真的非常大,體力好的一天能逛完也會很累,一般一景點的可以選擇一到兩天逛完,票上面有五天有效的提示)。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回到龍頭寺換乘站以後,我決定改變遊玩計劃,從最裡面的水濤溝開始玩。提醒一下綿山的景點可以分為大致三類:佛教建築,道教建築和自然景觀。時間少的朋友可以選擇主要有代表性的景點逛一逛就行了,要想全部逛完除了要有好的體力外還很浪費時間。個人推薦三個主要景點:雲峰寺天橋

棲賢谷。推薦理由:先從自然景觀說,綿山的自然景觀有棲賢谷,水濤溝,古藤谷等,但我覺得最具代表性的還是棲賢谷(哈哈主要是進棲賢谷的那“路”,保證你走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棲賢谷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棲賢谷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棲賢谷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棲賢谷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古藤谷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古藤谷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古藤谷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綿山水濤溝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綿山水濤溝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綿山水濤溝

下面說說主要景點雲峰寺吧,其實我覺得雲峰寺景點最刺激的還是古棧道和“索崖”(這索崖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第一個起的名字,因為就是崖壁上掛兩根鐵鏈可以通向山頂),重點說一下古棧道(懸崖上的棧道),膽小的就別嘗試了,好多人上去腿軟不敢下來。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雲峰寺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懸崖上的棧道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索崖

下面是該說天橋了。體驗過雲峰寺和棲賢谷的險以後,天橋的險就不算什麼了,懸崖壁上的道觀還是非常不錯的。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古棧道天橋是一處長300餘米,寬不足1米的世間奇特的雲中棧道。 上離山頂200餘米,下距溝底300餘米,懸於半空。多雲天氣漫步橋頭,人從橋上過,雲在腳下湧,平步青雲,飄飄欲仙。 此處不僅有綿山龍王化作柏龍駐足懸壁、神兔助高僧志超通過斷崖的神奇景觀,更有中國最險絕的軍事要塞石勒寨和唐太宗李世民為感恩太上老君所建的洞神之宮。正殿主要有“三洞大教主”之一的神寶君塑像。兩側為“南北五祖”、“七真人”及眾仙殿。橋下長洞內塑有老君歷世應化身,以及我國古代四位發明家的造像。真武殿、天蓬殿、三官殿、水母殿、二郎神殿塑像均為唐宋風格。漢高祖劉邦的謀臣張良,輔佐劉備三分天下的諸葛亮,精通天文、陰陽、歷算的唐代李淳風、明太祖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等都曾在這裡打坐修行。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正果寺

正果寺也叫做五龍躔,位於雲峰寺遊覽區上方,因五龍曾在此聽空王佛講法,飛昇時留下的五條溝壑而得名的。北宋詩人皇甫韶有詩“寺樓今不見,唯有五峰高”的名句可證。現有上方院、正果殿、彌陀殿等主要景點,其中上方院是北魏時期高僧曇鸞來綿山修行場所之一。正果寺位於綿山海拔1700米左右的位置,密林深處,一簇簇精巧別緻的寺院在其中若隱若現。正果寺沒有云峰寺那樣巍峨磅礴的氣勢,卻是一個群鳥鳴啾啾戲蜂蝶,繁華崢嶸松柏青的幽靜淨土。綿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在正果寺得到很好的證明,1700米高的山嶺上,一口石井中清泉冽冽,飲用之後令人神清氣爽,有蛻去肉體凡身的感受,因此井旁供奉有井神,系宋代保留下來的彩塑。正果寺最為奇異的是自唐代至明代以來遺存下來的12尊包骨真身舍利像。這12尊得道高僧高道,生前歷經紅塵劫難,頓悟不二法門,普渡蒼生,濟世救民,修煉成為正果,坐化成為綿山千古之謎――包骨真身舍利像。12尊包骨真身舍利像,歷史年代不同,個人形象也迥異不同,身材有高有低,體形有胖有瘦,面容有張有弛。最為奇異的是,包骨真身舍利像歷經千百年,寺院幾毀幾修,包裹真身的泥坯幾脫幾補,但真身真骨修到金剛舍利不壞的境界,筋骨不斷,身形不朽,靈氣不散。

從天橋下來可以徒步前往龍頭寺換乘站,路上可以觀看聖乳泉等小景點。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聖乳泉1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聖乳泉2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聖乳泉3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聖乳泉4

本來還計劃在綿山過夜玩兩天呢,但是看了下其他景點興趣也不大了。大羅宮和朱家凹景點在下面就可以一眼看全,由於體力問題,這兩個景點我也沒上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順便給你幾張看看大羅宮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各大神仙齊聚大羅宮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綿山朱家凹,一斗泉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很早以前,綿山缺水、樹木很少。玉清元始天尊雲遊到此,見此情景,動了慈悲之心,用拂塵將東海中的水灑到綿山上,頓時綿山綠樹成蔭。為了讓綿山上的水世世代代永不幹枯,又留了幾滴變成泉水。這裡的一斗泉,便是其中的一滴。另外幾滴留在了鐵瓦寺、雲峰寺、五龍寺、李姑巖等處。人們為紀念他老人家普救眾生,在此修了洞真宮。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鐵瓦寺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鐵瓦寺

《介休金石略》載:“摩斯塔下有寺,東漢建安年建,皆鐵瓦,悉鑄施者姓名”,據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以後規模較大的開發建設有五次:三國曹魏時,高僧迪公考察籌劃,魏明帝曹睿特詔建綿山抱腹寺;北魏高僧曇鸞於綿山抱腹寺及山之陰聚徒說法,弘揚淨土宗教義,並創建鸞公巖;唐代高僧志超擇地綿山,創立禪林,修煉成佛,後唐太宗李世民敕建雲峰寺;元末大火後,明晉恭王朱等人主持修復雲峰寺等寺院,之後歷代又有增修。

回到龍頭寺差不多就四點了,吃了點東西就準備下山了,回到綿山腳下換乘中心就差不多五點了,然後就坐車回車站了。(順便告大家一下,回市裡的公交一個小時一次,末班車是下午六點。)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寫到這裡也差不多該結束了,總的來說我覺得我推薦的這幾個景點還是很具有代表性的,適合一般人的遊玩需求,如果要是體力好的朋友也可以全部景點都逛一遍。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介休綿山,值得一去

住在懸崖上 吃在巖溝邊 遊覽綿山,除感悟綿山深厚的歷史、宗教、人文文化外,綿山的住宿也別具一格,在這裡可以真正感受到“住在懸崖上,行在雲霧中”的奇妙。 綿山住宿較為方便,龍頭寺、一鍋泉、雲峰寺、水濤溝均有旅館接待遊客。綿山共有賓館7座,其中最大的是全國唯一的一座懸崖賓館——雲峰墅苑,最顯懸崖賓館精要的是臥龍賓館…有時間的話建議住在綿山,多遊幾日。總之這次綿山之行還是非常不錯的,除了累點其他的感覺都很好!綿山值得一來!下次再來再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