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火災溺水墜樓,寶貝請牢記這些知識!遠離危險平安成長

由於年齡和身心發育等限制,兒童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以及生活經驗都比較缺乏,火災、觸電、溺水、墜樓、燙傷等事故頻發,各類安全事故引發的意外傷害成為威脅兒童成長的“殺手”。讓孩子遠離危險、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在改善整個消防安全環境的同時,加強對兒童的消防安全知識技能宣傳教育和消防安全監管保護。消防部門提醒家長,關注兒童消防安全,共同守護,讓孩子遠離危險平安成長。

火災:再好奇也不要打開“潘多拉魔盒”

兒童天性好奇頑皮,對於有趣的、未知的事物充滿了探究和冒險心理。《安徒生童話》裡賣火柴的小女孩帶來溫暖和光明的火苗,引起很多孩子的興趣。殊不知小小的火苗若看管不嚴,就會像打開的潘多拉盒子,成為火魔肆虐的第一幫兇。由於兒童對玩火或其他容易造成火災危險的後果缺乏預見性,對用火、玩火缺乏起碼的剋制,而大火突降時又缺乏起碼的逃生自救能力,所以才上演出一幕幕人間悲劇。因此,必須加強對兒童消防安全的監管和教育,讓孩子們遠離火災。

◎現狀

翻閱歷年的火災統計資料和火災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兒童玩火造成的悲劇不勝枚舉;而火場又大多是兒童聚集的場所,由於兒童缺乏防火避險能力,在火災中發生群死群傷就在所難免。

由於年齡小,兒童在災難陡降、生命受到威脅時,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顯示出明顯的弱勢,在驚慌失措的情況下,在缺乏基本的消防常識和基本的自防自救能力的前提下,很容易失去判斷力,胡衝亂撞,從而在煙火中發生意外。

不少居民、村民,特別是打工者習慣於外出時把孩子鎖在屋裡,無人看護,這時如果因為玩火或其他原因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好動是兒童的天性,被關在家裡的兒童往往難以乖乖地待著,一定會想辦法自娛自樂,他們會找出家裡的各種東西來玩,其中打火機、火柴等是他們的最愛。正是因為大人一時疏忽或者無暇照顧小孩子,導致了兒童玩火機會大增,或者發生火災之後難以逃生,從而引發悲劇。

◎措施

教給孩子緊急狀況下如何應對

家長應當對兒童加強監護管理,教給孩子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識,及時對孩子進行火災危害性教育,使他們做到不玩火,不隨意觸碰電器;對孩子模仿大人吸菸的行為要制止;要制止孩子在室內、可燃建築、柴草堆等易於引起火災的場所燃放煙花爆竹,並教育孩子在燃放煙花爆竹後要檢查殘骸、紙屑飛落地點,發現殘火立即熄滅,更不準孩子擺弄鞭炮中的火藥;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多種方式,教給孩子在緊急狀況下的應變措施,讓他們知道在發生火災時如何應對。

家長還要注意不給兒童創造玩火的條件:要妥善保管好打火機、蠟燭、火柴等物品,把這些物品放到兒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外出時要把煤氣、液化氣爐灶等氣源總開關關閉;不要將兒童獨自留在家中或反鎖在室內,應託人照看。

幼兒園和學校應落實各項消防安全措施,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給兒童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加強對兒童進行防火教育,講授防火安全知識,引導他們從小就樹立防火觀念;組織兒童參觀消防隊表演,觀看防火教育影片等;有條件的幼兒園和學校還可舉行消防演習,模擬災害現場,讓孩子們學會從火海中逃生。

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也應創造條件,通過廣播、電視等多種渠道向兒童宣傳消防知識,並舉辦一些針對兒童的消防教育活動。

燒燙傷“衝脫泡蓋送”

衝。迅速將受傷部位浸泡於冷水中,或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如果燒燙傷面積大,程度比較深,用冷水處理可能會加重全身反應,應該立即送醫院搶救;

脫。充分沖洗後,感覺到不很疼了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或暫時保留粘住部分,儘量避免將水泡弄破;

泡。進一步浸泡於冷水中,可減輕疼痛及穩定情緒。但若燙傷面積大,年齡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低,或延誤治療時機;

蓋。用乾淨床單或布、紗布等覆蓋受傷部位,包紮好再送醫;

送。除極小的燒燙傷可以自己處理外,最好送往鄰近的醫院做進一步的創面處理,若傷勢較大需要住院治療,則最好送到設施條件好、經驗豐富的燒傷專科。

特別提醒注意的是:燒燙傷後,千萬不要給傷處塗抹醬油、醋、鹼、牙膏或紫藥水之類的東西,這樣不但不能減輕傷情,而且會繼續刺激創面,加深受傷程度,增加感染幾率,到醫院後也給醫生的診治造成了困難,在沖洗這些塗抹物的時候會加重傷員的痛苦。

溺水:游泳時視線一刻也不能離開孩子

夏季是溺水多發的季節,家長在帶孩子游泳時需格外小心,視線時刻不能離開孩子。對於年齡大一些的小朋友,要嚴格看管,教育他們不要單獨靠近河塘、湖泊等開放性水域,以免發生危險。

兒童溺水防護要點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長時刻看護;堅持讓孩子穿高質量的浮身物;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動身體,避免出現抽筋等現象;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東西,有可能被嗆住;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鬧,防止嗆水窒息;教孩子學習游泳,並學習心肺復甦等技能;不到不熟悉、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這些跡象能辨別溺水

溺水者的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沒有時間呼救;溺水兒童手臂可能前伸,但無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動;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掙扎20至60秒之後下沉;溺水者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溺水兒童的頭可能前傾,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看起來不像溺水,只是在發呆,但如果對詢問沒有反應,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小孩子戲水會發出很多聲音,一旦安靜無聲要警醒。

溺水後的正確施救

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托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倒出呼吸道內積水,救人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吸氧,現場有醫療條件,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

條件不足的,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儘早脫下,溼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墜樓:改變在樓下向孩子招手的陋習

近年來,全國各地接連發生的多起兒童墜樓事件,再次向社會和每一位家長敲響了警鐘。

墜樓事故為何頻發?

父母疏忽,無人看護。據統計,兒童墜樓事件中,2至6歲佔80%。事故發生時40%以上家長不在孩子身邊,他們或因為自身有事或抱著僥倖心理一時疏忽,或高估了孩子的能力,而將孩子獨自留在家裡,有的甚至將孩子反鎖家中,導致了悲劇發生。

時尚飄窗安全係數低。高層住宅中流行的飄窗設計有著明顯的安全隱患。一些飄窗的窗戶過低,低齡兒童輕易就能攀爬上去,增加了兒童高空墜樓事故的發生幾率。

家長們該做什麼?

要完善家中安全設施。非逃生用的窗戶和陽臺要裝上防盜網,如果是為了美觀,可以安裝隱形防護網;陽臺登高面到上沿的高度在110釐米以上,間隔小於10釐米;欄杆設計非橫向,以免誤導兒童攀爬;陽臺地面不堆放雜物或擺放椅子,以免兒童攀爬致使墜樓;陽臺圍欄應定期檢查與維修,以免老舊鬆動;窗臺附近應避免放置可攀爬的器物或傢俱(沙發、凳子、床、矮櫃等)。

除此之外,家長們應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正確教育和引導,幫助其樹立防範危險的意識。給孩子上幾堂“危險課”。從假定高處拋出玩具、雞蛋之類的東西,讓物品被摔碎的場景刺激和震撼孩子,使他們能從感官上和心智上對高處墜落的危險有警醒意識;改變在樓下給孩子招手的陋習。很多家長喜歡在戶外或樓下就向孩子招手,這是很不好的習慣和很危險的暗示。在孩子的印象裡,招手就意味著家長會抱,但是殊不知如果長期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可能會讓孩子養成只要有人招手就會伸手去抱的習慣,很可能會讓孩子在意識不到危險的情況下(比如在窗邊、陽臺等危險場所),也會探出頭伸出手要樓下戶外的家長抱,從而失去重心釀出慘劇;不要讓孩子獨自待在家裡。獨自待在家中不但會使孩子感到得不到家長重視,久而久之還會導致孩子抑鬱。同時,小孩好奇心強烈,當感覺家裡的門打不開後,他們就會找尋其他能打開的出口,而窗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消防童謠二首

消防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生命安全數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學習消防在一塊。

你拍三,我拍三,消防站裡去參觀。

你拍四,我拍四,為了安全讀“火”字。

你拍五,我拍五,火災危害猛於虎。

你拍六,我拍六,學會自防與自救。

你拍七,我拍七,小孩不玩打火機。

你拍八,我拍八,消防安全進萬家。

你拍九,我拍九,著火快打“119”。

你拍十,我拍十,消防教育要及時。

火災現場別圍觀

火災現場容易亂,燃燒爆炸飛火濺;

火災現場有危險,建築坍塌常出現;

火災現場情多變,濃煙烈火毒氣漫;

火災現場很複雜,人車碰撞也常見;

兒童人小力又單,火災現場別圍觀;

縱有好心把事辦,也別給人去添亂;

力不能及受了傷,好心會把壞事辦。

任何時候都不玩火,這是確保小朋友們消防安全的最基本要求。發現家中著火,小朋友千萬不要慌張,應立即撥打“119”報警,並打開窗大喊“著火了”,讓周圍的人儘早知道失火。一定要記住,在撥打“119”時,要說明詳細的家庭住址,比如位於什麼街、什麼小區、哪棟樓、幾單元幾樓幾號,以便消防員叔叔能迅速地找到。

當大火封門無路可逃時,小朋友千萬不要出門從樓梯逃生或是乘坐電梯,更不要跳樓,要待在房間裡,等待消防員叔叔的救援。記得用毛巾、衣服或床單塞住門縫,並向門上潑水,以防濃煙跑進來。

逃生時,小朋友們要有秩序地迅速撤離,不要擁擠,更不要亂跑亂藏。記住要用手帕、圍巾或毛巾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再將衣服或棉被弄溼裹在身上,降低姿勢貼著地面,防止吸入有害氣體,匍匐前進。

一旦身上的衣服起火,小朋友們也不要慌亂,應當就地打滾,或用溼的厚棉衣往身上蓋將火壓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