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銀行式理財方式已經消亡了

獨創龍頭板塊趨勢四戰法,曾經一年創造120%的收益率,十年私募基金經理經驗,先後擔任過遊資以及券商操盤手,非常歡迎大家關注我,關注我必有收穫,關注我就等於是賺到錢。

2004年,這個中國理財元年,人民的理財意識逐步覺醒,這源於銀行開始了理財產品的銷售。光大銀行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機構,開創性的推出了陽光理財b計劃——一款人民理財產品。

雖然當時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僅僅2.47%,10萬以上預期收益率能夠達到2.55%,但是已經比2.25%一年定期要高了。由於有了銀行這一發行主體,老百姓天然有了信任,即便是合同中標有“預期收益”這樣的字眼,本金和收益獲得也是“妥妥的”。當然銀行也的確沒有辜負“人民”的信任,“預期”坐實!

由此,全面購買銀行理財的年代開啟了,對收益敏感的投資者更是“貨比三家”看看哪家銀行的收益率更高,進而去購買。每每討論這樣問題的時候,投資者的回答是很直接大:“都是銀行的理財產品,肯定沒風險,哪高我做那裡的”。

作為一個投資者,想想這說法也沒錯,反正都是以“銀行能夠還本付息”為投資假設,哪家銀行都差不多了。隨後,股市經歷了2005-2008年超級大牛市,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一股腦投入其中,結果,市場做了一次最為生動的投資者教育,正是隨後劇烈的下跌,迫使很多投資者重回穩健的銀行理財之中,當時政策給予了“四萬億”刺激救市為銀行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和項目,銀行和隨後的崛起的信託一時叱吒風雲,“固收產品”成為了投資主流。後續還有的2015年的股災,也不過是再一次風險教育,讓投資者覺得銀行理財才是真愛——本金安全、收益穩定、不操心受累。

但是,一切一切都在這個“資管新規”出臺後作古了!雖然去年全市場嚷嚷什麼去槓桿、降規模,但對於投資者而言聽起來好像還是有點遠,畢竟不借錢炒股也不貸款買房,就守著“保本保收益”的理財與我何干?

誰知“資管新規”落地後,變化真的來了!銀行的理財產品的供應越來越少了,少到要靠搶了,這是好久都沒有的局面了。“更可氣”的是有銀行居然說沒有保本理財產品了,老百姓已經習慣了的投資模式突然就變天了,這可真是難以接受!

舉目望去,不買以前的保本理財,還能幹啥呢?股市就不想了,2015年受的傷還沒緩過來呢,雖說很多機構和理財經理說2017年基金有10+%的正回報,可回頭看看自己持有的基金怎麼還是負的那麼“環保”!!

原本說買點債券,可去年投資在債券的無論是基金還是什麼券商集合產品,怎麼也是跌出翔,話說有的虧損比股票基金還大,說什麼穩健投資首選債券,簡直胡言亂語,不能信呀!!

難不成再去買房?限購政策那麼多,聽說離婚了一年都不給恢復首套房資格,房價已經上天了,沒有三成首付這政策,按照二套買,“誰給我本金,我願付利息!”商品期貨、股權投資還有什麼區塊鏈、比特幣、空氣幣,也不懂更不敢參與,手裡這點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真是沒有去處!一個新規出臺,就搞得普通投資者沒法“活”了。

其實,這就是現狀!不但是眼前,恐怕未來兩、三年這樣的局面也不會消失。從大的局面說,國家現在意識到金融存在較大風險的,所以才有“降槓桿、確保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之類的表述。

這不是說說而已,是真刀真槍的上!“資管新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臺的,說到底是對整體金融嚴加管控。而且漏洞在快速的被補上,不留死角、不留漏洞是方向。

金融紅利時期始於2004年,盛於2009年,瘋狂於2017年,將終於2018年。

銀行理財的死因就是這些年嗨過頭了,這種玩法除了透支了銀行自己的信用外,還綁架了國家信用。想跟組織玩too big too fail,組織可不會答應。有道是:朕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野蠻生長的銀行理財不但透支了銀行信用,某種程度甚至綁架了國家信用,這一切將隨著資管新規的實施戛然而止。

資管新規的出臺就是拆除銀行理財這麼多年野蠻增長所形成的炸彈庫。具體的拆彈方式:

一是去通道,沒有了通道,以上那些形形色色的玩法就基本over了;

二是打破剛兌、淨值化。

淨值化當然是符合長期發展趨勢的。關鍵這些年,銀行染上了剛兌的癮,順風順水,躺著也能賺錢,沒有主動管理資產的能力。只要一個抽屜協議或者差補協議就能解決的事情,誰會主動去管理風險呢?

更何況剛兌下的理財產品就是高吸攬儲,只要找到高收益的資產,再配合資金池模式,就是源源不斷的收益。現在這兩者都要去掉,雖然給了一定的過渡期,但是,正所謂覆水難收,更何況這黑匣子裡裝的都是些高風險、高收益或者見不得光的東西呢?

銀行理財十多年的野蠻生長,已經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此時如果再不主動刺破這個膿包,資源的配置將繼續扭曲,社會的公平與組織的權威都無從談起。資管新規的實施,給剛兌式、資金池式的銀行理財,判了死刑,這是需要勇氣的,觸動了多少利益階層的蛋糕。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特色的剛兌式銀行理財已死:中國式銀行理財生於2004年,亡於201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