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孩子回到家先吃先玩,然後作業學習放一邊......“作業做完了嗎?你準備什麼時候開始做啊?”,“已經很晚了!趕快做作業!”等等,天天叮囑的媽媽不在少數。

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如果不養成回家後馬上開始做作業和學習的習慣,到了高學年後會連鎖產生很多根本性影響。

“每天不說個十幾遍做作業,就不開始。”

“我家的1年紀的小兒子也是這樣,回到家後先和3年級的姐姐玩。老師經常會來電話,作業不完成。”

“剛進小學的時候還好,每天可以逼著做作業,但是大了後,回到家還是不馬上做,說了也不聽”

......

媽媽們都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孩子依然照舊懶散—逼著做吧,孩子不停走神;一直陪著看著吧,媽媽畢竟還有自己的事要做......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發地進入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中來?怎麼才能讓孩子養成每天一回家先做作業和學習的習慣?這似乎是很多媽媽在教育孩子上的痛點,特定學習場景下的痛點。

這個問題不只是孩子會有,大人也一樣。

知識焦慮和社會大競爭的時代,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日常的自主學習—從公司要求的英語到自己專業的精通,每天的學習不可少。

但是,和直接義務的工作不同,學習則往往提不起精神和動力,特別是勞累了一天後的學習,更是如此。

怎麼解?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1、為什麼會懶散沒動力?

想著要做某一件事(比如學習),但是就是不想開始—我想99%的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經驗。

這個,從極端來說就是“懶散”的咋狀況,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會自覺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習慣,而要從其中“脫身而出”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明知道這種“懶散”不好,但是為什麼就是沒辦法克服?

因為這是人的大腦和“幹勁”之間有存在著緊密的關聯。

控制管理者大腦“幹勁”的是大腦內被分泌的“多巴胺”的神經傳送物質,多巴胺一經分泌,人就會幹勁滿滿,積極行動。

最常見的就是運動會上,自己喜歡的女孩子來為自己參加項目助陣時,多巴胺會“噴湧而出”,頓時會讓人精神百倍,拼命想獲得好成績來獲得女孩子的認可。

分泌多巴胺的是被稱作“側坐核”的部位,其實只要讓這個部位活躍起來,那麼“做什麼事的動機和幹勁都能隨時被喚醒”。

而讓側坐核活躍起來的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

不管有沒有精神,實際先動起來

比如,懶散地躺在沙發上,玩著手機或者看著電視的時候,這個側坐核不活躍,多巴胺也沒被分泌,這種情況的持續,只會讓自己一直沒有幹勁,繼續著無精打采地生活——然後變成惡性循環。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2、對95%以上的孩子都有效!讓孩子回到家馬上開始作業的方法

為了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脫身”而出,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不管怎樣,先動起來”

“不開始做,就不會有幹勁”。只要大腦的側坐核動起來,那麼幹勁就會產生,而側坐核,在不開始什麼時是不會活動的。”—摘自【“幹勁”和“大腦”的故事,第五章,自己積極行動起來時,幹勁提升10倍】

不是有了幹勁菜開始做什麼事,而是開始做什麼事來“喚醒”幹勁。

為了從上述的惡性循環中“脫身”,幫助孩子在這種意識上的轉換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最初的第一步—“總之先動起來”不是如想像般簡單,所以為了能更容易地讓側坐核分泌多巴胺,先動起來可以,但是不一定非要從學習開始。

因為這裡重要的是“讓側坐核活躍起來”這件事。

比如,孩子的話,只是“讓他們坐到學習桌前,翻開教材或者作業本”也會有一定的效果。

當然,為了能讓孩子能快速進入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最好的方法是,

“不管什麼,課本也好,新聞也好,繪本也好,識字本也好,英語單詞也好,總之先大聲讀出來,讀上15分鐘”,能迅速喚起“學習幹勁和動機”,而這也是科學上“作業興奮”原理的有效應用。

孩子在實踐這個方法時,一開始需要媽媽用獎勵,用“誘惑”,甚至用“硬逼”來讓孩子動起來,一旦持續30天左右,幫助孩子養成習慣後,孩子回到家就會習慣性“自動進入學習狀態”。

孩子還好,本來就必須有每天朗讀的學習內容,倒是大人大聲讀會覺著怪怪的,或者害羞或者不習慣。

那麼推薦使用“記憶獵豹”,蚊子叫般的輕聲讀,聽進耳朵裡如撞鐘般刺激聽覺神經(當然音量可調),可消除發聲讀時的尷尬,提升記憶力等好處的同時,馬上能實感到就是能快速提升集中力。

當然,其實孩子用會更好,從學習前——學習中——學習後的整個學習場景中,“記憶獵豹”都是最簡單地快速提高學習效率的解決方案。

日本東京大學的大腦科學家池谷裕二教授的科學研究表明,這種方法對95.4%以上的人都有效,但是如果還是不起作用時,池谷教授說到了下面的方法。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3、其他能獲得幹勁和學習集中力的解決方法

1)決定好開始時間和事先計劃好要學習的內容

就像大人工作一天後回家一樣,從學校回來的孩子也會有“學習後的疲勞”,想休息也是在所難免。

再加上家中好玩好看的東西很多,如果不決定好時間,孩子往往就會拖拖拉拉”,顧著玩而不開始作業和學習。

所以,事先規定好孩子“回到家後,~時間後開始做作業”,或者“4點鐘坐到學習桌前,開始朗讀15分鐘”等——前期需要媽媽的監督,在一段時間孩子養成習慣後,不監督也能自然地做時就好了。

另外,算數的作業有多少題,語文要朗讀幾次等,把“要完成的學習內容”按順序List出來,包括大致的學習時間,可以幫助孩子看到目標,開始學習的動作也會變得相對容易。

這個“規矩需要媽媽和孩子一起決定,一起遵守,直到幫助孩子養成習慣為止。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2)媽媽一起參與進去,“媽媽和你一起做一起學”

我有一小表妹,自身條件不差,家庭也算富裕,大學畢業2、3年就找了一個好人家把自己嫁了,然後專心做起了“相夫教子”。

她平時很關心教育孩子的事,也會千方百計地搜尋各種教育孩子的方法幫自己消化。

問題來了,和她談了幾次,感覺她的確掌握了很多教育孩子相關的知識,但是理解很混亂,比如最普遍的如何幫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卻說得東一頭西一腳,沒有系統化的思考,偏向於概念,卻不著重於細微的地方,比如只是要求孩子每天要閱讀多少時間多少頁,但是不太考慮孩子閱讀時的一些實際情況——孩子閱讀是閱讀了,不善於思考該怎麼辦?閱讀時碰到障礙了該怎麼解決?不引導孩子從閱讀目的開始的,如何正確閱讀,如何正確輸出的閱讀過程等等。

特別是她在陪伴孩子做作業時,讓我詬病很多。

她每天必定會陪伴孩子學習,但是隻是要求孩子“做”,不懂的時候問,做完後要檢查,但是在做的過程中,自己則會玩手機,至於孩子有沒有集中精神、專心致志地再做,她似乎不太管。

我看到了孩子東摸摸西摸摸,做了一會兒就開始走神的樣子。

所以,想讓孩子回家馬上做作業,一開始媽媽的陪伴是必須的,但是媽媽不是“開始做作業了”的命令號,而是問孩子”今天從什麼科目開始做?,“媽媽和你一起做”等,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早早進入學習中來。

為了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都能集中注意力,媽媽要一併參與進來。

比如一開始為了幫助孩子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中,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讀15分鐘;孩子做作業時,媽媽可以看著孩子也可以看看孩子當天學的其他內容,或者孩子接下去要做的作業等,總之不能自己也走神。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3)喚起做作業意欲的“零食開關”(報酬體系和獎勵)

大腦在分泌多巴胺的時候,和行動並列,另外一個重要的關鍵詞是“報酬體系”(包括各種獎勵等)。

人的大腦在到手報酬,或者意識到“有報酬”時會加速作用分泌多巴胺。

如果報酬很高,那麼再辛苦再長時間的學習工作也會忍耐,就是因為多巴胺幫助起到了減緩壓力和增進幹勁的作用。

對於孩子來說,利用他們喜歡吃的零食作為學習後的獎勵設定,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幹勁。

但是這裡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人對於“過高的目標”和“太過苦難的事”,會有退卻的心理,反而會失去幹勁。

比如,馬上就進入“集中學習3小時”,“這本參考書今天一定要完成”的目標任務,不光是孩子,大人也一樣會逃避。

為此,首先,“先集中學習30分鐘,然後吃你喜歡的零食,或者可以玩一會遊戲”,“先學習20頁後休息”等,先設定比較簡單就能完成的目標,能讓報酬體系(獎勵)的效果變得非常突出,同時會讓學習時的動力急劇提升。

順便提一下,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回到家後餓肚子,先吃零食水果再讓孩子開始做作業,這不是不好,但是更好的解決方法是,讓孩子喝一杯水,馬上開始做作業學習,25分鐘等一段時間後,完成一定量的作業後再讓孩子吃,否則就沒有,才是更有效的對策—而且有點小飢的時候,學習記憶力會更高效。

我說這話可能會引起很多父母反對,甚至批判,但是有時候父母不能太溺愛孩子,擔心這擔心那的,孩子回到家後馬上給吃給喝不是最好的選擇,把它作為“報酬系”來激勵孩子的學習幹勁,才是更好的選擇。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4)聽聽喜歡的音樂

加拿大McGill大學的研究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音樂也能讓側坐核大量分泌多巴胺。

聽音樂能讓“幹勁奮起”,是“幹勁的起爆劑”。

所以,為了讓自己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除了最有效的“讀15分鐘”之外,還可以閉目放鬆,聽10-15分鐘自己喜歡的音樂—有歌詞的歌曲不太適合,最有效的是莫扎特的古典音樂。

當然對於想讓回到家的孩子馬上開始作業的情況來說,這種通過音樂的方式不是太適合—首先孩子一般不會喜歡古典音樂,甚至輕柔放鬆的輕音樂也不會感冒。

至於學習過程中能否通過音樂保持學習的幹勁,這個也需要通過觀察和實踐,因為每個人對於聚精會神的要求可能不一樣,想我女兒就是邊聽音樂邊學習的高手但是我就不行—我要專心學習時,基本就是戴上“記憶獵豹”或者一副耳塞。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5)實在不行,離開當前的環境,從運動身體開始

如果孩子還是不想學,逼著也沒法(當然這種可能性不大),那麼還有一個最終解決方法,那就是“先不做作業不學習了,帶著孩子去散步,去打打羽毛球,跑個步等”。

總之“讓身體先動起來”。

適度的運動,對於活性化側坐核有著非常好的效果,讓身體動起來後再學習,幹勁也比較容易聚集起來。

當然,這最後的方法孩子和大人也通用。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一句話】

可以讓孩子回家後馬上做作業學習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先從“逼”著孩子朗讀15分鐘開始,直到孩子養成習慣。

回家不馬上做作業?東大教授告訴你馬上讓孩子進入學習狀態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