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神秘低調的古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作為它們的“管理者”,歷史更悠遠的徽州古城卻彷如被歲月封印,一直是“徽州旅行打卡地”中的必選。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2018全域旅遊看安徽

—— 第五站 徽州古城 ——

徽州古城,又名歙縣古城,位於安徽黃山市歙縣徽城鎮,總佔地面積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於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徽州古城是中國三大地方學派之一的“徽學”發祥地,孕育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劇、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等徽州文化,是保存完好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被譽為“東南鄒魯、禮儀之邦”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許國石坊是整個古城最值得駐足的地方。許國石坊,又名大學士坊,建於明萬曆十二年,是三朝元老許氏衣錦還鄉時所立。許國石坊並不是通常牌坊般的四柱而是由八柱形成四面圍合,是立體的結構,石坊內外八個石面都雕刻著精美絕倫的石雕,柱腳處有十二隻石獅坐鎮,俗稱“八腳牌樓”。中國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會為旌表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是最能詮釋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載體,被譽為“東方的凱旋門”。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由許國石坊往西可以到達徽州府衙。原府衙建於元末明初,現在的建築是2009年採用“原工藝、原材料、原規制”的模式,仿造明代府衙於現代重修的“衙門”,能夠看到徽派府衙建築的精髓。若是趕得湊巧,縣衙裡還有辦案表演可以看。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沿著一條細窄小巷走進去,一條青石板鋪就,曲徑通幽,兩邊有鵝卵石鑲嵌著圖案的小路就是斗山街。斗山街建於明清時期,因依靠斗山得名,長300多米,隱藏著古徽州人家的無盡無奈與無限渴望。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農田和莊園”。古徽州山水人文獨一無二,卻不宜農作,地理環境十分艱難。古徽州婦人們只能期望著家中的男人外出行商賺錢養家,兒子苦讀詩書考取功名,“以商養文,以文入仕,以仕拓商”,為整個家族謀一個出路。街上許姓徽商家教授孩子讀書的的客廳中,至今還供奉著孔子畫像。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行走在狹長悠遠的斗山街之上,高大的馬頭牆摩肩接踵,他們是古城的護衛者,更是留守在家裡的婦孺最可靠的守護神。至今矗立在新安江上的明代紫陽橋,不知聽過多少送別的歌謠,聽過多少徽州婦人的不捨與無奈。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不過,來徽州古城也並不都是傷感。嘗一口地道的徽菜臭鱖魚絕對會讓你忘卻煩惱。話說當年徽州府調來一姓苗酷吏當知府,此人嗜魚成性,食不離魚,尤其愛吃活蹦亂跳的鱖魚。一王姓漁夫在送魚途中卻發現,筐中的鮮魚已奄奄一息,無力迴天。誰料,他一廚子好友在加入各種佐料紅燒後,竟然將“臭”魚烹飪的更加鮮美,王漁夫於是安下心來繼續趕路,將“臭”鱖魚儘快挑到徽州府。苗酷吏看到死魚大發雷霆,王漁夫卻不再懼怕,當著苗酷吏的面烹飪了一道“臭鱖魚”,讓臭鱖魚由此聲名遠揚,成為一道徽州名菜。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徽州古城雖小,一步一個故事也能轉上半天,必須要留你等到古城的紅燈籠一一亮起才能放行。月初上,燈影動,樂輕起,才能給你一個真正的徽州夢。

歙縣古城:徽州夢開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