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安定“五抓五促”著力推進農村“三變”改革

定西日報訊(記者 王進學)自全省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安定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對農村“三農”改革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安排,強化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措施,注重實踐探索,推進任務落實,紮實推進農村“三變”改革,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新動能,全區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抓組織保障促工作推進。安定區成立了農村“三變”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兩個辦公室,分別設在區委農工部和區農業局。成立了農村“三變”改革指導服務中心,配備了5名工作人員,保證了政策指導、培訓服務等日常工作的開展。2017年11月23日在全市率先召開了全區農村“三變”改革工作啟動大會,制定出臺了《關於推進全區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全區“三變”改革工作的“8步12股12制16法32措施”的工作思路。

抓宣傳培訓促上下聯動。2017年11月舉辦了“安定區農村‘三變’改革暨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業務培訓班”,邀請省市專家對全區各鄉鎮分管領導、業務工作人員,部分村幹部、區直有關部門工作人員共計160多人進行了培訓,並向各鄉鎮、各單位發放《貴州六盤水市農村“三變”改革資料選編》等相關業務資料1000多份。以農村“三變”改革宣傳月活動為契機,重點圍繞全區農村“三變”改革變什麼、怎麼變、誰來變等群眾關心的問題,向農戶發放《致廣大農民朋友的一封信》,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微信公眾平臺、宣傳欄等,大力宣傳“三變”改革的重大意義和目標任務、實現途徑、方式方法以及貴州六盤水和莊浪的成功案例,有效調動村級組織、經營主體、廣大農戶支持改革、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抓基礎工作促內生驅動。土地確權及清產核資工作是農村“三變”改革工作的基礎性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已完成19個鄉鎮289個村2185個村民小組86288戶農戶201萬畝耕地的確權頒證,頒證率達到96.8%。順利通過了省級驗收,農戶承包地地理信息和承包經營權權屬數據已全部通過國家初驗並上線運行。清產核資工作按照《實施方案》全面開展。截至5月中旬,已完成所有試點鄉鎮和試點村的清產核資工作。全區共清理資金1520.06萬元,其中現金151.63萬元,存款1368.43萬元;各類資產6003.32萬元,其中固定資產5503.49萬元,存貨453.78萬元,林業資產9.51萬元,其他資產36.54萬元;土地資源20.53萬畝,其中農用地16.45萬畝,建設用地0.51萬畝,未利用土地3.57萬畝。

抓分步實施促全面推廣。全區農村“三變”改革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首先確立口鎮、內官營鎮、香泉鎮3個鎮作為市級農村“三變”改革試點鄉鎮,其餘每個鄉鎮確定2個村共計32個村作為區級試點村,在此基礎上,全區選擇了19個工作基礎好的村作為示範村,通過開展“三變”改革試點示範,在實踐中探索創新、破解難題、積累經驗,堅持邊改邊探索、邊改邊學習、邊改邊總結、邊改邊完善,在改革中不斷探索總結全區不同區域、不同產業、不同發展模式的“三變”改革經驗,培育形成了有特色、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模式,為在全區全面推開農村“三變”改革奠定了基礎。

抓典型引領促示範帶動。安定區在實施農村“三變”改革的過程中,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以香泉鎮“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園+‘三變’改革”、甘肅藍天公司“龍頭企業+聯合社+合作社+農戶+‘三變’改革”、口鎮“田園綜合體+‘三變’改革”、寧遠鎮甘肅民祥牧草有限公司“帶草入股和訂單種植+‘三變’改革”等為代表的農村“三變”改革典型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