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不發朋友圈,有四種類型人:一是會發朋友圈,但從來都不發朋友圈;二是以前發朋友圈,因為煩了,後來不發了;三是以前發朋友圈,後來被傷著了,再也不發了;四是根本不會發朋友圈。

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第一種,會發朋友圈,但從來都不發朋友圈

有的人是領導幹部,尤其是職位比較高的人,為了保持在單位的權威,保持距離感和神秘感,從來不發朋友圈。以防別人從他發朋友圈的內容來揣測他的意圖。

有的人心思比較重,小心謹慎,敏感多疑,生怕自己的行蹤、心思、思想、愛好、癖好等,被別人窺破,所以,乾脆不發任何朋友圈,不留任何蛛絲馬跡,不留任何把柄。這種人,有的甚至有被害妄想症。

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第二種:以前發朋友圈,後來因為煩了,就再也不發了。

朋友圈剛興起的時候,因為是真正的“朋友圈”,圈子裡的都是親朋好友,知根知底,不用設防,所以,大家喜歡發朋友圈,交流一下友情。

當然了,國人素有流行文化,許多新鮮玩意都是一陣風。有的人覺得很新鮮,很有意思,就發發朋友圈。本來是好事,但是隨著朋友圈的泛濫,低俗、吸睛、推銷、養生、時事、微商等同質化的信息,綁架了朋友之間的友情,許多人就開始厭煩了。

比如,養生保健,發來發去,這個不能吃,那個能吃,讓人們不勝其煩。

比如,推銷微商,專門殺熟,讓人們防不勝防。

比如,心靈雞湯,看多了,實在太油膩了。

比如,曬寶炫富,看多了,實在有點想吐。

比如,拉票點贊,參與多了,也覺得想屏蔽掉。

許多人,物質生活充實了,更追求內心的安寧,朋友圈的新鮮勁一過去,就不願意被這些無聊的信息打擾,乾脆不發朋友圈,有的人甚至不看朋友圈,更有甚者關閉朋友圈。

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第三種,以前愛發朋友圈,後來被傷著了,再也不發朋友圈。

朋友圈的“道德綁架”效應很厲害。比如,上司發了朋友圈,你點贊不點贊;同事發了曬娃的朋友圈,你誇不誇?比如,朋友要你投票,你投不投?比如,你發了同樣的信息,有的人點贊,有的人不點贊,你會不會覺得此人是不是對我有意見?比如,同樣一個信息,你給這個上司點贊,不給那個上司點贊,他們會怎麼看你?等等。

有的人,就是因為這些事,得罪了人。有的人,經常炫富,被人羨慕嫉妒恨。有的人,經常曬娃,暴露了隱私。總歸,因為發朋友圈,吃了虧,上過當,然後就再也不發了。

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總之,朋友圈如果私密性很好,確實也是一個朋友交流的平臺。但是,現在加微信的陌生人太多了,你的隱私信息,可能就是隱患。另外,朋友之間,因為點贊、投票、留言等小事,鬧翻臉的也不少。所以,發朋友圈還是慎重一點好,尤其是陌生騙子越來越多,一定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再補充一下,如有朋友想到其他理由,歡迎留言補充。

不發朋友圈的人是什麼心態?

不發朋友圈的人,應該是有多種原因的。

1、實在太忙,沒時間發。

2、不屑於發,自命清高,認為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別人。

3、缺乏自信,覺得自己事事不如別人,發了也會被人看扁,還不如不發,只是默默地看著別人發。

5、自己的一些隱私不想被別人發現,尤其是不想被一些陌生的網友發現。

6、防範心強,怕不小心洩露一些私人信息。

7、領導人物,不想讓下屬瞭解自己的私生活。

8、討厭朋友圈的微商廣告,把朋友圈屏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