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在全國率先發布

人民網昆明5月23日電 (木勝玉)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紀念生物多樣性行動25週年”。當日,雲南省在全國率先發布《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名錄》收錄了從熱帶到高山冰緣荒漠等各類自然生態系統,共計14個植被型,38個植被亞型,474個群系。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佔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 雲南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高正文介紹,25年來,雲南省積極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並取得了明顯成效,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為中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作出了積極貢獻。

據瞭解,過去兩年,雲南在全國率先發布了省級名錄——《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基本摸清了雲南省生物物種的家底和瀕危狀況。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介紹,本次評估在《雲南植被》《雲南森林》的基礎上,以雲南省分佈的自然生態系統為對象,通過現有資料和數據的整理整合,補充近年來的野外調查結果,建立了雲南省生態系統多樣性數據庫;採用綜合分析和專家審核相結合的方法,系統整理形成了《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年)》。該《名錄》將過去草甸生態系統中,分佈於高海拔雪線附近的高山流石灘疏生草甸、高山冰原帶和一些裸岩區域的生態系統作為高山荒漠生態系統處理,共有17個群系。同時,整合沼澤化草甸和水生植被作為溼地生態系統,共計2個植被亞型和71個群系。

“雲南生態系統類型多樣,但是系統空間分佈一般都很小,並且在多樣而獨特的自然條件下形成高度特化和變化幅度很小的系統組成和結構,抗干擾能力較弱,生態系統十分脆弱,自然植被一旦被破壞就很難恢復。” 高正文坦言,本次評估反映出雲南省生態系統結構和質量總體保持穩定,但也面臨生物多樣性和天然林面積減少、城鎮建設用地增加、橡膠林和桉樹林等人工經濟林面積擴大、石漠化問題嚴重、過度放牧造成草甸退化、外來物種入侵、熱帶經濟作物種植和礦產資源開發、部分地區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功能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降低等問題。

對此,雲南省區別情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於集中連片而又具有全球或全國典型性、代表性的生態系統或組成成份極為複雜、物種十分豐富的生態系統要通過建立自然保護區加以保護,對面積較小的可建立保護小區等方式來保護;是對斑塊化、破碎化程度較高的生態系統類型要打通關鍵環節,連通生態廊道;對保存較好的原生植被或原始天然林要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保護;對生態功能退化明顯的生態系統要採取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逐步開展生態修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